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锦辉 《语文知识》2012,(4):89-90,93
《论语集解》是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论语》注本,其中收集了汉代名儒和曹魏学者八家的注文。本文以其中的何晏注为研究对象,着重从训释的原则、方法、思想、语言等方面探析其注文特点。  相似文献   

2.
《说文解字》注文模式(一)李宗晟《说文》注文研究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注文的写作、阅读、结构、功能是注文考察的中必要角度。《说文》注文可分为注文群、族、丛、元四层单位。注文元写作的注释目的、阅读的获取目的以字、词、词素为对象,注者注释出的、读者获取到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前三卷包括十位注者,是苏诗十注本的残余。十注本后来发展为《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类注本)。通过两个注本的对照,赵次公、程绩、李厚、宋援、林子仁、赵夔、师尹、孙倬等八人身份可以确定。十注本中傅、胡二位名下的注文,与类注本中的傅=(上++下深)、胡铨、胡仔的注文都不一致,而是分人赵次公、程绩、师尹、林子仁、赵夔、任居实等诸人的名下,这些注文的特点与所归之人的注释风格皆有吻合之处。另外,有些傅、胡名下的注文,显然出自赵次公之手。因此,傅、胡二注系后人的伪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吕氏春秋>高诱注为研究对象,用事实详实说明其注文体系蜒于解读等训诂特点,并进一步论证了高谤注优于同时代其他注释大家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5.
南宋刻本《音注韩文公文集》未撰编刻者姓名,张允亮、傅增湘判定其为祝充校注本。今检此书注文得知,此书应为一不尽出注家名氏之集注本。  相似文献   

6.
论《哀郢》所述“夏首”非后世之“汉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对“夏水”得名及其走向“夏首”所在位置等历史记载的考察,证明以武昌“夏口”为《哀郢》所述“夏首”,仍是对王逸注文的误解;“夏首”仍在江陵东南的“夏水首受江”处;以此解说“过夏首而西浮”,恰能深入地把握屈原离“东迁”时的恋阙真情,并能贯通“将运舟下浮”之意。  相似文献   

7.
《逍遥》以鲲化为鹏而“图南”开篇,这与题意及收篇的“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存在着十分明显的矛盾。自晋郭象《注》到令人陈鼓应的《庄子今注今释》,都未能对此作出符合庄子原意的令人信服的解说。通过对《逍遥》文本结构的读解,并结合《庄子》全书中关于“游”的思想的考察,提出以下观点:鲲鹏不是“逍遥游”者,不是庄子理想的人格形象,而是庄子要否定对象;蜩、学鸠与斥Yan不是像有些学者认为的是“下土”、“世俗的人”或“侏儒之群”,它们是庄子心目中的“游”者,是庄子肯定的对象。  相似文献   

8.
宋尤袤本《文选》所见《山海经》文献材料,分别与敦煌本、集注本、北宋监本、奎章阁本、赣州本《文选》对校,其存有与各本不同的《山海经》增注文,且其增注方式不同于赣州本对“已见”例大量回溯,而是通过重新增引及在原注上补充新注两种方式,对李善注进行了补充。另有他本增引《山海经》而尤袤本无的情况,表明了尤袤刊刻《文选》所据底本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9.
蒋骥《山带阁注楚辞》是清代楚辞学的重要成果,与王夫之《楚辞通释》、戴震《屈原赋注》被誉为清代“鼎足而三”的楚辞研究著作。蒋骥在注本中所展现的重考据、求真求实的学术特色,常常被认为是乾嘉朴学的先声。蒋骥研注楚辞的学术特色的形成,一方面与清初学术风气的大环境相关,一方面又与蒋氏家学传统对其治学风格的培养密不可分。从武进蒋氏医家传统,蒋氏族人的博闻强记、擅文轻举业的天资,蒋氏几代人传承的自立立人的为学态度,蒋氏重视童子业、“共学”家学传统等方面考察蒋骥学术的生成,可以看到武进蒋氏家学对《山带阁注楚辞》学术特色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楚辞》是屈原缔造的一座中国古代文学的高峰,为后世学者所敬仰,成为文学研究的一大热点,但是也有不同的评论,如班固的“露才扬己”说对屈原的自我形象的否定。本文以班固的观点为起点,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时代背景,进而从生态文艺学的角度重新对屈原的自我形象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1.
法藏敦煌本《汉书》之《萧何曹参传》《张良传》及《项籍传》残卷,系隋唐以前的一种《汉书》节钞本遗存。考察敦煌节钞本残卷对《汉书》原篇的内容取舍和文字删节可知:删节者意在提供一种能适应普通读者需求的《汉书》简易文本;敦煌节钞本由删节后保留下来的《汉书》原文缀辑成篇,删节者力求于原书"只删不改",则又为该本文字的可靠性提供了基本保障。敦煌《汉书》节钞本残卷注文皆取自晋灼《汉书集注》,且保存晋灼注文之旧,可证晋灼《集注》乃初唐颜师古《汉书注》主要取资和依据对象之一。作为《汉书》的一种特殊文本形式,敦煌节钞本残卷对于早期《汉书》流传(尤其是隋唐以前在民间的流传)、文本变易、汉晋以来《汉书》注释等多方面的研究,以及今本《汉书》校订,都具有重要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从《天问》看稷下学对屈原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屈原思想的基本构成是相当复杂的,除了南方楚文化基因外,它还深受北方文化尤其是稷下学思想的影响,屈原的重要作品《天问》中就透露出了这样的信息。以《天问》为主要考察对象,从宇宙论、天命观以及屈原对待“尊贤”问题的态度等方面,可见稷下学对屈原思想形成所施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李善注《文选》,不仅注音释义,而且引文赅博,对于《文选》的学习与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历史文化条件的限制,李善注本出现错讹在所难免。今以善注引司马相如文为例,归其舛误为四类:混淆原作篇名;"各随所用而引之";注文错误或与原文抵牾;字形字体处理不规范。  相似文献   

