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为什么要开展生命教育 教育是什么?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的追问。现行的教育不仅使学生体验不到生命的乐趣,感受不到生命的意义.还导致大量学生既不尊重他人的生命,也不珍惜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2.
王颖 《中国教师》2014,(7):70-72
<正>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我们教师的尊重。尊重学生是和谐师生关系的核心,也是当代教育进步的基础。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是尊重学生的价值和作为人的品质。尊重学生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条件,又是教育的基本方法和  相似文献   

3.
学校尊重学生人权是全社会尊重人权的基础。每一个人都要经过学校的培养,才能进入社会。学校尊重学生人权的行为将给学生思想打上深深的烙印。如果学生在学校受到的是不尊重人权的教育,那么在他走向社会以后,也必将会不尊重他人的人权。学校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都必须体现对学生人权的尊重,在潜移默化中将尊重人权的理念传输给学生。这样才能有利于建成一个尊重人权的社会。  相似文献   

4.
庄艳 《现代教学》2014,(12):64-64
在课堂上,师生要平等对话,营造和谐、民主、轻松的氛围。教师是道德知识的传授者,也是道德行为的示范者。教师应给予学生关怀、接纳和尊重,用自身的行动让学生感受到关爱。教师还要多元评价学生,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身价值,同时也能正确地看待他人。那么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本文从以下两方面试进行讨论。一、挖掘教材德育因素英语教材的课文渗透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5.
学校尊重学生人权的意义1.学校尊重学生人权是全社会尊重人权的基础。每一个人都要经过学校的培养,才能进入社会。学校尊重学生人权的行为将给学生思想打上深深的烙印。如果学生在学校受到的是不尊重人权的教育,那么在他走向社会以后,也必将会不尊重他人的人权。学校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都必须体现对学生人权的尊重,在潜移默化中将尊重人权的理念传输给学生。这样才能有利于建成一个尊重人权的社会。2.学校尊重学生人权是教育发展规律的需要。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而要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就必须采用相应的手段。尊重人权是…  相似文献   

6.
许莉娅 《中国德育》2007,2(10):96-96
在社会学看来,研究生命教育需要特别关注下面几个概念。第一是尊重。一方面要尊重每一个人的品格,另一方面要思考我们的行为如何表现我们良好的品格,如何表达我们对他人的尊重。第二是人格。人格是一个丰富的概念,从法学意义上讲,人格意味着权利。老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就意味着尊重学生的权利。怎样尊重学生的人格?首先禁止诋毁和羞辱,这是底线;其次,要关注、关心、关怀、体贴学生。  相似文献   

7.
著名的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有人问我,在生活中什么是重要的,我将毫不犹豫地回答,对儿童的爱。”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见,热爱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提高班级管理有效性的基础。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热爱学生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要尊重和信任学生尊重与信任学生是要求班主任在平时的教育和日常工作中尊重学生的人格与意愿,相信学生具有发展前途。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这是一种要求得到社会整体和他人尊重的情感。学生受到教师的尊重和信任,内心会产生满足感、自豪感,从而形成自信,产生积…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既要尊重教育规律,又要尊重学生成长规律,使学生素质全面提高。那么该如何组织语文课堂教学?教学实践证明,如下五个教学环节是最基本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9.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最佳路径》告诉我们,尊重他人的感受,是做好一件事的最好方式。其实,语文教学何尝不是在给学生修筑一条“最佳路径”呢?尊重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与实践,语文学习之路方能“最佳”。  相似文献   

10.
现实中,许多人可能会(包括学生)热爱和尊重某些劳动(者),不热爱不尊重另一些劳动(者)。那么,劳动教育究竟要培养学生热爱和尊重哪些劳动(者)呢?热爱劳动,不仅是培养学生各种劳动兴趣、爱好、热情,根本上还是培养学生的人生理想。热爱劳动人民,实际上是培养学生热爱底层劳动人民。尊重劳动,是培养学生平等对待各种劳动,不要有职业歧视。尊重劳动者,是要培养学生尊重普通劳动者。因此,热爱劳动的教育,重点是对学生进行人生理想教育。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要带学生走出校门,走到人民群众中去,与劳动人民对话,去体验和感受。尊重劳动的教育,首先是认识上,需要认识到各种合法和诚实的劳动都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其次是态度上,严肃、平等对待各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的教育,首先需要认识到普通劳动者同样值得尊重,他们更渴望、更需要尊重;其次,他们也是人,也有独立人格与尊严,需要得到尊重。  相似文献   

11.
人最珍贵的莫过于尊重他人和被人尊重.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个性的存在,采取负责的教育方式和因材施教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华志益 《教育》2014,(12):73-73
学会感恩,对于当代的孩子来说,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让孩子学会感恩,其实是要他们懂得尊重他人,更要在此基础上懂得助人为乐的美好.感恩教育,可以使学生懂得“获得爱与付出爱是同样重要的”,可以使学生学会关心他人,体会他人的内心情感,懂得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老师、感恩生活.感恩的定义与由来感恩的定义“感恩”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是对他人帮助的回报.  相似文献   

13.
人最珍贵的莫过于尊重他人和被人尊重,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个性的存在,采取负责的教育方式和因材施教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张福州 《成才之路》2013,(28):22-22
素质教育是什么?定义上说:在教育方法上,素质教育注意在一定共同要求的基础上对学生因材施教。定义还从教育目的、对象、内容、评价、结果上,作了系统解释。一望而知,其实就是两个字:“尊重”。在中小学阶段,更无须把“素质教育”说得过于复杂,归根结底,也是“尊重”。尊重孩子,尊重教师,尊重真理,尊重事实,尊重学生成才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生命教育呢?从广义上说,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由此出发,生命教育有四个最基本的外延: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学生珍爱生命,更要启发学生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告诉学生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他们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16.
学会感恩,要求每一个人常怀一颗感恩的心。要让学生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学生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该重视感恩教育,当学生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学生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尊重别人、爱护别人,怎样去帮助别人。让学生学会感恩,关键是通过家庭、学校的教育,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恩。感恩是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是一种美德。感恩是生活中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当前社会上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潮和媒体中传播的不良信息正逐步腐蚀着学生的心灵,一味地索取不知回报使得一些学生变得自私冷漠,道德水准下滑。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要求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呢?我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数学教学,也渐渐对这一问题有了自己的想法。首先要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一、尊重学生的人格 自尊心人皆有之,人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教师尊重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对学生有管理教育的权利,但在人格上与学生是平等的.对学生的教育,必须让他感受到教师的真诚,他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与好学生相比,后进生的自尊心更强.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对学生倾注满腔的爱 ,对学行进行体贴入微的情感教育 ,学生会从同老师的接触中 ,感觉到老师对他人的理解和尊重 ,从而激发起学习热情 ,调动起求知的内因 ,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 ,在教学实践中 ,如何进行情感教育呢 ?一、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变“一言堂”为“群言堂”现在的学生很讨厌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教师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就应该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这既培养、提…  相似文献   

20.
<正>在教育教学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爱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成功的最大秘诀。我们要用爱来迎接明天,对学生不仅要无条件、全方位地关爱,而且要对学生给予尊重。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到爱呢?我在此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一、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充分理解学生,欣赏学生,切勿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