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同林  高飞  磊石 《武当》2000,(5):18-20
心意六合拳以六艺为本,熊膀乃其中实用秘技之一。熊膀在心意六合拳中是功法之意,就是要促使两膀下垂,两肘沉裹。膀是人体三节之中梢节之根本。心意六合拳中上三节根节中取意熊膀。拳谱云:“熊有战斗之精,熊膀发劲有千钧之力,其掌势不可挡。”雄壮有力的双膀挥之可将石碑撞碎,其意甚威,雄健威猛,又有提膀护喉,依肘护肋之顾法也。  相似文献   

2.
分析南阳心意六合拳"非遗"项目的发展现状:传承分布,开展情况,"非遗"项目的申报现状,理论研究现状;剖析制约心意六合拳发展的因素;探索南阳心意六合拳保护与传承的有效途径。旨在使南阳心意六合拳能够有序传承、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3.
心意六合拳六艺之鹰捉,必须在鸡腿、龙身、熊膀的基础上,方可盘出鹰捉之内劲。因鸡腿为使下三节贯穿一气,龙身、熊膀为使中节贯穿。下、中节劲贯穿,方可以身催肩、肩催肘、肘催手,发出鹰捉之内劲来。如单独盘练鹰捉,则如无源之水。拳经云“把把不离鹰捉”,可见鹰捉在心意六合拳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柯超 《武当》2011,(11):68
2011年10月4日至6日,正值十一国庆黄金周期间,由安徽省武术协会、安徽省心意六合拳委员会主办的"2011‘鑫民杯’全国心意六合拳邀请赛"在安徽蚌埠市体育馆成功举办。来自河南、江苏、上海、浙江、湖北等全国十余个省市的38支代表队近500名心意六合拳爱好者参赛。5日上午举行了隆重而热烈的开幕式,大会组委会主任、安徽省心意六合拳委员会会长赵新民先生致欢迎辞,蚌埠市政协副主席徐超,蚌埠市  相似文献   

5.
《精武》2006,(3):20-21
心意六合拳六艺之鹰捉,必须在鸡腿、龙身、熊膀的基础上,方可盘出鹰捉之内劲。因鸡腿为使下三节贯穿一气、龙身、熊膀为使中节贯穿。下、中节劲贯穿,方可以身催肩、肩催肘、肘催手,发出鹰捉之内劲来。如单独盘练鹰捉,则如无源之水。拳经云“把把不离鹰捉”,可见鹰捉在心意六合拳中的重要性。[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四把捶为心意六合拳门内唯一的经典套路,又称"看家四把",历来为各代心意六合拳家所珍视。近几年来,笔者经常有机会与邓州其它支派的心意六合拳界师友及过往邓州的心意六合拳拳师交流,通过对各支四把捶头拳、挑领、鹰捉、斩手的比较,发现在长期的承传中,由于地域,师承及传承者个人素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陈同林  商周  磊石 《武当》2000,(6):20-22
在心意六合拳中,有“把把不离鹰捉,式式不离虎扑,步步不离鸡腿”之说。由此可知,“鹰捉”在心意六合拳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心意六合刀     
朱伯伦 《武当》2012,(9):25-28
心意六合刀传统套路,由河南著名心意六合拳名家、漯河市武术协会常务副主席、漯河心意六合拳研究会名誉会长、国家一级武术裁判李洳波先生所传。笔者多次与李洳波先生切磋技艺交流心得,共同认为,这套传统刀术套路确属心意门内之刀术。无论步法身法和刀法均未脱离"鸡腿龙身熊膀鹰捉虎抱雷声六形(式)合一"以及"把把不离鹰捉,步步不离鸡腿"南派心意六合拳的性征和特点。正如李洳波先生所说:"朴实无华,简单易学。"笔者刍荛之见,该套刀虽然具备历来刀术的劈  相似文献   

9.
心意六合拳是祖国的瑰宝,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一朵绚丽夺目的奇葩。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具有独特的修身养性之道和奥妙无穷的技击防身之神用。唐万义一脉的心意六合拳为河南心意六合拳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保守及历史原因,外人知之者甚少。唐氏心意六合拳是由清季河  相似文献   

10.
搊领为唐氏心意六合拳的一势单把。搊领在大形上和挑领相似,而其劲力及劲意又有区别,是唐万义一脉的唐氏心意六合拳中所特有的一个单把。搊领,劲在于"搊"字诀。"搊",为河南方言,意为从下向斜上推举之力。  相似文献   

