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令誉 《武当》2003,(10):16-17
论掤劲八法招法与张三丰十三势功法差异 陈鑫的掤劲八法等十三势理论与张三丰十三势理论相比较,虽然都冠名太极拳,但陈的十三势是进攻招法,张的十三势是防御功法。名称相同,拳理却不能相提并论。它们主要差异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太极拳,掤劲拳。掤劲是太极拳的灵魂。太极拳的运动形式非圆即弧,即它的显著特征是弧线运动,是一个无形的、多变的、运动中的球体转动轨迹。太极拳运动中要求的球体感的体质是膨胀、膨胀产生了太极拳特有的掤劲。太极拳的掤劲是运动中的掤劲——只有一个多元转动中的球体的轨迹,才能具备所有的这些条件。因此,太极拳的掤劲是独有的,是其他门类的拳种所不具备的。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三年练拳,一劲难求”,太极拳所谓的“一劲”,其实就是“掤劲”秩纭傲啡菀?找劲难”,这难找的劲依然是太极拳的“掤劲”?皰蚓ⅰ笔翘淖?用术语,与太极拳八法之“掤”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不可混为一谈。我们认识、理解“掤劲”乃至运用,绝不能望字猜义,仅仅从字面去理解,光做文字文章,玩文字游戏,若此,您的文字和理论水平再高,依然难以求得太极拳之“一劲”,也终难入太极之门。  相似文献   

4.
二水居士 《武当》2015,(4):23-24
掤字,一直困扰着历代太极拳学者。许禹生的《太极拳势图解》第四章之《推手术八法释名云:“》掤,捧也。上承之意。膨也,如蓄气于皮球中,用力按之,则起,膨满不已,令力不得下落也。《诗·郑风》:抑释掤忌。杜预云:箭筒也。又通作冰。《左传·昭二十五年》:执冰而距。注:箭筒,盖可以取饮。又以手扶矢,亦曰掤。太极功,搭手诀  相似文献   

5.
太极八法即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种劲别,也是八种手法。这八种劲法是太极拳技击术的精华和主要招法。《太极八字歌》曰:“掤、捋、挤、按世间稀,十个艺人九不知,若能轻灵并便捷,粘连黏随俱无疑。采、挒、肘、靠更出奇,行之不用费心机,果能粘连黏随字,得其环中不支离。”  相似文献   

6.
李秒丰 《武当》2007,(7):21-22
关于太极拳的掤、挤、按、采、挒、肘、靠八法,也有称之为“八势”的,与进、退、顾、盼、定合称为十三式或势。前人式、势通用。式者,式子  相似文献   

7.
太极拳概念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讨论了目前几个有代表性的太极拳"概念",在确定太极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后,按照逻辑学法则给太极拳下定义:以太极学说为理论基础,以掤、捋、挤、按、采、捌、肘、靠、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十三法为运动技术核心,包括套路、推手、散手和功法的武术徒手项目.  相似文献   

8.
郑勤 《武当》2013,(7):11-13
太极拳六段选功法是太极拳最基础的内功之一,也是非常重要的。太极拳六段选功法采用定步习练之法,其主要特点是由各种立圈、平圈或斜圈,结合起、落、旋、转、虚、实、开、合等动作。主要的手法有掤、捋、挤、按等等,步型则以弓步、虚步和马步为主。习练时,如果健康状况较好,可以划大圈;而训练技击手法宜划小圈,且应变换各种圈  相似文献   

9.
关振军 《精武》2006,(12):44-44
太极拳有“八门五步十三势”之说。八门讲的是八种手法,即掤、捋、挤、按、采、挒、肘、靠。五步说的是五种步法: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太极拳先贤把阴阳、八卦、五行引入拳理,用以表示太极拳动作的变化。太极拳手舞八方之位,足踏五行之轨,合之数为十三。  相似文献   

10.
名家信箱     
安徽祁门县汪新华来信:我多年学习太极拳并教授太极拳,现有两个问题向太极拳专家和名家请教。1.太极拳八法中的棚、捋、挤、按、采、挒、肘、靠的掤的读音应该是什么?我们一般都读péng,可是在《辞海》中的读音为bīng。请问这个字应该怎么读?2.在传统85式杨式太极拳和武式太极拳竞赛套路中,都要求实式、48式等太极拳要求的虚脚转动明显不同,如野马分鬃、搂膝拗步等动作,都是重心后坐,虚脚脚掌翘起,用脚跟转动。我认为,现代太极拳改编得  相似文献   

