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倒好"作为句中语气词,附着在名词性成分之后起一定的语法作用。句法上,"倒好"一般用于名词性成分之后,在句中可以去掉或用其他语气词替换,同时可以与"可""了"等词在句中共现;"倒好"在不同的语境中主要表达三种语气,即出乎意料、不满和讽刺;从语用角度分析,"倒好"起着凸显焦点和主观性表达功能。  相似文献   

2.
李思珩先生在贵刊2000年第3期上撰文,认为:“顿号常用在句内并列词语之间,如果句内并列的各项都带有‘啊’‘啦’等语气词的话,由于语气词的使用延长了停顿的时间,使这些并列成分之间的停顿加大,因此应该用逗号表示停顿,而不能用顿号。”李先生以此为依据,认为“这里  相似文献   

3.
在对《左传》事件句的研究中笔者发现,事件句对不同语义小类的名词性宾语有不同的选择关系。事件句和非事件句对宾语的语义小类和宾语的结构形式在选择上会有所不同,动词作述语构成事件句,或者事件句所表示的语义得以实现的决定因素是动词以及与动词相关的句法成分之间的相互选择制约,因此探讨清楚这一问题对《左传》事件句的研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有些句中的语气词,若对其作用或所属不细加分析,往往会引起标点符号的误用。现将语气词引起的标点符号误用情况例释如下:一、顿号的误用顿号常用在句内并列词语之间,如果句内并列的各项都带有“啊”、“啦”等语气词的话,由于语气词的使  相似文献   

5.
语气词不能充当句子的成分,也不表示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它的作用就是表达各种不同的语气,如:提顿、祈使、疑问、感叹等。从语气词在句子中的位置来看,可分为句首、句中、句尾三类。《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作品之一,语气词的使用也特别丰富,在句子中的位置也特别灵活,表达效果更是及其多样。并且其中大量运用的是句尾和句中语气词,句首语气词也有涉及,但数量比较少。通过对《论语》语气词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作为比较诚实可信的语录体著作,《论语》不仅仅反映出文本本身语气词所使用的特色,也体现出先秦语气词使用的一般状况。  相似文献   

6.
曲阜话中的语气词数量多,方言色彩浓厚,大都具有表义多能性特点,还具有足句或关联等其他功能,且同一种语气意义可用不同语气词表示。从分布和使用频率角度看,曲阜话核心语气词具有在语气表达中处于核心地位、分布广泛以及表义功能强等特点。按功能划分,曲阜话20组语气词中,核心语气词有13组,主要具有陈述、疑问、感叹、祈使和提顿5种语气表达功能。  相似文献   

7.
新国标《标点符号用法》规定“在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在推广中产生了误导作用,使语文学界、新闻出版界、教育界及其他社会各界产生了误解。这项规定混淆了点号和标号的功能区别,既未能“严格了标点符号的用法”,又与提高标点符号的表达效率和审美功能无关。作为国家标准规范,应予以尽快修订。  相似文献   

8.
标题中的名词性相关并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标题中的名词性并列与言语片断中充当句子成分的名词性并列是有区别的。标题中的名词性并列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将读者的目光聚焦于并列者之间的语义关系方面;它所蕴涵的语义关系,既受语言符号自身概念义的制约又受并列者在文章话语层面中实际所指的制约,因此十分复杂;根据并列者之间的语义关系,可将标题中的名词性并列分为平行式、相关式和同一式,而相关式种类最为繁杂。  相似文献   

9.
孙苹 《文教资料》2007,(19):83-84
本文以曹愚剧本《雷雨》为语料,以其主要的句末语气词为研究对象,考察《雷雨》句末语气词的口气意义,指出句末语气词具有增添或削减口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陈玲 《文教资料》2012,(19):41-42
"呢"是个复杂的语气词,学术界对语气词"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四个方面:"呢"的历史渊源;"呢"的分布;疑问句中"呢"的性质;"呢"的功能、用法和意义。本文主要围绕语气词"呢"所表达的口气,来探讨它在陈述句和疑问句中的作用,并从语用的角度,分析"呢"为什么不能用于是非问。  相似文献   

