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设计意图我身边的孩子们,从小都是在别人的关爱下成长,自己却不知道怎样关爱、同情别人。通过小鸟和长颈鹿的故事,帮助幼儿学会同情别人的痛苦,并知道怎样帮助和关心他人。同时, 通过本课件的应用,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观察、思维判断、语言表达和交往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关心他人     
一、情况分析 本班幼儿年龄在3岁3个月——3岁10个月之间,根据家长问卷调查的情况分析,懂得关心他人的幼儿仅占17%,与我们在班上观察到的情况大致相同。为此我们设计了“关心他人”的系列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活动,感知和体验关心他人和帮助他人的愉快情感,初步懂得在别人遇困难时应给予帮助。 二、活动总目标 通过系列活动,让幼儿从实际体验中,初步知道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应给予关心和帮助,从而萌发幼儿关心他人的  相似文献   

3.
设计意图“下岗”是改革的必然产物。“下岗”的概念对大班孩子来说并不陌生。在班上,我们常听到孩子们互相议论:谁的妈妈下岗了、谁的爸爸没工作了。可有几个孩子知道“下岗”的真正含义?知道爸妈“下岗”后的心理感受?知道怎样安慰、帮助和对待下岗的爸妈呢!因此,设计这一活动,对于从小培养幼儿的忧患意识,教育幼儿从小学会关心别人、理解别人,增强幼儿的竞争、创新意识,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体验、讨论等形式,引导幼儿理解“下岗”一词的含义。2.教育幼儿从小学会关心他人、理解他人,体验别人的情绪,分担他人的忧愁。…  相似文献   

4.
一、情况分析本班幼儿年龄在3岁3个月——3岁10个月之间,根据家长问卷调查的情况分析,懂得关心他人的幼儿仅占17%。与我们在班上观察到的情况大致相同。为此我们设计了“关心他人”的系列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活动,感知和体验关心他人和帮助他人的愉快情感,初步懂得在别人遇困难时应给予帮助。  相似文献   

5.
设计意图:在我们这个相对比较稳定的地区,所面对的教育对象——幼儿,他们没有经历过较大的事情,加上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得到家庭、社会的关爱多,照顾多,而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意识比较淡漠。为了让幼儿感受社会的温暖和爱,也让他们学会如何去关爱别人,热爱祖国和同胞,设计生成了主题活动《爱心长城》,设想通过自己  相似文献   

6.
内尔·诺丁斯的《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深深地打动了我。联系成功教育的理论,我迫不及待地要写下我的感受,记录下阅读中那些自然流淌出来的发自内心的每一个细微的感觉。“关心”是这本书的主题。作者在引言中说:“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我们需要被他人关心。我们接受关心,生活在关心所营造的一种氛围之中。没有这种关心,我们就无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需要被他人关心,随时需要被理解,被接受,被认同。同样,我们也需要关心他人。但是,并非所有人都学会了关心他人。有些人真诚地关心知识,关心伟大…  相似文献   

7.
<正>我们应该从社会与孩子自身的发展需要,来看幼儿学会"尊重他人"的必要性,并把它作为幼儿入园的第一课。一、幼儿学会"尊重他人"的必要性1."尊重他人",让孩子获得更多的友谊,增加更多的交往机会。尊重他人,使得幼儿在接纳别人的同时,也被他人所接纳。尊重了别人,给别人带来了满足与被认可感,更易获得同伴的友谊。朋友多了,交往的机会也就更多,反之将来在社会上就会处于孤独的境地,甚至一事无成。幼儿交往过程中许多纠纷的起因往  相似文献   

8.
徐晓勤 《考试周刊》2014,(30):181-181
合作是指两个人或多人、两个集体或多集体,为了共同目标而共同完成某一项工作或某一任务的行为。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有助于幼儿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逐渐改正自己的缺点,让幼儿学会关心别人,同时促使幼儿之间友好相处,学会共同商量,增进幼儿之间的情谊。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导读》2014,(4):11-11
江苏南京小读者:我国自古便是“礼仪之邦”,重视“礼尚往来”。过生日时,适当地组织一些请客送礼的活动对我们有很多好处:可以增进友情,学会合作,互相激励,互相鼓舞,关心他人,为别人之乐而乐,提升自我价值……这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相似文献   

10.
王雅 《考试周刊》2012,(6):192-192
一部分独生子女存在着心理脆弱、心胸狭窄、自私冷漠等系列心理障碍问题。他们一方面渴望心与心的交流,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尊重、关爱。另一方面冷漠得不愿为别人多付出一点关心、一点爱。为了培养幼儿的关心他人、爱护他人的情感,作者在主题活动中激发幼儿关注周围的人、事、物,点燃关爱的火花.在主题活动、游戏中感受“关爱”的情感:在节日、公益活动和随机教育中。以实际行动“助”他人为乐,体验关爱的愉悦;通过家园共育,形成教育合力,在生活点滴中学会关爱周围最亲近的人,提高其体谅、安慰、关心、谦让、分享、帮助、奉献等社会行为水平。  相似文献   

