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作为富士施乐的高端生产型数码印刷设备,DocuColor iGen3“爱将”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动向一直为业内所关注.由于它的生产性能大大超越以往的同类产品.因此它的应用领域的改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意味着数码印刷应用领域的拓展。从2006年以来.“爱将”在中国的销售势头迅猛.尤其在中小型数码快印市场之外,取得了突破.中国印刷总公司便是其代表性用户。  相似文献   

2.
《电子出版》2004,(12):i003-i003
(2005年1月17日,北京)全球领先的文件处理专家--富士施乐宣布最新的彩色数码印刷机DocuColor iGen3今天正式在国内上市。令业界震撼的DocuColor iGen3是富士施乐有史以来处理和打印速度最快、彩色图象品质最好、堪与胶印质量相媲美的彩色数码印刷机,因此富士施乐赋予了这一旗舰产品一个响亮的中文名称--"爱将"。该产品的推出不仅为彩色数码印刷的质量与可靠性设定了新的标准,也进一步推动了数码印刷技术的快速发展。 以速度和品质取胜的DocuColor iGen3定位于数码印刷及  相似文献   

3.
《出版与印刷》2011,(2):47-47
富士施乐近日宣布推出两款全新彩色数码打印系统Color550和Color560。作为入门级轻生产型彩色数码打印系统,两款新品的推出,进一步扩充了富士施乐数码印刷产品线,更为轻生产型彩色数码印刷市场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相似文献   

4.
在崇尚个性化、追求高效便捷的今天,中国数码印刷市场迎来了春天。富士施乐新近推出划时代力作——彩色数码印刷系统Color800/1000Presses,为数码印刷市场再次注入了新的活力。新品拥有147项专利发明和各种创新技术,包括创新影像组件、  相似文献   

5.
2006年9月18日,"富士施乐Innovate'06亚太区数码印刷行业巡回研讨会"在上海的富士施乐高新技术体验中心"epicenter"举行。"Innovate"由美国施乐成功创办,并逐渐形成富士施乐品牌的数码印刷行业研讨会,旨在定期向用户介绍全球数码印刷发展趋势、最新的行业经验和应用,以及如何通过各种数码印刷新应用,为企业和个人带来更多附加价值并降低成本。通过探讨数码印刷发展的新契机,富士施乐也希望能帮助印艺行业创造一个全新的数码印刷市场,从而获取新的商业机会。    相似文献   

6.
《电子出版》2005,(2):31-31
一富士施乐推出新款彩色数码印刷机DocuColor 8000 近日,全球领先的文件处理专家——富士施乐又率先在国内推出一款高速彩色数码印刷机  相似文献   

7.
正在第五届中国国际全印展上富士施乐(中国)有限公司携手曼罗兰(中国)有限公司联合举行战略合作启动仪式。双方高层管理人士出席了合作启动仪式。作为数码印刷领域的领导者,富士施乐是最早推出数码印刷设备并在中国市场推广数码印刷的企业,也是业界最早携手传统胶印设备厂商向胶印行业推广数码印刷新应用的企业。而曼罗兰是全球历史最悠久的平张印刷机制造商之一,亦是包装印刷行业的领导者。双方自结成战略合作联盟以来,携手在传统胶印领域推广并销售生产型数码印刷设备和解决方案,共同推动  相似文献   

8.
富士施乐拥有专业,完整的数码印刷产品线,可谓中国数码印刷市场的领头羊,7月30日,富士施乐又在北京发布了一款最新的全能彩色激光打印机Phaser7750,这款机器将进一步加强富士施乐在数码印刷市场的竞争力,定位于设计和商务应用的全能打印机Phaser7750,以其出色的打印质量,有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设备不是企业决胜市场的惟一法宝,但是选择先进而又最适合自己的设备却是企业为客户提供周到的服务,从而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的必要条件。作为高端生产型数码印刷设备的典型代表,富士施乐iGen3“爱将”一进入中国市场,便备受关注。它的高速度、高质量意味着目l进这款设备企业的规模实力都非同一般,所以富士施乐iGen3在市场上的销售动向一直是业内人士津津乐道的话题。  相似文献   

10.
一、数码印刷发展概况与趋势 Strategies on Demand(按需印刷战略)公司通过对2005年第三季度的初步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认为去年(2005年)的数码印刷产量增长了16%.比2004年预计的增长量要低.但相对于整个印刷行业2%~3%的增长率来说,它的发展已经很令人欣慰了。预计2006年.有540亿页文件将以数码印刷的方式印刷;2007年;将达到750亿页。数码印刷的市场将不再是一种”小而专”的市场了。据2005年9月《数码印刷》杂志调查.中国数码印刷装机量按倍数增长;达到765台(不含富士施乐)。据行业专家预计;数码印刷的收入占中国印刷业份额约在1%~2%左右。这两项数据均显示中国的数码印刷还处于发展初期,还有很多可能;也隐藏更多机会。  相似文献   

