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848年德国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打破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封建割据局面,完成国家的统一。而什列斯维希——霍尔斯坦的归属问题在德国的统一事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个问题在1848年德国革命中不仅被重新提出,而且立即成了国际问题。它成了整个变革中的一部分,马尔摩停战协定成为1848年德国革命的中心事件。所以,在研究德国的统一问题时,必然要涉及到什列斯维希——霍尔斯坦的归属问题。但是,我们在研究德国的统一时,往往只  相似文献   

2.
课本第21页说:“凡尔赛和约规定:……萨尔煤矿区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但在课本第39~40页谈到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时,只说到政治、经济、军事、对外关系种种行为,没有说到萨尔区如何解决。有的同学问及此问题,我觉得有必要向学生介绍清楚。萨尔区是德国的重要煤炭基地,位于德国西南部,与法国接壤,长期为德法两国争夺。一战后德国作为战败国,领土受到了处置,在巴黎和会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作了上述规定。1935年1月13日,在德国法西斯势力压力下,萨尔区举行公民投票,该区90%的投票人主张并入德国。国际联盟也承认既…  相似文献   

3.
可爱的德语     
甜苇 《留学生》2011,(11):52-52
“一个聪明的人,学会英语需要3个月,学会法语需要3年,学会德语需要30年。”这是马克·吐温的话。 德语难学,这虽然是一个没有量化考核的主观看法,却几乎得到世界上许多人的承认,马克·吐温甚至称它为一门“恐怖的语言”。 我刚到德国时,我的德国朋友“白胡子爷爷”就问我是否觉得德语难学?我说:“是。”他说:“这就对了。德语非常难学,以至于我们德国人自己都说不好它。”  相似文献   

4.
我上三年级的时候,爸爸要到德国工作两年,就把我也带到了德国。在那里,我生活了两年。那里也给我留下了非常美丽的回忆……德国的学校我在德国时,就读于圣母小学。这所学校是一所教会小学,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学校的东墙  相似文献   

5.
1985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后,我开始从事肾内科和血液净化工作。1987年由暨南大学派到德国进修学习,这一次机会让我了解到,在德国购买一台血液透析机价位居然仅是国内同类型进口机价格的十分之一。与德国优厚的治疗条件相比,  相似文献   

6.
我眼中的德国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不久,我与爱人陪同近八十岁的大嫂前往德国探望侄儿,在那里住了二十几天。我侄儿在德国工作了二十几年,现在是一家电脑公司的经理。我们在他的陪同下,走了德国几个大中城市,初步了解德国的一些情况:德国经济发达,自动化程度比较高,国民素质比较好。最使我难忘的便是两点:第一,德国人环保意识强,  相似文献   

7.
圣诞夜     
来德5年,年年圣诞,今又圣诞。去年的圣诞夜我与我的德国产丈夫在家折腾出了个家庭大菜Auflauf。开头的切洗过程由我操作,最后的配料定夺则是为夫的啤酒。德国人的啤酒意识已融进血液。他们会说:这是我的啤酒,以表示:这是我的责任。Auflauf本来就是德国吃法,由德国人监制岂不名正言顺?身为正宗的中国人,却只能做类似中国菜的我又何乐而不为?还有色拉。这又是他的事。是老外就意味着吃色拉,与我大中华无什干系。上海产的大白兔糖果我们吃,至于兔子吃的菜就让老外封为必不可少的吧。吃完圣餐,我俩就坐在书房的地毯上进入平安夜。收音机一首接…  相似文献   

8.
内容介绍《我和小姐姐克拉拉》由语文学大奖权威评审机构德国青少年文学研究院选荐,它连续入选2003年和2004年全国中小学图书馆推荐书目。作者迪米特尔·茵可夫,是德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这是一部描写童心童趣的当代儿童文学经典之作。主人公小男孩我与小  相似文献   

