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高职教师“双向循环流动”职业技能培养机制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迫切需要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对高职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提出了挑战。应通过制度创新,尽快构建提升高职教师职业能力的“双向循环流动”机制,使高职生在校职业能力培养方面保持与社会一线需求的一致性,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由“毛坯型”向“成品型”的转变,实现与社会人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相似文献   

2.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形式,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针对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了“五段式”顶岗实习,实践表明,该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强化学生的职业工作能力,同时也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与就业岗位实现“零距离”接轨.  相似文献   

3.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但是仅仅具有高技能不等于是高技能人才。在和谐教育观的观点下,高职工科学生还应该注重非技能素质的培养。文章探讨构建“技能素质”和“非技能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非技能素质培养的环境,培养高素质高职工科人才。  相似文献   

4.
一等奖(32篇)黄华论家庭因素对高职学生求职意向的影响曾令香北京地区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问题初步研究黄亚宇高职法律教育应培养法律辅助职业人员阳征保肖淑葵论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后区域高职院校面临的挑战与对研究陈良和对高职学生专升本“热”的“冷”思考王平浅谈我国职业培训“三本位”模式构建王文科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职业化取向陆立颖王卫平园林工程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初探秦宗槐安徽高职毕业生“技能资格证书”状况的调查与分析汪永太从营销学的角度探讨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陈熔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探讨曾…  相似文献   

5.
高职教师职业技能“刚性”培养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技能的高低是关系高职教育能否办出特色、培养出社会所急需的高技能人才的关键。长期以来,我国高职教师与普通高校教师的来源一致、结构趋同是造成我国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与普通高校雷同、无法摆脱高职院校“毛坯型人才”培养局限的根本原因。因此,尽快通过机制创新,构建高职教师职业技能“刚性”培养机制,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形成高职教育特色的一项紧迫而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高职教师职业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成败,关系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兴衰,是各级教育管理者必须关注的重点.本文分析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的内涵、特征与关键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7.
张道远 《职教论坛》2012,(14):53-54,57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学用一体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以阜阳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依据多年教学改革实践,突出岗位针对性、技能应用性和操作实践性,努力构建专业课程实训、教学顶岗实训、毕业顶岗实训“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学用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做法,并对专业特色及成果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近几年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从"专门人才""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到"高技能人才"的不断演变分析出发,提出了"高技能人才"这一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现实定位,并进一步阐释了高技能人才的类型与内涵.  相似文献   

9.
从高技能人才培养理念出发,结合高职院校药学专业的特点,以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为例,从培养药学专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加大药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力度、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这三个方面探讨了医药高职院校培养药学专业高技能人才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高职院校的具体办学情况,针对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现状,构建了高职院校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职业融入人才培养模式,旨在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培养出顺应社会要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最终实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1.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为社会服务的办学方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突出技能培养的课程模式、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等鲜明特色,为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了诸多启示。我国高职院校应学习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成功经验,坚定高技能人才培养方向,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核心,建立高职院校教师准入制度,走校企合作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对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将“两型社会”理念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密切关注区域产业发展方向、人才需求动向,成为“两型社会”城市圈人才的输送基地.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技能、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对于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提高学院人才培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而民办高职院校由于自身教师队伍的特点,这一点就更为重要。本文以民办高职教师队伍特征为基点,分析原因并提出民办高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高素质高技能是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方面,是促进"技能强国"的重要途径.当前,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面临素质教育目标泛化、操作性不强,高职技能训练与素质教育割裂、孤立化等问题.需要以专业特色为基础,构建人才培养模式顶层设计,将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目标,通过素质教育与技能提升相辅相成,建立对应的保障体系,实现新时代高职院校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5.
应用型高技能会展人才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对职业教育的目标要求。文章在准确定位高职会展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提出了基于应用型高技能会展人才培养目标的高职会展教育“1453”创新发展模式,即以三大模块教育课程为载体,坚持全程实践式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包括灵活的教学计划、完善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双师”型教师综合素质水平、完备的规章制度、通畅的交流沟通平台等在内的教学支撑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会展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缺乏已经影响到经济建设的效果,加强技术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本文在分析高技能人才匮乏的原因的基础上,论述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评价,并对“本科+技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而技能虚高,就业偏低是当前高职教育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文章通过分析高职招生定位虚高、师资队伍虚高、学生素质虚高等问题,从社会参与、定点定向、增值专业技能等三个方面,提出了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及其就业策略。  相似文献   

18.
当前,高技能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的瓶颈,国家把高技能人才确立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因而有了“高技能人才”与“高职高技能人才”之说。“高技能人才”、“高职高技能人才”两者看似相同,实则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试从两者概念内涵、培养途径、考核评价三方面加以厘清,希望对当前高技能人才培养及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高职院校带来了学校管理模式、教学体系和育人方式的全面变革,也对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问题与思考.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下,同样也要求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职业道德与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应具有针对性和时代性,这样才能有利于专业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高等职业技术型、应用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20.
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于滨维 《成人教育》2009,29(6):41-42
“双证书”制度在高职院校的改革和培养技能型人才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如何以“双证书”制度为契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双证书”制度为导向,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以“双证书”制度为依托,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以就业为导向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突出高职办学特色、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