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明  李丽 《滇中文化》2000,(1):4-10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公认的在研究地球早期生命演化方面最富有潜力的国家,在中国开展“地球早期生命演化与寒武纪大爆发”研究不仅有良好的基础,而且有鲜明的特色和明显的、持续增长的优势。澄江动物群是当代古生物学上的一项重大发现,也是“20世纪最令人惊奇的发现之一”,它生动地再现了5.3亿年前海洋动物世界的真实面貌,表明从低等的海绵动物到高等的脊索动物,几乎所有的现存动物门在寒武纪开始后不久都已有了各自的代表,同时还有一些难以归入任何一个已知动物门的奇异类群。  相似文献   

2.
历史泰山     
中国古代传说中有一座神秘的大山,叫古昆仑山。古昆仑山的地位可与希腊神话中的奥林匹斯山媲美,是一座上帝和众神居住的神仙。大约七八千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已繁衍生息在这座“神山”周围了:大约4700年前,炎帝和黄帝活动于这一地带,创造出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中国古箱所提到的“昆仑之虚、黄帝之所休”、“昆仑山之丘、黄帝之宫”中的昆仑山,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各个民族都形成了本民族所崇拜的动物形象——图腾。这些图腾多多少少反映出这个国家的个性。如称中国为“中国龙”,美国为“美国鹰”,印度为“印度象”等。俄罗斯,通常被称为“俄罗斯熊”或“北极熊”。俄罗斯人被称为“熊的传人”。报刊上频频出现的“为什么英国是熊的朋友”等言论,显然是把“熊”看成了“俄罗斯人”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4.
论樊洲绘画     
终南山又名太乙山,属秦岭山脉的一段,西起陕西眉县,东至西安蓝田县,千峰叠翠,景色幽美,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美称。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中,终南山既是一个真实的地方,又是一个文化的想象。中国文人自古认为有两种途径可达到中国书画最高境界,皆与终南山相关。其一是将书法和绘画作为一种心迹,不假外求,既是得益于烟云陶养,江山寄托,风雨消磨,但毕竟还是转化为心绪,凝现成书写的线条与形象。  相似文献   

5.
闽粤赣边客家人聚居地,有崇山峻岭、千岩万壑。如赣南,南横五岭,东靠武夷,西倚罗霄;如闽西,有武夷、玳瑁、彩眉、博平岭山脉以及诸多南岭余脉;如粤东,有项山、阴那、凤凰、释迦诸山脉。闽西是“八山一水一分田”,赣南是“七山一水一分田,还有一分是道亭。”山间多路,但“对山喊得应、走路是半天”。峰回路转处,又有“百肩坡”、“千肩坡”、“千蹬石”、“万蹬石”等关山重重阻隔,  相似文献   

6.
每一个中国人都熟悉人民英雄纪念碑,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这座丰碑的基石来自中国的哪一座山:它取自泰山的花岗岩,象征着“重于泰山”;每一个中国人都熟悉人民大会堂,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了解这座巍峨大厦的基石来自中国的哪一座山:它也来自泰山,象征着“稳如泰山”;在建国五十周年大庆的天安门广场改造工程中,所用石材依然取自泰山,意在“泰山安则四海安”。泰山就是位于中国山东泰安市境内的一座神圣大山。 古往今来,泰山被誉为圣山、神山、文化山,“五岳独尊”,天下第一山。欣逢当今开放发展盛世,她再膺…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日新月异。如策划半年、设计4个月、建造8个月即可落成一个美术馆群落的计划,这个在欧洲官员、建筑设计师听来天方夜谭一般的事,却是中国四川都江堰市正在实施的项目——青城山·中国当代美术馆群。该项目的策划、实施和运行模式,十足显示中国当代的“速度与激情”:高速而充满变化,集挑战、机遇于一体的超现实画面。  相似文献   

8.
人文泰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1200多年前中国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面对巍峨壮丽,气势磅礴的伟岸泰山,发自肺腑的千古吟诵。泰山——中华五岳之首,引无数诗人墨客流连驻足,他们以泰山为题留下了大量的人文胜迹,由此形成独特而底蕴厚重的泰山文化,。而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郭沫若的泰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局部缩影”的高度概括,则更为精准和形象。  相似文献   

9.
作为“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项目的《山不厌高·徐龙森山水画展》将10幅巨幅中国山水画与布鲁塞尔司法官硕大的西方古典建筑空间结合一起,向欧洲观众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妙与神奇。根据徐龙森的介绍。此10幅画中,有8幅高超10.7米,宽超8.7米,创作时须靠升降车,绘画时全凭意念和感觉。  相似文献   

10.
翻开记录中古中国民间社会样态的走马楼三国吴简或是敦煌北朝隋唐五代写卷,就会发现民众在起名字上的不拘一格。走马楼吴简《嘉禾吏民田家莂》记载了不少以动物或“奴”“黑”等带有贱名性质的名字,比如邓狗、朱狗、谢狗、邓鼠、李鼠、谢牛、谢羊、胡秃、邓黑、潘黑、文黑、谢奴、田奴、王奴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