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掌握听劲是学习太极拳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就好比写字如何拿笔,笔不会拿,字怎么写?太极拳论说:"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问题是:不会"听劲",如何能"懂劲"呢?何谓太极"听劲"?太极"听劲"就是在老师或对方身体上触摸太极松柔之感,即感受人体因松柔所产生出来的力量。听劲分动态中听劲和静态中听劲,所  相似文献   

2.
听劲与喂劲     
祝大彤 《精武》2002,(3):36-36
欲深研太极拳艺,以用于推手、技击,听劲是最好的学练内功的手段,而喂劲是老师培养学生具备柔化听劲能力的最为重要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听劲与喂劲     
祝大彤 《精武》2003,(2):36-36
欲深研太极拳艺,以用于推手、技击,听劲是最好的学练内功的手段,而喂劲是老师培养学生具备柔化听劲能力的最为重要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袁康就 《武当》2011,(2):36-37
听劲是指武术技击动作中接触对手的灵敏度。这功夫是当敌我对峙,我能透过瞬间的接触,预断对手出拳的强弱与方向,又在这瞬间把讯息传入大脑,在电光火石之间作出反应,完成攻防的动作。提到听劲,很多人想起太极拳。太极拳无疑注重听劲,但这技巧其实是所有武术的必要条件。任何武术在肢体碰触当中都需要极灵敏的触感和反应。  相似文献   

5.
顾新法 《武当》2013,(6):19-21
阎芳的"凌空劲"惊动朝野,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对其进行了抨击,可见国人对太极拳的重视与关心。太极拳到底有没有"凌空劲"?回答是肯定的。一、现实存在"凌空劲"它不像武侠小说所描述的那样神乎其神,也不同于影视剧的表演。凌空劲确实是太极拳的上乘功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以太极拳实战中“听劲”作为研究对象,从运动生理学、运动学视角对“听劲”进行系统的研究,目的在于厘清“听劲”的概念、梳理总结“听劲”的规律、提出“听劲”的具体方法,以期为太极拳实战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研究结论:(1)“劲”是经过系统训练而获得的具有灵活多变、整体如一、符合武术技术规律的“力”的表现形式,而“听劲”则是对“劲”的感知和控制能力,“听劲”目的在于探求对手的身体“重心”和感知其动作变化路线。(2)“听劲”常用的方法以“触听法”为主,“视听法”为辅。综合而论,“沾连黏随”是做好“听劲”的核心技法,“不丢不顶”是做好“听劲”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凡是习练太极拳者都知道"用意不用力"这一重要拳理. 太极拳不用力,那用什么呢?用"劲",用"劲"! "劲"和"力"从物理学上讲是一个意思.比如,我们说某人劲大,也可以说某人力大."力"或"劲"的物理属性是,使物体获得加速度和外形发生变化以及物体间相互的作用.它有三个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相似文献   

8.
松活弹抖的爆发力是陈氏太极拳的精华,也是陈氏太极拳与其他太极拳的主要区别之一。众多的太极拳爱好者对发劲都很喜欢,但苦练多年,能将劲发得淋漓尽致,随心所欲,意到气到劲到者,却如凤毛麟角,少之又少,究其原因是不得要领。如果真正掌握了陈氏太极拳发劲的规律,练好也并非难事。笔者在多年练习陈氏太极拳的过程中,潜心探寻其奥秘,现就练习太极拳发劲方法谈一下自己的切身体会。陈氏太极拳的发劲练习,必须在去僵求柔、周身放松的情况下,遵循“劲起于脚,行于腿,主宰于腰,发于梢”这个太极拳发劲的基本规律,秩序渐进,用心揣…  相似文献   

9.
“内劲”是太极拳传统劲力理论中常见的重要概念。事物是对立统一的,因此,也相应出现了“内劲”和“外劲”的概念。什么是“内劲”?什么是“外劲”?太极拳界的许多拳家从不同角度多有阐述。有的说“太极拳内劲是通过练内功而激发出的一种潜能”;有的说太极拳“内劲”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下,肌肉群收缩与伸展、紧张与放松的变化所产生的强有力的弹性力”;有的说“太极内劲的实质是意气结合、神气合一”……  相似文献   

10.
陈颜胜 《精武》2010,(8):62-64
呼吸力、意念力和丹田力是太极拳内劲的精髓,也是太极拳内劲的精华所在。只有将三者的内在完美地结合,你才算真正地踏入了太极拳殿堂的大门。太极拳是强调用意的武术,因为太极拳的内劲是含而不露的,所以必须强调用意、强调用意念力。  相似文献   

