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巧算24点"——游戏中的"数的运算""巧算24点"是一种数学游戏,据传是由华人孙士杰先生发明的,其游戏规则如下:在一副扑克牌中抽去大小王剩下52张牌,(也可以只用其中的1—10这40张牌)任意抽取4张牌,用加、减、乘、除(可以用括号)运算把牌面上的数算成24.每个牌面上的数必须用一次,且只能用一次.如抽出的牌是3、8、8、9,那么算式可以是9×8-6×8=24,或(9-8)×3×8=24,或(9-8÷8)×3=24,或3×8÷(9-8)=24等.  相似文献   

2.
正小学老师就教我们算24点、玩24点游戏,让我们熟练的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我们可以算出一些简单的24点游戏题目,24点游戏使我们开始体会了数学的趣味性.今天我们通过探索24点游戏的奥秘,进一步来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投影片展示规则)活动1:让学生阅读"24点游戏规则""从一副扑克牌(去掉大、小王)中任意抽取4张,根据牌面上的数字进行混合运算(每张牌只能用一次),使得运算结  相似文献   

3.
用扑克牌算二十四点,方法是在一副扑克牌中抽出4张牌,每张牌上的数字只能用一次,把四张牌上的数字用加减乘除等方法计算,得出数字是24为正确.游戏时,谁的速度快,方法多,谁就获胜.  相似文献   

4.
24点游戏在我国已流行了几十年,但后来却在美国推广开了,并且迅速风行全美。24点游戏玩法很简单,可以拿出一副牌,从中抽去两张司令剩下52张,任意抽取4张牌,用加、减、乘、除(可加括号)把牌面上的数算成24。可分三个阶段且每个阶段都与数学教学有着密切关系。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了数学,不知不觉中激发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开发了学生智能潜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5.
算24点是我们民间流传很广的扑克牌游戏.从四种花色的1(A)至10共40张牌中任取四张,根据牌面上的数字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每张牌只能用一次),使得结果为24.不同地方的玩法还略有差别,比如说有用11、12、13分别代表J、Q、K,共52张牌参与游戏。  相似文献   

6.
扑克游戏     
活动目标 :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奥妙无穷 ,激发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动准备 :学生每两人一副扑克牌。适用年级 :四———六年级。活动过程 :一、介绍游戏规则 ,表演游戏。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玩一个扑克游戏。板书活动课题 :扑克游戏。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投影出示) :老师先从一幅牌(54张)中抽出30张正面朝下放成一撂 ,再请一个同学从剩下的牌(24张)中任意抽出3张 ,每张牌的点数(J、Q、K、大、小王都当作10点)不足10点 ,差几…  相似文献   

7.
对游戏的爱好是人的天性.下面我们介绍一种在扑克牌游戏中学习有理数四则运算的玩法.大家知道扑克游戏中有多种比点数的玩法,参加者各抽若干张牌,牌点相加刚好为某一数值则为赢家,超过则爆牌。其中有一种叫凑“24点”,每个参加者最多抽4张牌,牌点相加为24者为赢,大家都不足24,则多的为胜.我们把这个游戏改进一下,就可以使这一玩法延伸到有理数,具体如下:准备一副去掉大小王的扑克牌(其中A代表1,J,Q,K分别代表11,12,13),设定红花色为正数(如红桃5为5),黑花色为负数(如梅花8为-8),随意从中抽出4张牌,然后用这4个数字(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通…  相似文献   

8.
24点游戏     
2014年11月30晴转多云今天星期天我的小伙伴邻居乐天来我家玩,爸爸让我们玩24点游戏。游戏规则很简单:一副扑克牌取出一到十,一共四十张,每人20张牌,一次每人各出2张,然后用"+、-、×、÷"这几种计算方法最后得数一定要是24,十次机会看谁算的快。游戏开始了,我们各抽了2张牌。我的抽的是4和6,乐天抽的是3和8,我还没有反应过来只听乐天说:"8-6=2,3×4=12,2×12=24"第一轮,我输了。第二局我抽的是3和9,乐天的是1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 [情境设计] 第一关:两张牌对对碰 1.复习乘法口诀"三八二十四"和"四六二十四". 师:我出一张牌8,你能找到另一张牌与它计算相碰成24吗?(学生找出3)这么快就想到3,这里应用了什么知识呢?(乘法口诀)你还能找出两张像这样的牌,它们相碰成24吗?像这样用扑克牌上的数来进行计算,使结果等于24,这种游戏就叫"算24点".  相似文献   

