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和英国向伊拉克发动“沙漠之狐”军事行动的当天——1998年12月16日,马格达当地时间清晨6时15分左右,新华社巴格达分社记者卧室里的电话铃声不绝,刚熬过一个通宵,还没来得及打个盹儿的我急忙拿起话筒。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可靠的“消息人士”告诉记者,联合国特委会主席巴特勒今天下令,所有在巴格达的武器核查人员立即撤离伊拉克。这个消息意味着什么,我心里很清楚。挂上电话,我一路小跑地上二楼,唤醒分社另一名年轻记者刘加文,并马不停蹄地陆续打电话通知远在北京的新华总社和开罗分社。数分钟后,有关消息用中文、阿文、英文通过海事卫星传到了新华社北京总社和开罗分社,乃至全世界。 据总社编辑部事后来电告知,从北京总社编辑部发出的第一条关于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撤离的消息比美联社足足快了两个半小时。新华社中东总  相似文献   

2.
许雷 《中国记者》2018,(8):56-57
新华社马那瓜分社位于地缘政治特殊的中美洲,负责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和萨尔瓦多等四个中美洲国家的日常报道和重大突发事件现场报道。上述四国均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且当地没有任何我方商代处等官方机构,日常工作及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的报道中,新华社马那瓜分社在无法寻求使领馆、商代处协助的情况下,充分发挥记者的主观能动性、社交能力、生存能力,克服困难,不忘初心,恪尽职守,在多年的未建交国报道中,趟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3.
笔下留情     
有一件事,引起了我的深思。去年二月,新华社黑龙江分社记者陈坚发同志给总社发来一条消息《大庆变年轻了》,全文共五百来字。消息采用形象的拟人手法,别具一格。消息的导语是这样开头的:大庆油田今年二十四岁了,她衰老了,还是保持着春青的活力?当记者驱车到这里采访时,一位  相似文献   

4.
利比亚动乱牵动世界的神经,也为各国媒体报道大展身手和一决高低提供了可能。今年2月17日,利比亚反卡扎菲政权的大游行爆发后,新华社中东总分社和总社相继向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派遣一批记者,为提高新华社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影响力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新华社最初未能从利比亚反对派大本营班加西发出自己的声音。无论是为了争夺话语权,还是出于客观全面报的需要,都迫切要求新华社记者走进班加西。  相似文献   

5.
新华社党组最近通报表扬自觉抵制不正之风,拒收采访对象“馈赠”的一些新华社记者。近年来新华社总社各部门和国内各分社为了保持记者队伍的廉洁,加强了思想教育工作,许多分社专门制定了有关职业道德的行为准则或具体规定,使廉洁奉公的精神得以发扬。浙江分社记者陈坚发在采访时,被采访人硬塞给他1000元,事后他交由分社党组  相似文献   

6.
四年多以前,我奉派去华沙担任新华社常驻记者。临行前,总社摄影部通知我参加派出人员摄影训练班。我心里直嘀咕,华沙分社一共只有四人:三名采编人员,一名报务员,那么多的文字报道任务,还有必不可少的资料、会计、开车、生活等各种杂务,现在再增加摄影报道,这又一个“额外负担”,能完成吗? 在结束了四年华沙分社记者的工作回到总社后,我对上述问题所得到的答案是:驻外记者兼搞摄影报  相似文献   

7.
中共广东省委于五月二十八日发出关于南方日报和新华社广东分社实行合并的决定.决定指出,新华社广东分社和南方日报的合并,目的在于进一步加强南方日报的新闻报道,同时做好对人民日报和新华总社的报道工作.合并的办法是:将新华分社和南方日报的采访机构统一起来,一方面是新华通讯社的分社、南方日报的采访部,另方面又是北京新华总社和人民日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新闻     
○新华社嘉奖率先报道伊战爆发的驻伊记者据新华网报道,由于在第一时间向新华社发回伊拉克战争开始的消息,新华社驻巴格达报道员贾迈勒3月20日获新华社社长、总编辑奖。美国对伊拉克战争于巴格达时间早晨5:30(格林尼治时间2:30)爆发,巴格达遭到导弹袭击,新华社驻巴格达的伊拉克籍报道员贾迈勒·哈希姆·艾哈迈德以最快的速度发出伊拉克遭到袭击的消息,中东总分社编辑部在开罗时间4∶33∶50(格林尼治时间2:33)发出快讯,时效超过世界其他主要通讯社。对贾迈勒的突出成绩,新华社总社通过中东总分社向贾迈勒转达新华社对他的嘉奖。贾迈勒感谢新…  相似文献   

9.
新华社内罗毕非洲总分社肩负着非洲地区的新闻报道任务,英文、法文两个重要的编辑部门担负着新华社英文和法文两大文种的发稿任务,业务比较繁忙。由于现用的线路经常阻断,且带宽不够,严重影响了非洲总分社的发稿时效。更不能实现及时进入总社的多媒体数据库、待编稿库或总社OA网检索资料、查稿子、浏览文件。分社编辑记者访问互联网只能通过租用当地的无线电路,也经常会阻断。  相似文献   

10.
我在新华社赫尔辛基分社连续工作了近8年,先后担任记者和首席记者,除了向总社发回大量文字稿之外,还向摄影部发回图片3700余张,其中绝大部分都是自己拍摄的,少量是搜集供稿。总社摄影部国际编辑室的同志说,在国外没有专职摄影记者的分社和小分社中,赫尔辛基分社的摄影报道搞得最出色,发回的图片不仅多,而且质量高,主题也选得好,很实用。赫尔辛基分社是个小分社。同在分社工作、出身摄影之家的夫人杜新,是我工作和生活上的得力助手。她从小受家庭的熏陶,不仅喜爱摄影,而且颇有研究。我在1975年进入新华社工作后也迷上了摄影,…  相似文献   