11.
黄文彬 《武当》2023,(10):14-15
<正>太极推手是太极拳运动中的双人徒手对练方法,是培养和训练周身皮肤神经触觉灵敏度和身体感觉的运动。它以阴阳学说为理论依据(阴阳相生相克);以“八法五步”(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为技法;以沾连粘随、不丢不顶为原则。在两人相持的情况下,以巧制胜,是所谓“四两拨千斤”的竞技性运动。太极拳推手分为定步推手和活步推手,单推手双推手和大捋等训练方式。为什么练习太极拳要学习推手呢?吾拙见认为原因有三:  相似文献   

12.
求太极掤劲     
掤劲是母劲,这个比喻用得好。母与子是分不开的。它强调了掤劲在技击中的地位高于一切。事实证明,子劲都是从掤的母劲演变出来的。学者若掌握了拥劲,并能巧用之,既可以防守周密,又能进攻得机。因此,评价太极功夫的优劣,必须看他运用掤劲如何。搭手巧用掤劲相接圆转,接换圈,劲不丢,能顺其势而走化,顺其势而击发。不管对方使用抓拿  相似文献   

13.
林山中 《武当》2024,(2):10-14
<正>太极拳推手,近些年形成了两种相互矛盾的推手法:一种是“致刚推手”,以刚克柔,大力打小力;一种是“致柔推手”,以柔克刚,以小力胜大力。“致刚推手”常见搂脖子、扣肩、撞击、拉拽、扳摔、夹剪胳膊、搂腰抱背、拧摔、下绊钩脚等。招法不多,暴发力,求速战,顶牛碰撞,爆猛犀利,以致对方倒地为目的。“致柔推手”,以柔克刚、粘黏连随,听拿化发,使用太极拳“八法”掤捋挤按采挒肘靠,松沉的技术,接触性发劲,是太极拳散手技击的过渡阶段,先有定步推手考验活动桩功拔根接劲,  相似文献   

14.
太极擒拿法     
太极拳技击的擒拿,乃以小取大,以弱胜强,以柔克刚,应合于太极拳之本身规律。王宗岳《打手歌》曰: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粘连黏随不丢顶。此诀不但道破击法之精髓,同时将太极拳的整个技击核心内容都说  相似文献   

15.
太极拳是一门柔性拳术,其劲路以柔为主,但也要求做到刚柔相济,所谓“太极拳乃柔中寓刚、绵里藏针之艺术”。这所藏之“针”便是掤劲,如丢了掤劲,就成了没有骨力的“软手”,就难成一个好的太极推手者。在太极推手学习中,初学者大多以“硬手”为多见,所以教学上特别强调  相似文献   

16.
要旨一:深刻认识挤劲的本质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只有充分认识事物的本质,才能更准确将其把握好。挤劲是太极拳中的重要技法,作为一种采用离心力进攻手法之一,在太极拳八种劲法中是相当重要的,练太极和运用太极之时,此劲实不可缺戮只有深刻认识太极拳挤劲的本质和特点,才能充分发挥好太极拳的实战和健身作用。学习太极拳一个重点,就是对挤劲的理解、领会和掌握。什么是挤呢?杨班侯在《八劲解》云:  相似文献   

17.
龚编辑信箱     
一、来函与回复哈尔滨市耿哲夫来信:请问"掤"应该读什么音?是多音字吗?太极拳老师把"掤"读作péng的根据是什么?龚编辑答:在今年的第一期《中华武术》"名家信箱"栏目中,崔仲三老师已经就这个问题做了详细的解答,您可参阅这一期杂志。  相似文献   

18.
(接上期)问:练习《吴式太极拳健身八法》对时间、方向有何要求?每天练几次最合适?战波:这套运动疗法简便易学。既适合于中老年人,也适合于青少年人。对时间、方向也没有特别要求。每天早晚各做一次较好,如时间充足,每天多练几次效果更好。不论练几次,都必须按照要求认真地做。问:我们在做《吴式太极拳健身八法》时,有人一边做一边说笑,这样会对身体有害吗?战波:打太极拳必须做到“放松入静”,才能使气血通畅,这是一般要求。《吴式太极拳健身八法》第一式就是“四线放松”,只有做到全身放松,心情愉快,精神饱满,还要体会运动时要刺激到经络穴…  相似文献   

19.
问:练太极拳及健身八法是否可以不吃药?答:太极拳有强身健体、祛病延年之功效,这是事实。但是,绝不是说练了太极拳及健身八法就等于进了保险箱,有病也不吃药了。尤其是正在服药的病人,听说太极拳能祛病健身,立即停药不吃了。这是不对的。无论是健康人还是患病的人,经过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20.
推手又名搭手、挤手、打手,是彼我近身训练太极拳用招的方法。本文仅讲"掤、捋、挤、按"四正手定步推手技法。掤、捋、挤、按四个要点,即沾、粘、连、随。提高拔上为之沾,我正人背为之粘,知己知彼为之连,舍己从人为之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