11.
太极拳中常讲的“劲”不同于一般的力,是太极运动中特有的一种力量素质.劲与力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太极之“劲”有内劲和外劲之分又有整体性,是一种整体劲,在实际运用中均以整体形式发放出来.文章从古人论述和现代科学角度对太极拳的整体劲进行论述,希望能够对太极拳理论进行进一步的充实.  相似文献   

12.
张君 《武当》2013,(1):17-19
一、太极拳之“劲” 提到太极拳,提到“劲”,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练习太极拳时常提到的一句话:“太极用意不用力”。然而,深谙太极拳理的人都知道,这里的“不用力”并不是否认太极拳中力的存在,而是强调太极拳中所用之力不是“拙力”,而是太极拳之“劲”。  相似文献   

13.
要旨一:深刻认识挤劲的本质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只有充分认识事物的本质,才能更准确将其把握好。挤劲是太极拳中的重要技法,作为一种采用离心力进攻手法之一,在太极拳八种劲法中是相当重要的,练太极和运用太极之时,此劲实不可缺戮只有深刻认识太极拳挤劲的本质和特点,才能充分发挥好太极拳的实战和健身作用。学习太极拳一个重点,就是对挤劲的理解、领会和掌握。什么是挤呢?杨班侯在《八劲解》云:  相似文献   

14.
谢千里 《精武》2007,(4):22-22
一、缠丝劲的真意太极拳爱好者对“缠丝劲”并不陌生,尤其是陈式太极拳、洪传陈式太极拳练习者。可是,细细研究起来,我们又难以讲清楚什么是缠丝劲?它的典型形式是什么?训练的要点步骤是什么?具体实作时又是怎么随机应用的?诸如此类问题,困扰了不少太极拳爱好者。  相似文献   

15.
翟维传 《武当》2001,(9):17-17
武式太极拳祖师武禹襄在太极拳著述中讲“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概括地阐明了拳术中的蓄劲与发劲,更明确地把蓄劲比拟张弓,把发劲比如放箭。这句用语言词虽短,如深入细研,却包含了太极拳技艺中的很多问题,如太极拳总体的阴阳、虚实蓄发之变化。  相似文献   

16.
尤志心 《中华武术》2007,(11):32-34
我写的《揭开太极拳内劲的神秘面纱》一文在《中华武术》杂志发表后,一些网站纷纷进行转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有人拍手叫好,但也有人认为"内劲"并非肌肉力,而是一种丹田之气。为了辨明这个问题,让我们回顾一下原文结尾对内劲所作的一个概括:内劲就是一种肌肉力,人生而有之。太极拳内劲是通过盘架子和推手训练.使这种肌肉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展,它具有整体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三年练拳,一劲难求”,太极拳所谓的“一劲”,其实就是“掤劲”秩纭傲啡菀?找劲难”,这难找的劲依然是太极拳的“掤劲”?皰蚓ⅰ笔翘淖?用术语,与太极拳八法之“掤”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不可混为一谈。我们认识、理解“掤劲”乃至运用,绝不能望字猜义,仅仅从字面去理解,光做文字文章,玩文字游戏,若此,您的文字和理论水平再高,依然难以求得太极拳之“一劲”,也终难入太极之门。  相似文献   

18.
太极拳的古代经典拳谱多次提到了"气"和"劲",近代的太极拳前辈们尤其强调练太极拳要用"劲",要"用意不用力"。这"气"究竟是什么?这"气"与气功之"气"、中医所说的人体生理之"气"是一回事吗?这"气"能在中医所说的十四经脉中流行吗?这"气"能放出体外攻击人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三年练拳,一劲难求”,太极拳所谓的“一劲”,其实就是“[扌朋]劲”。又如“练拳容易,找劲难”,这难找的劲依然是太极拳的“[扌朋]劲”。“[扌朋]劲”是太极拳的专用术语,与太极拳八法之“[扌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不可混为一谈。我们认识、理解“[扌朋]劲”乃至运用,绝不能望字猜义,仅仅从字面去理解,光做文字文章,玩文字游戏,若此,  相似文献   

20.
在太极拳的健身功能日渐突出的今天,劲、力仍是太极拳的核心,劲、力的运使和发放是技击中能否制胜的关键。理清“劲”与“力”的异同是合理和熟练运用太极劲力的关键,同时也是太极拳练习者习练水平的标志。文章对太极“劲”与“力”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太极“劲”与“力”的区别和联系,并进一步总结了“劲”的特征,希望能为太极拳练习者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