10.
算“24”点     
【教学内容】算"24"点。【教材分析】这次实践活动课是让学生通过玩扑克牌来提高学习能力的数学活动。学生根据3张或4张牌上的点数,选择运算方法,算出得数是24。这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加、减、乘、除法的口算练习,而且可以激励学生主动探索,亲自动手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教学“加减法速算”时,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多加要减,多减要加”的算理,教师可引导学生玩下面的扑克游戏:有两张1点、两张2点、两张10点的扑克牌,让学生思考:要得到15点应取哪几张牌?如果15点再加上10点,又应取哪张牌?如果15点再加上9点,那么又应怎样取牌呢?这时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已取的牌中退出一张1点的牌,就达到了15点加上9点的目的。(板书:15 9=15 10-1)  相似文献   

12.
自1995年以来,我校开展了以“数学魔牌”为教学具的活动课,将计算与创造性思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枯燥的基本数学计算变成有趣的游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强有力的训练。一、把枯燥的计算变成趣味盎然的游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活动兴趣在开展“数学魔牌”的活动中,改变了以往“纯粹”的计算,尽管答案都是24,但思考方法却多种多样,千  相似文献   

13.
李晓君 《湖南教育》2007,(3):40-40,39
我在学生学完了简易方程这一内容之后,上了一堂“扑克游戏”活动课.一、玩扑克游戏,发现秘密师:(拿出若干张剔除了大小王的扑克牌分发给学生,每人一张)今天,老师和大家玩一个扑克游戏:请你们将自己手中的那张牌的点数乘以5,再加上6,然后把  相似文献   

14.
小李和小张在玩一种15点游戏,玩法挺简单:把红桃A、红桃2、…、红桃9这9张扑克牌随便摆存桌子上,两个人轮流拿牌,1次拿1张,谁手中的任意3张牌的点数加起来最先是15,谁就赢了.  相似文献   

15.
说到用扑克牌玩“24点”游戏,大家一定不陌生:用扑克A到K共52张牌,任抽4张,通过四则运算,将4个数凑成24.几乎所有的同学都玩过.没准你就是个“24点”迷,说不定你还是个“常胜  相似文献   

16.
数学魔牌是一种供游戏用的纸牌,牌上印有“1—9”这9个数字中的4个数,游戏者通过加、减、乘、除四则计算,答数为24。这种游戏把枯燥的基本数学训练变成有趣的游戏,曾在美国和国内一些地方风行。前几年我市一些小学,曾经用扑克牌玩过这种“凑24”游戏,但由于有些四个一位数组合不能凑成24,学生玩  相似文献   

17.
扑克游戏     
一张牌可以睡个懒觉,一张牌可以逃学一次,一张牌可以不做作业……这可不是一个天真又懒惰的学生写出来的愿望清单,而是乌伯特·盛旦老师发明的扑克游戏。  相似文献   

18.
李尚志 《中学数学研究》2008,(6):F0003-F0003
算24,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一种用扑克牌玩的游戏.每张牌代表一个的正整数.(为了简单起见,可以将J,Q,K及“大小王”去掉,并约定A代表1.)参加游戏的4个人每人出一张牌,4张牌就代表了4个正整数.四个人就开始竞争,看谁最先将这4个正整数通过加减乘除算出24来,而且每个整数恰好用一次.所用的数学知识虽然只是简单的算术,但要算得又快又正确也不容易.并且还有很多难题出现.  相似文献   

19.
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教师提出与学生玩比大小的扑克牌游戏,学生兴趣骤起。教师拿出两组扑克牌,分别是红桃10、8、6和黑桃9、7、5,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组.学生当然挑选红桃一组。第一次游戏。先由一生依次出6、8、10三张牌,教师分别以7、9、5应对,  相似文献   

20.
例1小华与小丽设计了A、B两种游戏.游戏A的规则:用3张分别写有数字2.3,4的扑克牌,将牌洗匀后背面朝上放置在桌面上.第一次随机抽出一张牌记下数字后再原样放回.洗匀后再第二次随机抽出一张牌记下数字.若抽出的两张牌上的数字之和为偶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