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5 毫秒
1.
<正>教学实录一、抓关键问题,概括“写了什么”师:今天我们要讲一篇与青山有关的课文,课文题目是——青山不老。我想知道怎样的山才是“青山”?生:就是长满绿树的山。师:“不老”,是什么意思?生:“不老”就是不会老的意思。师:那我就奇怪了,青山本来就不会老,它原本就是四季常青、千年不变的呀!这不是废话吗?作者又何必用一篇文章来强调“青山不老”呢!  相似文献   

2.
“上一节课,我们对《桃花源记》的字词进行了理解,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对内容进行分析。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主题?”上课一开始,我将问题抛给学生。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其中有一个学生的回答令人耳目一新“:我认为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所见所闻,表达了和谐的主题。”此语一出,令我猝不及防,我试着问了一句“:何以见得?”“和谐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的和谐,二是百姓的和谐。”“具体说说。”我鼓励他说。“‘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是作者为我们描绘的一幅自然和谐的美丽图画。你看,桃花林…  相似文献   

3.
许京娟 《学语文》2010,(5):46-46
语文教学中经常能碰到“佳城”这个词,但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甚至老师都对该词的内涵不甚了解,以致误用。我们先看两则案例:其一,在某校的中考模拟试题中有这样一个题目,即根据“(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2)一水护田将绿缔。两山排闼送青来(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些诗句来为一个美丽的山村写一句广告词。  相似文献   

4.
师 :我们已学过了《鸟的天堂》的第一段 ,作者和他的朋友们荡舟前进 ,沿途观赏到美丽的霞光水色 ,仿佛进入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山水画卷。“鸟的天堂”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请大家看录像。(学生看录像 )师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大榕树的 ?生 :按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大榕树。师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个顺序 ?生 :“河面变窄了”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 ,“船在树下泊了片刻”等语句显示出这一顺序。师 :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了大榕树 ,这棵大榕树有什么特点呢 ?请看投影。生 :有大而且美的特点。师 :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大榕树的“大…  相似文献   

5.
童话故事《会走路的树》中,小驯鹿和小鸟有这样一次对话:“你也是一棵会走路的树吗?”小鸟问。“对呀,人们都叫我驯鹿。”小驯鹿抬起头来,“你大概就是我爸爸常常提起的那只小鸟吧?”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锁定“也”和“常常”这两个词,想由此引伸开来———“小鸟的话中有一个‘也’字,你们从这个字中感受到了什么?”冷场!学生对于这个小小的“也”字,似乎无从谈起。“去年,小鸟把天天陪伴他的驯鹿,当成一棵会走路的树,今天,他又看到了一头美丽的驯鹿,此时他心里在想什么呢?”我微笑着启发。“这棵树和去年的那棵树长得一样漂亮。”“这棵树…  相似文献   

6.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在这阳光明媚的季节里,我带孩子们一起去春游。大自然像一幅多彩的画卷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蓝天白云,绿树红花,莺歌燕舞。尤其是各种各样的树更是以蓬勃的生命力吸引着孩子们稚嫩的目光。回来后,我让他们画一画春天的树。孩子们兴致盎然,很快就画出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开满鲜花的桃树和梨树、刚刚抽出嫩芽的榆树和长着漂亮长头发的垂柳。但当走到王雨身边时,我愣住了。在王雨的笔下,一棵流泪的大树上被涂得乱七八糟。我有点生气了,指着他的画说:“王雨,你画的什么?”王雨看了看我,小声地说:“老师,这是刚才春游时,我看到…  相似文献   

7.
最近,我组织孩子们进行了一次阅读活动,阅读故事《狐狸与乌鸦》。一开始,我让孩子们欣赏色彩鲜艳的故事书封面:丛林里有一棵枝繁叶茂的老树,树旁有两只可爱的小动物。这一画面令孩子们的眼睛为之一亮。我说:“小朋友们看了美丽的封面,你们会想到什么呢?”顿时.孩子们七嘴八舌嚷开了:“我想知道孤狸和乌鸦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它们面对面的,在说些什么呢?”“它们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相似文献   

