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艾米莉·迪金森是美国现代诗歌的先驱,一生中创作了1775首诗歌,其中的主题包括“死亡”和“永生”。本文依据诗歌作者的生活背景﹑情感经历,及其死亡诗中的不朽之作《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待死亡》来反映她对于“死亡”和“永生”异于常人的思索和见解。  相似文献   

2.
“死亡”与“永生”一直是艾米莉诗歌的重要主题,她一生共写下五六百首以死亡为主题的诗歌.在这些诗歌里,她不止一次地从特殊视角,以起死回生者的身份来描述自己想象中的死亡全过程,并对周围人们对其死亡的反应作了大胆的想象和精湛的描述.章文尝试依据无意识理论,挖掘其醉心于以“死亡”为主题的最深层次原因,进而阐释出文学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3.
死亡是史铁生作品的主题之一。从身处残疾求死到思索死亡再到超越死亡的生命体验,“死亡意识”贯穿在他创作的始终。21世纪开始,史铁生也创作了少量诗歌,此时的他,已经过艰难的探寻找到了活着的理由与方式,对死亡持有达观的态度。他的诗歌用一种超然、轻的态度看待死亡,审视死亡与永生的关系,给死亡带来了美学和彼岸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狄金森600多首"死亡诗歌"贯穿着一个主题:死亡=永生,死亡≠永生。笔者认为狄金森"死亡诗歌"的创作历程事实上是诗人人生信仰转变的文本体现,本文从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宗教环境,从诗人不同阶段的代表性"死亡诗歌"分析等多方因素探析狄金森个人信仰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艾米莉·狄更生是美国19世纪著名的诗人,她一生创作了近两千多首诗,其中五百多首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死亡与永生。“死亡与永生”成了狄更生几乎一生遥望和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的《女神》中有许多关于太阳和月亮的意象,太阳意象体现了一种“壮美”,接近西方诗歌风格,是诗人对中国传统诗歌美学的突破;月亮意象则体现出诗人对于传统诗歌“静关”的继承性。《女神》之中“太阳”与“月亮”同辉,“壮美”与“静美”同在,这跟郭沫若重视“诗意诗情诗性”,不斤斤计较诗歌形式的诗学观念有关。  相似文献   

7.
17世纪的英国诗人钓翰·多恩和19世纪的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都以诗意深邃。意象奇异,语言表达形式上独辟蹊径,大胆革新,并采用模糊的象征和隐喻等闻名于世。死亡和永生是诗歌不朽的主题。在多恩的《死神,你莫骄傲》和艾米莉的《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待死神》的这两首诗中,多恩的男性阳刚和艾米莉的女性阴柔共同演绎同一个主题——“死亡”。然而,不同的性别、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背景导致了他们对“死亡”的描写风格各异。本文将通过对比这两首诗来讨论他们的不同风格。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诗歌的“情味”、“意味”、“韵味”、“诗味”出发,探讨了诗歌教学过程中“四味”教学的方法,体现了诗歌教学培养学生阅读与鉴赏诗歌能力的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9.
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1969-1972年在湖北咸宁向阳湖五七干校劳动,回京后创作了一组向阳湖诗歌。臧克家向阳湖诗歌颇具特色的要数他对劳动的独特感受,那种耕耘的期盼、收获的喜悦在他的诗歌中溢于言表;他对咸宁人民那种"永生不能忘"的亲情,对向阳湖这片土地"一草更一木,摇曳牵肚肠"的思恋,像一头老黄牛深恋着那片土地,把汗流在那里,把心留在那里。  相似文献   

10.
在当下诗歌写作中,“口语写作”因过分强调反讽策略与反叛意识,忽视了诗意、诗性,它变成了大众文化消费语境下话语权斗争的产物。海子、昌耀等诗人坚守的“大诗”写作情怀,践行了诗歌以抒情为特征的“歌唱性”,让诗歌回归艺术,回归内心。从“反讽”向“歌唱”的转向,对当代诗歌写作与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吉檀迦利》集中体现了泰戈尔神秘独特的宗教哲学思想,也表现了一个伟大诗人自由地描绘其创造性心灵中所呈现的神奇景象的艺术功力。《吉檀迦利》35首更集中反映了诗人积极入世的世界观。在这首诗里,“梵我合一”的理想境界以非常朴素又充满想象的诗句表现出来,并与诗人对印度未来强烈热切的希望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诗中不仅表现了诗人爱祖国、爱人类的进步思想,更表现了诗人不断追求、积极进取的人生哲学。具有极高的思想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这四首诗,描写京城秋天的景象,反映诗人的孤独无助和穷愁生活,表示他对封建社会的不满。最后,诗人作出抉择:不去依靠最高统治者。它是诗人的悲叹之声,不平之鸣。作品形象生动,感情真挚,语言朴素、自然、清新,富有艺术感染力。从这四首诗,我们可以认识封建社会的不合理,了解许多优秀知识分子在旧时代的不幸命运。  相似文献   