11.
(一)心意六合劲 心意六合拳要求身成“六式”:鸡腿、龙腰、熊膀、鹰捉、虎抱头、雷声。鸡、龙、熊、鹰、虎、雷,为心意六合拳之身法,拳技运行六形合为一体。强调内、外三合,六百一致。盘拳练艺,使刚柔之劲相济,内外之力合一。 (二)心意之阴阳劲 心意六合拳在发力劲道上其理深奥,融道学、阴阳学、生理学、力学为一体。盘拳练艺,刚柔相济,发招技击,内外合一。心为技艺之体、技艺为心之用。心欲动周身俱动,意欲发视谁谁惊。其劲力的产生和击发之道,概略为蓄之中节、固之根节、达之梢节。集蹲、涮、摇、拧、插、  相似文献   

12.
伟奇 《精武》2006,(2):1-1
心意六合拳历代名手辈出,人才济济,经数百年的发展,逐步形成许多流派:充分体现中华传统武术的博大精深。杨氏心意六合拳属于河南派心意六合拳。杨殿卿前辈早年从师于心意六合拳大师袁凤仪,因其天资聪慧,又肯吃苦,深得袁凤仪大师真功秘旨,技艺精妙。杨殿卿与尚学礼、卢篙高并称为心意六合拳河南派三雄,仍虚心向同门拳师学习,并在继承先师拳法的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逐步形成了杨氏心意六合拳法体系。  相似文献   

13.
买西山  张志民 《精武》2008,(11):46-47
心意六合拳中专意单把,是心意六合拳中迎面三把中的正三把之一,是心意六合拳的当门炮之一,也是生活实践中常练常用的把手。专意单把小巧玲珑,扑战迅速,动作圆活,上下呼应,前后相顾,虚实分明,刚柔相济,起能阴阳顿挫,落能奇正相生,打能阴阳相合,收能连环纵横,是心意六合拳中一把重拳。  相似文献   

14.
<正>据古谱记载,心意六合拳是明末清初时期,由山西平阳府蒲州诸冯人氏姬际可所创立的传统内家拳术。其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关于心意六合拳的起源说法不一,据心意六合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买西山介绍,目前主流版本有三种:1)在戴龙邦攥写的《六合拳序》中记载,心意六合拳始于岳飞成于姬际可。2)第二种说法认为心意六合拳是由姬际可所创,并假借岳飞之名。3)第三种说法认为,姬际可在少林寺观两鸡争斗获得启发,看形练影,创立了心意六合拳。这三类说法虽异,但有很多值得考究的共通之处,均是以格斗搏杀为目的,脱枪为拳,将枪法六合转化为六合拳法。  相似文献   

15.
伦峰子  朱伯伦 《武当》2004,(12):20-22
六合者乃内三合与外三合。心意六合拳者炼的即六合心意、心意六合。外三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根据人体结构和打斗特点,根节相合带动中节、中节相合催发梢节、梢节相合发于合打效应。古谱云:“肩胯相合,肘膝随之,手足相应”。加之内外三合总是合修并炼,故有“不合不打,打顾不分,后发先至”之说。外三合宏观炼形合打效应,易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16.
心意六合拳中专意单把,足心意六合拳中迎面三把中的正三把之一,是心意六合拳的当门炮之一,也是生活实践中常练常用的把手.专意单把小巧玲珑,扑战迅速,动作网活,上下呼应,前后相顺,虚实分明,刚柔相济,起能阴阳顿挫,落能奇正相生,打能阴阳相合,收能连环纵横,是心意六合拳中一把重拳.一般初学心意六合拳者,大都首当学到它.  相似文献   

17.
冀潜  刘海峰 《精武》2008,(2):54-55
唐氏心意六合拳是南阳心意六合拳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由清朝唐万仪宗师所开创。唐万仪身兼李祯和刘万仪两位心意六合拳大师的衣钵,并融合了家传的六合枪绝技,开创了独树一帜的唐氏心意六合拳体系,是南阳心意六合拳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位大师。唐万仪艺成之后曾以教拳、保镖为业,在河南、湖北等地活动频繁,并留下了很多史迹和传说故事,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牛营小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体育项目心意六合拳武术特色创建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如何在中小学开展心意六合拳教学的建议和对策,为心意六合拳在中小学更好的普及和传承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对周口市心意六合拳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如何开展心意六合拳教学的建议和对策。通过本文的研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心意六合拳在周口市更好地普及和传播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张云龙 《武当》2012,(10):23-24
河南派心意六合拳由明末清初时期的河南穆民先哲马学礼先师所创。武林界有八卦刁,太极滑,最毒不过心意把之说。心意六合拳是集实战、养生、观赏为一体的优秀内家拳,它功法合理、内容丰富、传承清晰,是中华武术园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