8.
苏强问:《我的空中楼阁》是怎样变换立足点写景状物的? 《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那像眉黛似的远山,那苍翠欲滴的山林,那万紫千红的花蕊,那虚无缥缈的小屋,简直就是一幅淡雅、优美的山水画。何以写得这么淡雅、这么优美?定景换点,变点换景呗! 在第一部分里,作者立足于小屋之外,描写了小屋的位置与环境。作者先立足山外,对小屋和山的关系,进行了全景远观:小屋立于山脊柔和之处,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既给山增了一点生气,又使山添了一点情调。然后立足山上,对小屋和树的关系,进行了局部近看:有了这许多树,小屋就有了许多特点。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满山皆树,显出小屋  相似文献   

9.
一、以山映衬小屋的玲珑美文章一起笔便绘出:“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作者堪称是一位丹青高手,先着笔于小屋的依托背景:山多么像美人的一叶柳眉,那么柔和清新,那么妩媚可人。于是缀上了一座小屋———“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犹如琴弦上跃出的一个动听的音符,广袤的海面上微风皱起的波韵,作家视听互应,色声交感,动静结合地描绘出了小屋的玲珑之美。二、以树映衬小屋的飘逸美作者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方位,借树写屋,托树言情。写树的姿势———“清健或挺拔,苗条或婀娜”;写树的动态———“轻轻…  相似文献   

10.
师:今天我们学习《可爱的草塘》一课。老师写课题的时候你可以思考:看到这个课题,你会产生什么问题。(板书课题)生1:为什么说它是可爱的草塘?生2:这个草塘在什么地方?生3:草塘是什么样子的?生4:为什么课题在“草塘”一词之前加上“可爱的”这个词而不加别的词,比如“美丽的”等。师:这些问题问得好!学习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先看第一个问题,我们预习了课文,什么是草塘你能说说吗?生1:草塘里有草,很大,很绿,无边无际。生2:草塘是长满草的洼地。师:(出示绘有草塘的投影片,略作讲解)这个草塘在哪儿呢?(出示绘有中国版图的投影片,用教鞭指图讲解…  相似文献   

11.
一、“绿色”的外部环境通览全文,每一处均是绿意盎然。先是山因小屋而灵动,小屋因树而有点缀。纯绿色的无花树,围笼着小屋,“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一棵高过屋顶的大树,细而密的树叶伸展在小屋的上面,小屋在树阴的笼罩之下,显得“含蓄而又有风度”;其次是小屋的领土,因为是在山脊之上,土地面积受到限制,但只要“我”愿意,“足以举目千里,足以俯仰天地,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在这里,心灵散步无忌讳,眼睛旅行可直视;然后是小屋的花园,有形的围墙围住的是凡间普通的自然之花,但“我”的心灵与天空相呼应,让人觉得呼吸…  相似文献   

12.
《初冬》一文的最大特点是遣词造句非常准确生动.在教学中,我采用对比手法,品词赏句,并以此为契机,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基本功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词语(词组)的对比训练.如第二节中的“望不见”和“看不清”这两个词组准确地写出了作者观察的动作和观察效果.我先让学生“各个击破”,弄懂每个词的意思,再连起来理解词组的意思. 师:“望”是什么意思? 生:“望”是看的意思. 师:向哪里看用“望”? 生:向远处看用“望”,向近处看就用“看”. 师:(演示灯片)请小朋友看看灯片,再读一读句子,“望不见”与“看不清”有什么不同? 生:向远处看,什么都看不到,所以说是“望不  相似文献   

13.
吃完晚饭。我和妈妈去散步。走到市委大楼前的花园里,我看到了一棵美丽的树。这棵树一边开着白色的花,另一边却开着红色的花,真好看。我觉得奇怪,问妈妈:“这是什么花呀?”妈妈笑着告诉我说是桃花。我更奇怪了:“桃花都是红色的,这花怎么有一半是白色的呢?”妈妈说:“这是园艺师培育出来的。”园艺师是什么人?真了不起!我  相似文献   

14.
我执教《高大的皂荚树》,本着“以学定教”的理念,与学生一起和文本、作者展开了一次“对话”。下面是课堂实录的一部分。[片段一]师:让我们一起来读第二部分,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讨论。生“:皂荚树啊,你给了我们多少快乐,多少启迪。”这一句中的“启迪”在这里指的是什么?生“: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师:你们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仔细思考可以帮助你们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意思。下面先来看第一个问题,请根据你们平时阅读的情况来说说。生:是启示、启发的意思。师:请联系实际再想想。…  相似文献   