11.
闽南方言语气词系统很有特色。一是继承了古汉语的部分语气词;二是有一些语气词与普通话同源,但用法、语气却有所不同;三是拥有句首语气词,保留了古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四是不仅句末,而且在句首都有语气词连用的现象。文章在对闽南方言语气词的系统和特征概括分析的基础上,主要对句末语气词进行逐一的解析,并就语气词的形成、分布和演变作出阐释。  相似文献   

12.
侗语的语气形式有感叹、陈述、疑问和祈使四种.侗语的语气既有表显的语气标记——语气词,也有隐现的标记——语调和语气强调中心.侗语由于没有通行文字,不存在书面语问题,也就没有书面语语气的句末标点符号的形式标记,但是有句末的语气词标记.侗语的语气转化实现语义转换,必不可少的是语调和语气强调中心的转换,有的时候语气词无法实现,而且同一个语气词可以适用于不同的语气类型.所以以语气词作为标准判断句子的语气类型或者判断语句的语义变化是不可靠的.语调和语气强调中心的变化既实现语句句法的转换,同时,又能够实现语句语义的转化.  相似文献   

13.
“怕”在北陀客家方言中除了作心理动词、语气副词外,还可以作语气助词,放在句子末尾可协助表达疑问、祈使等语气.在“怕”表达的多种语气中,它们都含有一种“不确定”的句法语义,这种语义是来自于其语法化源头语气副词“怕”的“推测”义.虚词多功能的认知和统一解释需要加强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的相互结合,“怕”的研究即是如此.  相似文献   

14.
桂林话的语气词"啵",主要有阴平[po44]和阳平[po21]两种语音形式,其句法位置仅限于句末,是一个典型的句末语气词。从句子功能来看,"啵"可以进入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是非问句、正反问句、反问性特指问句,但排斥询问性特指问句、选择问句。在语义功能方面,"啵"主要表现为提醒、征询、惊讶三种语义功能。同时,"啵"还常常与其他语气词连用,其中"了啵"、"的啵"、"了的啵"、"没啵"的组合频率最高。  相似文献   

15.
罗冉 《毕节学院学报》2010,28(3):120-123
《颜氏家训》中共有语气词"也"字457个,约占全文总字数的千分之二。其中,用在单句或复句末的"也"字有335个,占总数的73%;用在句中成分或偏正复句的从句之后的"也"字为122个,约占总数的27%。其主要作用是表达陈述、感叹和疑问等多种语气,有的兼及提起下文的作用。相对于上古时期,此时的"也"字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相似文献   

16.
唐前声律以“四声”论而不以“平仄”论,据《文镜秘府论》载,“文”、“笔”皆运用声律,具体规则有:一句中两分句句末声律相间,上句与下旬相对,第一句末不得与第三句末同声,第二句末与第三旬末止可同声不应同韵,第二句末不得与第四句末同声,骈文上四句与下四句的声律调谐。  相似文献   

17.
情态语气范畴中语气词的功能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讨论情态语气范畴中语气词的功能问题。首先对讨论的对象语气词作出界定。认为语气词功能的含义应该是宽泛的,不仅表现在表义上,还体现在其他方面;语气词的功能不仅可以由句末语气词体现,也可以由句中语气词体现。语气词在情态语气范畴中的作用可以归纳为表义功能、完句功能和篇章功能。  相似文献   

18.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现代汉语句末语气词的来源及称谓,界定,分类,语气意义,语用功能以及连用等方面进行了考察,通过替换、对比等方法,分析语料,以期进一步概括句末语气词特点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19.
作为话语标记和语气词的"算了",均从"算+了"的结构发展而来。"算+了"结构主要处于两种句法环境中,一类为名词性成分充当主语的单句,另一类为复句后一分句或紧缩复句的后件。前一类句型,经主语脱落,"算了"发展为话语标记;后一类句型中的紧缩复句前件变为凸显成分,成为单句结构,"算了"虚化为语气词。  相似文献   

20.
以"粤"为例,考察"粤"作句首语气词出现过的文献及其年代,试图探讨古汉语句首语气词消失的年代及其原因;通过了解汉语语气词的本质,以类型学的眼光看待古代汉语的这一特殊现象,对语言的共性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