11.
《出版与印刷》2013,(2):24-24
<正>日前,富士施乐正式启动2013数码印刷创新大奖赛,这是富士施乐连续第六年举办该大奖赛。数码印刷创新大奖赛旨在表彰运用富士施乐/施乐数码印刷设备创作的优秀数码印刷作品,作品征集工作将于8月31日结束。大奖赛面向包括中国、日本、澳大利亚、泰国等亚太地区用户。在历届比赛中,来自中国的作品凭借卓  相似文献   

12.
自从1993年全球出现第一台数码印刷机以来,数码印刷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数码印刷市场更是一个充满机遇.增长迅速的市场。近几年来,各大数码印刷设备生产厂商不断地开发新设备.但由于各种原因,大多数数码印刷设备的打印尺寸为A3。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0月18目,“富士施乐Innovate 07亚太区数码印刷行业巡回研讨会”在上海富士施乐高新技术体验中心epicenter隆重召开。在Innovate 07期间,富士施乐(中国)有限公司商业产品系统部总监邓国俊先生与富士施乐(中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胡文捷女士,为我们介绍了此次活动的意义以及富士施乐针对中国数码印刷市场所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数码印刷在我国蓬勃发展.整个行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数码印刷在中国”技术高峰论坛上.我们邀请到10位数码印刷行业主要供应商的代表人士:富士施乐有限公司行业服务管理集团市场营运及快印部总经理林凯诺先生、EFI公司亚太区高级总监Craig Saphin先生、佳能(中国)有限公司专业商用机营销部总经理新井辉明先生,柯达图文影像集团商业影像部亚太区总经理马振雄先生、柯达图文影像集团NexPress中国区销售经理张建民先生、柯达图文影像集团Encad中国北部及西部地区客户经理庞少军先生、方正印捷数码技术有限公司连锁部总经理罗运峰先生、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TP销售推进部图像产品策划科主管梁坚先生、上海火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文革先生,赛康印刷设备(上海)有限公司销售经理陈国强先生.一同畅谈数码印刷在中国市场的特点与今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出版与印刷》2008,(4):50-50
2008年10月13日“富士施乐Innovate 08亚太区数码印刷行业巡回研讨会”在位于上海的富士施乐高新技术体验中心epicenter隆重召开。本届研讨会延续Innovate 07的“HOW TO”主题,以直复营销和商业印刷两大内容为核心。富士施乐特邀的国际数码印刷专家和与会者分享了如何成功构建一个直复营销活动并在直复营销市场活动中使用多种媒介、以及传统商业印刷与数码印刷如何有机结合等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6.
在第三届中国国际全印展上,作为本次全印展最大的参展商,富士施乐与富士星光强强联手,以660平方米的超大规模亮相全印展。在富士施乐的展台上,富士施乐以“选对伙伴,才能面对任何挑战”为主题,展示了其全面的数码印刷应用方案、前沿的数码印刷产品及技术,为业内人士奉上了丰盛的“数码印刷大餐”。  相似文献   

17.
《电子出版》2005,(9):13-14
富士施乐推出的令业界震撼的生产型彩色数码印刷机——DocuColoniGen3“爱将”。这是富士施乐有史以来处理和印刷速度最快、彩色图像品质最好、堪与传统胶印相媲美的彩色数码印刷机,因此富士施乐赋予了这一旗舰产品一个响亮的中文名称——“爱将”。该产品的推出不仅为彩色数码印刷的质量与可靠性设定了新的标准,也进一步推动了数码印刷技术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2005年是数码印刷在中国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年,在接受了用户对其技术与应用的重重审视之后,数码印刷终于被中国市场所认可。富士施乐、惠普和奥西等数码印刷“大鳄”在中国市场上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销售佳绩,不仅是数量上,而且在客户区域分布上,都让人们感觉到数码印刷“受宠”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9.
全球领先的文件处理专家——富士施乐于2005年1月17日在北京宣布.最新的彩色数码印刷机DocuColor iGen3“爱将”正式在国内上市。令业界震撼的DocuColor iGen3“爱将”是富士施乐有史以来处理和打印速度最快、彩色图像品质最好、堪与胶印质量相媲美的彩色数码印刷机,因此富士施乐赋予了这一旗舰产品一个响亮的中文名称——“爱将”。  相似文献   

20.
《桌面出版与设计》2008,(6):I0009-I0009
方正印捷在单页纸数码印刷市场掀起了一场革命.推出了第一台使用双子星即时技术的单页纸数码系统——K6250.其采用方正印捷最新数码印刷流程,每分钟250印A4.是目前最快的单页纸数码印刷系统.可承接各种海量、复杂、高质量的业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