15.
《我的空中楼阁》中有这样一句:“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轻灵而自由。”查原文,这句中的“形式”为“形势”。可能是选编者想改为与“本质”一词相对应的词语,抑或其它原因,改“形势”为“形式”。这样,恰好改动了原词的准确性。“形式”一般指表现方式,如组织形式,结构形式等。“形势”指地势或事物发展的状况,显然文中用了地势这意思。小屋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树木“把小屋遮掩了”,小屋在树与树之间露出“建筑的线条”,“像鸟一样……。”因而,这里用“形势”指小屋露出的外形(形),和它所占据的地形势(势),表现出的姿态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若用“形式”,就无法表达出这些内涵。再从“本质”一词来看。“本质”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是一哲学名词。显然,文中用的不是这个意思。文中的“本质”应理解为“孤立地”“单纯地”。整个一句可理解为:单纯  相似文献   

16.
“三月里来三月三,美丽的风筝飞满天……”在风筝飞满天的季节里,一棵枯树眼看着万木复苏、百花争艳,而自己却苍老依旧,不禁流下了浑浊的泪水,它叹息着:“唉!幸福的日子已离我远去……”“树伯伯,我能在您的丫杈里搭个窝吗?”一只怀孕的黄鹂鸟停在枯树那光秃秃的枝头,用清脆的声音问。枯树用苍老而无力的声音回答黄鹂鸟:“搭吧搭吧,只要你不嫌弃我有枝没叶。”黄鹂鸟在枯树上安了家。“树伯伯,我能在您的腰间建个温暖的小屋吗?”一只拖着蓬松松的长尾巴的小松鼠问。枯树看也没有看小松鼠一眼,就说:“行行行,打个你喜欢的洞,住进去吧,只要你…  相似文献   

17.
<正>[作文题目]湖水对青山说:“我给你照了一张相,不知你是否满意。”“满意,很满意——”青山说,“谢谢你!还得谢谢白云,我从不知道,和白云在一起,我是如此美丽:我很喜欢这张合影。”记忆中,你一定也有喜欢的合影,你的合影是否也如青山、白云的合影一般美丽?是否还藏着难忘的故事?请以“合影”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要求:(1)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不得泄露个人信息;(3)不少于600字。(2023年江西省中考作文题之一,有校改)  相似文献   

18.
“山之精神写不出,以云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花草写之。”有时要描写某一事物,只从它本身着笔,显得缺乏表现力。于是便采用画家所谓烘云托月之技法。《我的空中楼阁》正是这样。作者不囿于小屋本身,而十分注意小屋周围的环境配置,从山、花、树、路等方面,用以美衬美的手法对“空中楼阁”逐层烘托着色,画出了一幅美妙超俗的图画。 一、以山写小屋,映衬小屋的玲珑美。 作者可谓一位丹青妙手,先以单色着笔,描绘了一个山如眉黛的背景:山像广阔海面微风鼓动起的波浪,像美人的一叶柳眉,像星空的一弯新月,那么柔和,那么妩媚,那么清新自然。这是一个富于诗情画意的背景,但毕竟有些单调。“世界上有许多已经很美的东西还需要一些点缀,山也是。”于是在这个大背景上,在山脊柔和的角度上,画家缀上了一座小屋。它的出现,恰是美人眉上的痣一点,好比一望无际  相似文献   

19.
在学习《神笔马良》这篇课文时,一位老师向学生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有一支神笔,你会用来画什么?”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我要画许许多多的树,让美丽的绿色美化我们的地球。”有的说:“我要画很多个机器人,让它们来管理这个世界,让世界不再有战争。”有的说:“我要画宇宙飞船,让人类乘坐飞船到遥远的星球去旅游……”这些想法都很好,这些想法自然也会让老师感到惊喜。学生中也常常有另类高见:“我要画很多很多的钱。”一石激起千层浪。围绕这一问题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有的说:“他这种想法是对的。因为,他有了很多的钱以后就可…  相似文献   

20.
第一课时师:(排成四个方形的学习小组)今天这样分组合作学习和平常学习不太一样,平常学习主要是个体的智力劳动,今天的学习要发挥集体的智慧(板书:发挥集体智慧)。这一节课老师先给你们出题,各小组长组织学习。第二节课每个组的同学都要到台上来向全班同学展示你们合作学习的成果(板书:展示合作成果)。我还要请几位老师坐在评委席上,给每组打分,最后看哪一个组得分最高。(解题,着重引导学生理解“启蒙”的词义。)师:从课题看,你认为这篇课文要抓住什么来写?生:难忘的”。师:为什么令作者“难忘”?从这“难忘”中作者受到了什么启发?这是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