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反映高三生活的电视剧《命运的承诺》中,勤勤恳恳奋战在高三讲台上的房老师无法赢得学生的心,面对学生集体要求撤换她的上告信,房老师流着眼泪,痛心疾首地问校长:我为他们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为什么却换回这样的结果?!的确,许多老师也常常有这样的感慨:为什么端给学生一盆火,回报的却是一块冰。老师抱怨学生: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学生却说:你的爱越深,我就越来越心痛。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多情总被无情恼”的尴尬境地,又是什么阻隔了老师与学生的水乳交融?一、爱的出发点狭隘爱的付出应是无怨无悔的,而有些老师的口…  相似文献   

2.
前苏联著名诗人米哈依尔&;#183;斯维特洛夫曾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不应该总是用斥责或惩罚的办法来对待犯了错误的孩子,而应该更多地进行善意的嘲讽。新加坡电视剧《铁蝴蝶》里有这样一个场面:有位班主任老师正在给学生讲授名著《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台下一位学生却在酣睡。这位老师走近学生,叫醒他,然后问:“你在梦中见到普罗米修斯了吗?”学生都笑了起来,那位睡觉的学生也笑了,同时抬起头来,开始认真听课。  相似文献   

3.
曾宪波 《湖北教育》2005,(10):62-62
有这样一个案例:麦琪老师是学期中途被调到这个学校的。校长要她当四年级B班的班主任,校长还对她说,这个班的学生很“特别”。  相似文献   

4.
时常见有些老师,一旦学生出现了问题,他们首先想的就是拔出批评之剑:“你怎么总是这样?说你多少回就是不改!”其结果往往会被人挡回,弄得自己不好收场。丁老师是我大学时很要好的同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农村做了初中英语教师。前天他来访,好友重逢自是非常高兴,有说不完的话。谁知他一开口就说自己出了事,我吓了一跳,细问才知:那天上课,他走进教室,发现黑板左端约三分之一的地方写着数学题,是上一节数学课老师布置的作业,很多同学还没抄完,大声喊着“等一会,不要擦……”值日的学生站在黑板前,看到英语老师进了教室,他拿起…  相似文献   

5.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接受我国记者采访时,讲了这么一件耐心寻味的小事:那是安南上中学时,一次课上,老师拿出了一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问他的学生:“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们盯住黑点齐声喊道:“一个黑点。”老师非常沮丧:“难道你们谁也没有看到这张白纸吗?眼光集中在黑点上,黑点会越来越大。生活中你们可不要这样啊。”教师教导着他的学生。教室里鸦雀无声。老师又拿出一张黑纸,中间有个白点。他问学生:“孩子们,你们又看到了什么?”学生们齐声回答:“一个白点。”老师高兴地笑了:“孩子们,太好了,无限美好的…  相似文献   

6.
一位高一的学生在国内时被其老师称为没有“学习头脑”,而到了美国以后,则被其老师称为“学习天才”。同一个学生,中国老师和美国老师的评价截然相反。由此,这位学生的家长说出了这样一席话:“处在学习过程中的学生就像一杯没有倒满的水,在中国老师这里通常看到一半是空的,而在美国老师那里却总是看到一半是满的。”前否定,后肯定。我们暂且称这种现象为“半杯水”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  相似文献   

7.
有这样一个故事:老师在教室挂上名人画像,可同学们却觉得他们熟悉而陌生,产生了这样的疑惑:自己当不了雷锋,还是好学生吗?老师无言以对。后来老师把名人画像放下,换上“老百姓”,结果孩子们觉得很真实、很亲近,因而很快乐。这位教师感叹地说:不能再扼杀孩子们心中富有生命力的“平民思想”了。  相似文献   

8.
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国家三令五申,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保证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近来,一部分老师因体罚学生被处分的消息不时传入校园,使老师们意识到了体罚学生的严重性,老师们相互告诫,不能再体罚学生了。并常听老师们这样议论:“不要再体罚学生了,管他能学到多少。”就这样,现在在相当一部分学校教育中出现了这样一种怪异的情景:老师对纪律不好的学生因不敢体罚而不再过问,对成绩后进的学生听之任之,导致绝大多数班级的纪律日趋涣散,班风渐坏。 这一情景应引起我们教育界所有同仁的重视,我们必须寻求一条解决的办…  相似文献   

9.
教育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关心。但是,在班级里总有这样的学生,他们或者因为性格内向,或者因为没有表现自己的特长而默默无闻。不知不觉间,他们成了班级中被遗忘的角落。  相似文献   

