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课程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那么,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怎样的?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又是怎样?不明确这些问题就不能实现语文“课标”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因此,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理论知识,这样才能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心理机制及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对个体的发展以及语文学习过程的本质有所了解,才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编制和实施语文课程。  相似文献   

2.
语文是国家课程。语文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规定了语文课程所应该培养的语文素养。包括学科育人价值和学科核心素养,其主体是语文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一、语文课程目标的三种类型“语文课程目标”是语文课程层面的概念,它主要面对“是什么”的问题——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和学生个体的发展。国家期望学生具备的语文素养“是什么”,大致包括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这两个方面。理想的情况,语文课程目标应该得到明晰的表述,以使大家对目标的内涵有一致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2001年7月教百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语文课程是基础,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指教师和学生利用校内外的语文教育内容来源,组织语文实践活动,创设语文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观察,感悟和积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贯穿于《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在新课标“前言”“课程性质和地位”中明确指出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 ,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那么什么是语文素养呢?又为什么要全面提高学生素养呢?《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 ,对语文素养作了明确的阐释 :“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 ,丰富语言的积累 ,培养语感 ,发展思维 ,使他们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 ,阅读能力 ,写…  相似文献   

6.
“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是任何课程目标顺利达成的必要条件”。(徐继存等:《论课程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学科教育》,2002年第2期。)为了达到既定的培养目标,实现学生个体言语经验的发展和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学校就需要对自己现有的课程资源以及潜在的课程资源进行选择、调整和相应的拓展,以形成符合学校整体发展目标和学生个体发展需要的语文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7.
史雏 《陕西教育》2004,(10):43-43
《语文教学大纲》被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所取代,可以说,是基础教育改革向前迈开了历史性的一步,从根本上树立了新的语文教育理念。深刻领悟《语文课程标准》的精髓,树立新的语文教育理念,是推动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前进和保证《语文课程标准》推广的基础。 一、“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什么?素养和能力到底有没有区别?我认为在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8.
《教育情报参考》2004,(7):85-86
我们知道,评价是我们语文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一把双刃剑,实施评价过程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效果。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要注重形成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与学生间评价等。”由此看来,评价应该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但  相似文献   

9.
张太春 《四川教育》2002,(12):26-27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育目标的定位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这一概念的提出,摒弃了语文的功利色彩,还之以“人文”的本来面目,实现了语文教育目标的整合转变,高扬起了人文精神的旗帜。“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便开篇明义,突出语文教育应在培养现代社会合格公民的“人文素养”上发挥重要作用。语文学科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它最能影响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其间,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是最直接的,也是最重要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高、身正是修…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自颁布以来得到了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广泛认同,当然也有专家和学者指出其不足。但是,无论是褒是贬,经过修订与完善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都将成为所有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宪法”。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深入学习、准确理解、熟练掌握、灵活运用《语文课程标准》。下面是笔者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几点思考:一在新课改形势下,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认真研究以下几个问题:①怎样认识语文学科?②怎样认识语文教师?③怎样认识语文教育?④怎样驾驭课改教材?⑤怎样在现有条件下开展探究性学习?⑥怎样认识语文与生活的关…  相似文献   

11.
解读《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理念”原本是一个哲学术语 ,指的是具有指导意义的理性观点。它是介于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一个概念 ,是对规律的一种诠释。《语文课程标准》使用“理念”一词 ,其目的是为语文教育提供一种理性规范 ,引发对语文教育的理性思考 ,以此更好地指导语文教育实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首次从“素养”这一角度对语文课程目的进行新的规定。《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素养的提法有“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思想品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语文素养”等等 ,其中“语文素养”一词前后出现十多次。在中国语文教育发展史…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是这样为语文课程定性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学习和理解“课标”过程中,笔者对语文课程性质产生一些疑问。一、“基本特点”是课程性质吗?性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本质属性。语文课程性质就是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属性。“课标”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表述令人迷惑不解:“基本特点”显然不是“本质属性”,而“课标”为什么要在“课程性质”的标题下做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的论断呢?…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一节中提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要形成语文素养,必定离不开读和写的训练,只有多读多写,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得到提高,语文素养才能得到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并特别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以上表述集中阐明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基本特点和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5.
郭根福 《云南教育》2002,(31):17-19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语文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先进的语文课程理念,都来自于成功的语文教学实践。理念指导实践,实践孕育理念。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时代产物。纵观建国以来我国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历程,我们将会发现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基本理念: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强调打好基础,提出“双基”;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强调能力和智力,提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80年代中后期强调非智力因素,提出“培养非智力因素”;90年代以后强调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教育界,对于何谓语文课程性质的问题,长期以来争论不断:本文从语文新课标对语文课程性质的界定立论.分别论述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最后从二者的关系中得出结论:语文课程的陛质,只有坚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才能焕发强大的生命力,才能更好地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资源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综合性学习依赖语文课程资源,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综合性学习对于树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形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建立开放性语文课程教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育人是教育的总目标,实现这个总目标的途径是具体的课程教育。语文课程育人立足于语文课程,通过语文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过程来具体地育人。语言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单纯从语言的内容确定的教育不属于语文教育,必须是实现了语言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的教育才属于语文教育。因此,我们不能继续高喊“进行人的教育”,而是要研究怎样实现理解和表达的汉语能力培养目标,在具体培养理解和表达的汉语能力的过程中育人。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应重视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学要遵循自身的规律,摒弃“串味”现象,上出语文的特点,也就是上出“语文味”——体味语文味、读出语文味、品出语文味。  相似文献   

20.
“以学论教”是选择教学内容、实施教学和评价教学的核心理念。“以学论教”,首先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什么和怎样教,进而根据学生发展的质量来评价教师教学的质量,因此,源于学生生活的课程开发就成了研究的起点。“心中有学生,眼中有资源”,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的途径可以从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中开发语文课程资源;从学生当前关注的影视作品中开发语文课程资源;从创设学生语文综合活动中开发语文课程资源;从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开发语文课程资源。但究竟哪些资源才是具有开发和利用价值的课程资源,则必须经过认真筛选。在筛选中应考虑到两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