11.
我们生活在利弊相存、祸福相依的现代社会中。无情水火、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等,都会威胁到我们,更对幼儿的生存、安全和健康,造成伤害甚至威胁生命。学会自我保护、学会关心他人、学会适应社会,这是我班开展以“社区医疗中心”为重点的角色游戏的最终目的。一、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1.自我服务。幼儿要适应社会生活,首先必须学会自我服务。角色游戏为幼儿创设了“医疗中心的各个科室”、“娃娃家”、“理发店”、“公园”等模拟场景,在这些游戏场景中,幼儿可以自由组合“小家庭”、“小集体”,自主分配角色及其任务。通过独立游戏,独立完成…  相似文献   

12.
对于心理发展水平还处于以自我中心为特征的幼儿来说,分享显然不是一件易事。家庭的养育环境和某些社会因素,导致不少幼儿分享意识不强、分享行为缺失。事实上,幼儿的分享行为是在逐渐“去自我中心”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个人如果能自主自愿地与人分享并以此为乐,那么可以说他真正具有了分享行为。如果一个人仅仅把分享当成换取别人报答或取悦别人的手段,那么这种分享便是一种“虚假分享”。我们要培养的是孩子发自内心的自愿分享,而这种分享必须从丰富孩子的情感体验入手,即让孩子从他人角度出发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学会理解,学会分享。一、…  相似文献   

13.
最近读到一本书,名为《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作者诺丁斯,是法国著名的教育哲学家。她曾任多年的数学教师。她提出的“关爱教育理论”随着美国“学会关心”的思潮而影响深远。她认为:“关心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基石。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我们需要被他人关心。当一个人处于婴幼儿时期,或者病痛和衰老来临之际,这种需要显得尤其迫切和普遍。  相似文献   

14.
情况分析 现在的孩子“以我为中心”的现象特别严重,都习惯了别人的照顾,而不懂得怎样去关心别人。有的幼儿吃点心,拿玩具都是拣好的,不知道谦让;看见同伴跌倒了,不是去搀扶,而是哈哈大笑。我们觉得有必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以养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关心生病的娃娃”这一语言游戏活动。意在引导幼儿去关心爱护同伴。活动过程中我们力求为不同水平和能力的幼儿提供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并对不同的幼儿进行随机教育。  相似文献   

15.
陈琴 《今日教育》2007,(6S):61-62
美国著名教育家内尔·诺丁斯在《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中说:“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的确.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需要被他人关心.随时需要被理解、被接受、被认同,需要生活在关心所营造的一种氛围之中。我们同样也需要关心他人.有了这种关心.我们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美国著名教育家内尔·诺丁斯在《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中说:“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的确,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需要被他人关心,随时需要被理解、被接受、被认同,需  相似文献   

17.
我的儿子马剑驰,今年12岁,是天津市和平区岳阳道小学六年级的学生。12年来,我们夫妇在对他倾注爱心的同时,更注重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教孩子学会关心别人爱别人,学会心中有他人。我们深知,一个没有爱心、不懂得关心他人的人,是很难成为对国家和社会  相似文献   

18.
设计思想   《柳条儿青 柳条儿长》是一篇蕴含着“物体有一定承受力”这一知识概念的童话故事。故事的内容能帮助幼儿学会做事情要同别人商量,并尊重别人;通过续编故事,有利于幼儿情感的表达,提高对改正错误的认识。   本设计的思路是,引导幼儿先想,再议、再听,最后说,并能依据提供的线索尽情地想象,创造性地表达,把想、议、听、说融为一体。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文学语言“…像…”的优美。   2学会做事要同他人商量,懂得尊重他人;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联系故事中的角色,创造性…  相似文献   

19.
设计意图 新入园的小班孩子,受年龄和生活经验的影响,在活动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较少主动地关心和帮助他人。针对这一现状,我设计了礼仪活动“快乐的小帮手”,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表演,让幼儿感受关心、帮助他人的愉悦.从而萌发关心他人的情感和主动合作的意识。  相似文献   

20.
傅冰 《师道》2005,(12):19-21
近日我看了内尔·诺丁斯(NelNoddings)的《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The Challenge to Carein Schools)。我没想到这本书如此深刻地打动了我,联系成功教育的理论,我迫不及待地要写下自己的感受,记录下阅读中那些自然流淌出来的发自内心的每一个微小的感觉。这本书的主题是“关心”。作者在引言中说:“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我们需要被他人关心……我们接受关心,生活在关心所营造的一种氛围之中。没有这种关心,我们就无法生存下去,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需要被他人关心,随时需要被理解,被接受,被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