10.
多问一句     
王强 《师道》2003,(7):38-38
公开课上,老师在指导学生读《坐井观天》。当读到“天不过井口那么大”时,有个男生高高地把手举起,老师见他那么积极,便示意他朗读。那男生语气急促,读得结结巴巴:“天———不———不过,井———井口,那———那么大。”逗得听课老师与所有的学生哄堂大笑。老师心头的怒气一下就窜上来了,心里念叨着:“你平时调皮捣蛋也就算了,这可是公开课啊!你这不是存心让我下不了台吗?”当时她恨不得马上把那个学生给撵出去。但是理智告诉她必须镇定。于是,她心平气和地多问了一句:“能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念吗?”那男生说:“因为青蛙…  相似文献   

11.
1998年底,成都市某小学一年级的一群学生因上课说话被年轻女教师用胶布封住了嘴巴;然而,面对记者“老师这样做对不对”的提问,这些天真烂漫的小学生竟然说:“老师做得对,因为我上课说话,老师就该封嘴巴!”  相似文献   

12.
郑学志 《班主任》2009,(12):35-41
我在班里进行了一次无记名调查,调查结果让我大吃一惊:有20%的学生认为被老师找去谈话很没面子;还有超过10%的学生非常反感老师找他们谈心,并明确表示“别烦我”。另外,在遇到烦恼时,80%的学生选择找同学和朋友倾诉而不是老师。都说教育是呵护心灵的事业,面对这样的调查结果,我很为难,我该怎样和孩子们交流呢?  相似文献   

13.
史峰 《生活教育》2012,(11):93-94
如果班里有学生感冒了,需要在家里休息,不能来上学了,我们的老师会有什么样的举动呢?有一位老师有这样的经历:有一次,班里有个叫张敏的学生感冒了,老师很担心。说实话,学生感冒生病了并不会让老师过分担心,不就是感冒嘛,吃点药,休息下就能好起来。  相似文献   

14.
王贞女 《班主任》2000,(8):41-41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感情地把知识从一个脑袋装进另一个脑袋,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接触”。班主任要与学生多接触、多交流。让学生感到老师可亲可敬,这样学生有心事就愿意与老师交流。  相似文献   

15.
一、采用网上评教产生的效应可行 让学生评老师,使学生有了发言权,有了倾诉的机会。这样做,我认为有三大好处:其一,可促使教育者摆正与受教育者的位置,在较大程度上实现师生平等,从而营造更加健康和谐的教育氛围;其二,可促进教学相长,学生评价老师,给老师指出不足,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的素质和能力可得到共同提高;其三,  相似文献   

16.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前提和保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竞争的加剧,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教育的差异等多方面的影响,学生的心理也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前不久曾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有一位女生在考进师范时,是一位积极向上的学生,其所在的班级还是“优秀班集体”,但在师范二年级期末考试中,由于考试作弊被监考老师抓住,考试结束后,  相似文献   

17.
梁增红 《师道》2004,(12):33-34
以前曾有一个经典的故事:老师在黑板上写错了一个字,被学生发现指出后,老师灵机一动,说:难道老师不知道这个字怎么写吗?这是老师故意写错,来考验同学们的!就是这样一个案例的处理过程,被多少人所称道不已,褒扬的是老师在课堂上能够随机应变,化险为夷,维护了老师的面子,其机智便上升为一种艺术。想想,自己或许也曾这样“灵活”过。  相似文献   

18.
教育的目的     
女儿从幼儿园回来.有一句话是她的口头禅:“老师就是这样的。”于是,出门时该怎样系围巾、吃饭时该怎样喝汤、怎样摆筷子摆碗、怎样使用餐巾纸……全部都是“老师就是这样的”。我只能乖乖投降.因为谁都知道,从幼儿园开始,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就是不可比拟的:一句鼓励,可以让学生感到无比的激动和自豪。  相似文献   

19.
选择信任     
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所学校大厅的门被踢破了。这扇可怜的门,自打安上那天起.几乎就没有一天不被淘气的学生蹋几脚。学校领导和老师为此伤透了脑筋,曾在门上张贴过五花八门的警示语.先是严厉的:“不许踢门,”“爱护大门,人人有责。”后是温馨的“足下留情”、“我是门,我也怕痛”.诸如此类.软硬皆使.可是都不顶用。大厅门破以后,许多老师建议干脆把木门换成铁门,  相似文献   

20.
笔者经常有这样的感慨:现在的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有一种依赖心理,而老师也乐于学生跟着自己转,因为这样的课堂是多么其乐融融啊。但老师和学生的这种“配合”,无意中禁锢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在语文课堂上,一般都是老师讲,学生被动地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