13.
此篇是继《刘长卿诗杂考》和《续考》而作的,此次只写与别人不同的看法,如长卿在狱中韦使君的诗,人以为是韦之晋,此以为是韦黄裳,对史实分析较细,长卿于乾元元年春贬南巴,在鄱阳故居停留一年,次年春才去南巴,其原因,一是唐朝有明令照顾,二是朋友帮忙,中考证详实,长卿在江西有宣州之行,有人以为是赴李光弼的河阳军,有人以为是去平刘展之乱,时间、地点皆不合,长卿在江西有宣州之行,有人以为是赴李光弼的河阳军,有人以为是去平刘展之乱,时间,地点皆不合,此以为写于广德年赴宣州平陈庄,方清的起义,时,地,史等皆合,如此种种,自成一说,皆可供爱好唐诗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杜甫成为伟大的诗人,不仅在于他转益多师,"尽得古今之体势",而且更在于他有自觉的艺术追求。而这种"自觉"又不仅仅表现在"技巧"、"功夫"方面,更重要的是他将诗人作为了人生价值的实现目标。这当然是与诗人诗为"家事"的自豪、"窃攀屈宋"的艺术取向、宋玉"吾师"的价值范式和自身现实遭遇构成接受视野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5.
许浑是晚唐诗坛上最有争议的作家,后人对其之评价可谓毁誉参半,本文从当时名流对许浑的推许,许诗心态气质之时代特色,对偶声律之精七工稳,以及气象局促,语意重复之弊病等方面作了分析论证,从而得出无论从褒许还是贬许的角度来看,许浑都堪称“晚唐正变之首”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陈仕国 《宜宾学院学报》2011,11(1):33-36,42
"黑夜"意识作为一种潜在的结构,在戴望舒诗歌中有突出表现:具有浓郁"黑夜"意识的"泪""秋""灯"等意象,表现了诗人独特的精神世界及其变化历程,它的产生与诗人的气质、性格以及所受文化的影响紧密相联,从它的现代品格以及其缺失与局限,显示出诗人作为"现代派"代表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7.
海涅既是一位著名的政治诗人,又是一位卓越的爱情歌手,其成名作《诗歌集》是一部以写爱情诗为主的诗歌集。《诗歌集》以诗人不幸的爱情生活为基础,展示了诗人“维特式”的情感历程,即所谓的“梦起、梦酣、梦疑、梦醒、梦碎、梦嘲”的爱情过程。这种“维特式”的爱情描写情真意切,清新自然,优美和谐,成就了海涅一代诗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唐诗人司空曙的生平经历、创作分期及诗集版本等问题作出了新的探索,用统计学的方法,指出他现存作品在题材和体裁上的突出特征,认为交游活动是激发其创作的主要因素。所谓“十才子”集团即因此得到成立。  相似文献   

19.
The Road Not Taken is one of the beautiful poems written by Robert Frost,a famous American poet. The conception of the poem is very skillful,though its language is simple and natural. The poet enjoys applying ordinary content,concise and modest lines to display his profound thought and philosophy,which is his most prominent characteristic. The thesis will try to analyze the theme of the poem by explaining the content and reveal the poet's implication toward life.  相似文献   

20.
龚健 《昆明大学学报》2006,17(3):45-47,69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不仅善于结合自己的感受来写景,而且善于在写景中表达自己的心情。王维的写景诗,能做到使山水的形貌、神韵与诗人的情致完美地统一起来,给人以浑然一体的印象。有人认为王维的《终南别业》,只写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闲适情趣,其实在表现闲适情趣中,也透露出淡淡的寂寞和无奈。如果我们欣赏王维的作品,不联系其生平和作品写作时的思想状况,就只能看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不能体会到隐含其中的更为复杂的滋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