11.
刘人杰     
刘人杰,1936年4月生,山西平定县人。新华社山西分社副社长,高级记者,政协山西省第七届委员会委员。他从1954年起一直在新华社工作,至今已四十二个春秋。先后在三个分社工作过,其中:1964年以前在上海分社任记者;1964年至1983年在山西分社,先后任记者、记者组长、分社领导组成员;1983年被任命为青海分社副社长,1985年任代社长、党组书记,主持分社工作,为时三年多;1988年调回山西分社,后任副社长、党组成员,直至今年年初退休。  相似文献   

12.
新华社通稿主要依靠分布在国内外的记者采集。总社记者采写的稿件由有关编辑部处理。国内分社采写的稿件由分社负责人签发后,传送总社有关编辑部处理。对内播发的各类国内新闻,由国内部处理。需对外播发的国内新闻,  相似文献   

13.
深入现场积极报道 7月上旬,浙江省杭嘉湖平原遭受严重的洪涝灾害,在事发的头天,新华社浙江分社就派出文字记者虞云达、摄影记者徐邦、庞伟良三人前往灾区现场采访,发出第一批稿件,被报纸、电台广泛采用。接着,一批接一批地派出记者,深入灾区,作连续报道,直至8月中旬,记者还在灾区采访,不断地发出文字稿件和照片,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7月初,浙江省杭嘉湖地区300多万亩水田被洪水淹没,干部和群众心急如焚,作为新华社记者,也是心系灾区。7月5日至8日,分社农村室主任虞云达和人民日报记者高海浩一起实地采访了受灾最重的嘉兴市和湖州市农村。又沿太浦河,到江浙两省和上  相似文献   

14.
<正>这个冬天,很多人没有想到,地处祖国东北角的老工业基地哈尔滨,会成为开年首个“顶流”城市。作为新华社黑龙江分社负责哈尔滨报道的记者,第一感觉就是兴奋和激动,一边感慨“滨子出息了”,一边着手策划采写相关报道。在这场“网络狂欢”中,如何留下令自己满意、让读者认可的报道,是我和同事面临的最大挑战。在新华社总社各编辑部和黑龙江分社领导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今年麦收时节,新华社开辟了一个专栏,叫“麦收日记”,任务落到了河南分社记者的头上,因为河南是小麦大省。为了组织好这个栏目的报道,总社国内部经济编辑室决定派分工负责中南地区分社稿件的编辑姜军同志随记者一同下乡,现场帮助记者出主意、编稿子,同时也让编辑增强感性认识。 姜军同志到分社后,即同分社记者下到麦收第一线。六天中,他深入采访了两个地市四个县的上百个农民、机手  相似文献   

16.
1947年冬季,新华社豫皖苏分社曾经发过一条战斗消息,这条消息就是记述雪枫报社和新华社豫皖苏分社工作人员一手拿枪战斗、一手办报发新闻的真实情况。这条新闻虽然不是什么出色的好稿,它却反映了解放区新闻工作人员在紧张战斗生活中的一个侧面。 1947年秋季,我和王甸等一群人,从新华社华东前线分社派到豫皖苏根据地去作新闻工作。这个根据地是在长期坚持敌后游击战争中取得了光辉战绩的地区。当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南下大别山区以后,  相似文献   

17.
徐勤 《新闻实践》2005,(12):50-50
12月6日,新华网播发一条消息:新华社山西分社记者发现,现在一些媒体记者弃新闻真实性和职业道德于不顾,利用便捷的网络工具或其他手段,拼凑嫁接,抄袭新闻。这已成了新闻界的一大公害。 消息说,新华社记者在山西的一家报纸上看到,同一天就有两个记者合写的三篇篇幅较长的重点稿,而报社的朋友告诉他说,“那些新闻都是编的,他们是编新闻高手。他们很有新闻  相似文献   

18.
快讯,就是用电话、电报和电传手段等发往报社的当时、当日或隔日发生的新闻。也可以理解为:以很简洁的文字迅速传递的重大的新闻和突发新闻。平常我们说的“抢新闻”就是应用快讯这一体裁武器。新华社1987年就要求国外分社,对于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应在半小时或更短时间内发出快讯。总分社与总社编辑部应在10分钟或半小时内处理完毕发出。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随着生产生活对新闻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一名记者和报道员,必须学会和熟练运用快讯体裁。然而,当前存在的问题和误区是:一是重大的、重要的题…  相似文献   

19.
2001年1月19日,我受命前往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菲律宾,成为新华社的一名驻外记者.夜里9时许,我从马尼拉国际机场走出来,迎面看到的是一排排情绪激动的人浪.第二天中午,菲律宾共和国的总统被赶下了台,新总统阿罗约在万众聚集的群众示威现场宣誓就职.新华社马尼拉分社以最快的速度率先发出了这一消息,英文快讯抢在了世界各大通讯社的前面.  相似文献   

20.
新华社国內分社工作中面临许多問题,是早已存在的事实,長期的新闻垄断局面,把这些問題暂时掩盖着,現在,局势已完全改观,改革势所必然。总社编委会5月30日給中宣部的报千,又进一步全面地分析了当前的形势,提出了七种不同的改革方案。在这些意见中,有我們赞同的部分,也有不赞同的部分。在經过五次座談討论后,我們,上海分社的全体记者,根据[自己的体会和見解,一致同意草拟这个改革新华社業务的建議,作为一家之鳴。这个建议,基本內容取之总社的第三、第四和第七方案,但又不同于这些方案,故名之曰:第八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