14.
《金刚经》是佛教般若类的重要经典,历来为之作注者甚多,"川禅师注"是其中较有特色且比较重要的一种。从文献记载及此种注文的年代与写作风格特征等方面考证了为《金刚经》作注的"川禅师",是宋代的冶父道川禅师,并评价了川禅师《金刚经注》的禅宗特色及其地位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离骚》"自我"形象塑造,透视屈原生活时代,从恋乡忧国之情、善民为本之举、美政理想之幻、傲岸不群之威四方面阐述屈原作品及其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16.
《六臣注文选·招魂》谓五臣“同逸注”考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刊《六臣注文选·招魂》谓五臣注与王逸注相同者 ,凡 41条。对照日本古抄本《文选集注》和洪兴祖《楚辞补注》所引五臣注 ,除去 13条因二书未引无由参证 ,馀 2 8条与王逸注并不相同。对这一问题进行考辨 ,实有助于《文选》和《楚辞》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敦煌研究院藏写本<国语·周语下>,存录<国语>正文802字,注文1190字.根据今传<国语>各本及韦注、贾注等与写本<国语>残卷正文、注文的对勘,发现写本<国语>残卷正文在用字等多个方面与今传<国语>有着诸多不同,且有正文脱漏、正文误植注文中等现象.写本<国语>残卷注文和韦注、贾注相较,互有优劣.通过写本注与贾逵<国语>注的辑佚条目对勘,完全可以断定残卷注文不是贾逵的.由于<国语>注唯韦注完整、贾注存世较多以外,其它各家注存世条目很少,无法与写本相关部分对勘,故无法确认写本<国语>注的作者.  相似文献   

18.
范文澜的《文心雕龙注》1929~1931年由北平文化学社分上、中、下3册出版,1936年上海开明书店出版7册线装本,至此“范注”基本定型。1958年经作者又一次核对订正,人民文学出版社分2册重印,这就是现在流行的本子。人们一直以为“范注”由开明书店本到人民文学本的修订工作就是范老本人做的。然而,据王利器回忆,他曾担任范文澜《文心雕龙注》重版的责任编辑,在整理过程中,他订补了五百多条注文。笔者从增补、订正、补充、厘正4个方面,对王利器所做的“订补”进行考辨,以期澄清事实真相。  相似文献   

19.
屈原《离骚》:“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王逸注:“鸩,运日也。羽有毒,可杀人。”洪兴祖补注:“《广志》云,其鸟大如鴞,紫绿色,有毒。食蛇蝮。雄名运日,雌名阴谐,以其毛历(沥)饮卮,则杀人。”这两位注者言之凿凿的鸩鸟,是神话中的呢。还是现实中的呢?如是后者,那是什么鸟呢?从汉至清,后之注释者踵事增华,  相似文献   

20.
奎章阁六臣注本《文选》的底本是现存唯一的最早合并李善注和五臣注的《文选》六臣注本,后世的"六家"、"六臣"注本都是这个文本的传承系统。作为六臣注祖本,它保留了原初注文合并的真实面貌,可以考察后世传本的变化及其编排删省的得失,体现合注互补的优势特点;其中的文字异同,可以校正后世传本的脱误错讹,拓展视野,探讨"秀州本"最初合并二家注时的编撰方法以及别本资料来源。当然奎章阁本《文选》也有不少失误,有的可能是"秀州本"编撰时造成的错误,也有的可能则是秀州本在朝鲜时代的传播刊刻中产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