9.
田铭 《留学生》2009,(9):49-49
在国内时,虽说我的学习成绩不算差,可我还是害怕考试。到了德国,说实话,我竟然有点喜欢上考试了。因为德国的考试方式灵活,讨人喜欢。德国大学的考试有一个鲜明特点,那就是“灵活”,这与德国人给人留下的“严肃、刻板”印象大不相同。它的灵活之处就体现在:针对不同的科目,采取不同的考试规定。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建立立宪政体,是梁启超一生始终不渝的追求目标。但是,什么是理想的宪政国家,建立理想的宪政国家的途径是什么,梁启超在不同时期又有不同的思索。欧战是梁启超宪政思想转变的分水岭。欧战前.梁启超高倡国家主义,主张主权归属国家,励行积极干涉,实行开明专制。欧战后,梁启超的宪政思想有了重大转变.由国家主义的宪政思想转向自由民主的宪政思想。其表现为:反对国家至上,主张个性发挥,提倡市民政治。发生这一重大转变的原因:一是德国的战败;二是他对开明专制理想的幻灭;三是他把宪政的实现,由寄托于精英转向造就民主社会。  相似文献   

11.
旅居德国时 ,中国的朋友告诉我 :“德国人忒爱管闲事。”我的亲身经历真的证明了这个论断。有一回 ,由在德国留学的儿子———虎子开车 ,我们从卡尔斯鲁厄市到法兰克福 ,想去观光著名的勃兰登堡门。隔断德国东西方达28年之久的“柏林墙”就是由勃兰登堡门向左右延伸建成的。这时柏林墙已经拆除 ,分裂了45年的德国已经统一 ,而勃兰登堡门却成了德国分裂、统一的历史见证。我们不认识路 ,遇到红灯停车时 ,虎子向旁边车内的少女打听 ,她不厌其烦地反复告诉我们 ,朝哪个方向走 ,到哪个路口向左或向右拐弯。车向前行驶了一段路 ,又遇到了红灯…  相似文献   

12.
知识源于经验[德国]卡尔·伯克博士在这篇文章的开头我想引用一中一德两句谚语。德国的是:“学习不是为了学校,而是为了生活。中国谚语是:“知识源于经验。”聪明的国家领导人懂得,在处理新问题时,应学习他国已经取得的经验,但他国的经验不能代替本国的道路。这一点适用于所有领域,特别是教育事业。因为每个国家的特殊文化传统,政治情况和经济条件都对其教育事业的组织和内容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中国的领导人清楚地认识到,提高职业教育水平是实现经济现代化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关键。这一点国务院在其1991年10月17日所作出的具有深远意义的决定中已明确指出。国务委员、前国家教委主任李铁映在1991年1月18日讲道:要实现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在下一世纪实现经济振兴的目标。就必须高度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并大力促进其发展。早在十几年前,出于友谊,一些在德国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德国专家就已经开始向中国人民介绍他们的经验了。然而,他们丝毫没有要求中国照搬他们的模式,这也是完全不可能的,借鉴德国的经验,为的是发展中国自己的职业教育体系。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也不是一朝一夕建立起来的,它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  相似文献   

13.
园花寂寞红     
楼前右边,前临池塘,背靠土山,有几间十分古老的平房,是清代保卫八大园的侍卫之类的人住的地方。整整40年以采,一直住着一对老夫妇:女的是德国人,北大教员;男的是中国人,钢铁学院教授。我在德国时,已经认识了他们,算起来到今天已经将近60年了,我们算是老朋友了。30年前,我们的楼建成,我是第一个搬进来住的,  相似文献   

14.
<正>采访时间:2021年9月采访地点:线上网络采访记录及文字整理: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任小奇问:孟老师您好,感谢您接受此次访谈!您是德国史研究的专家,请问您是如何走上德国史研究之路的呢?可以先介绍一下您的求学经历吗?答:好的。很早我就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过那时并没有想到会读历史学专业。当我获得保送华东师范大学的资格时,  相似文献   

15.
瞿晓 《留学生》2009,(11):49-49
有人曾说,德国餐馆的菜单上,都该印上一句话:“全世界的菜单都一致化!”这虽是句玩笑话,但从另一面却反映了德国的生活特点。留德几年里,我对德国的“衣食住行”也有一些自己的观察。  相似文献   

16.
姜辉 《陕西教育》2005,(11):59-60
在我没有去德国漫游之前.一听到“德国”这一名词.心头就产生一股“厌恶”的感觉。因为该词往往让我与电影上的“德寇”、“纳粹”、“法西斯”和“希特勒”联系起来。如此我的眼前就出现了盖世太保枪口下的暴行……但在我漫游德国后.我才认识到如今的德国人,是那么的热情、诚挚、友好、无私、善良。但更令我崇敬的是:德国人勇于承认“二战”时羞耻的历史。为防止新纳粹势力的滋生.德国政府便狠抓对青少年的教育:要直面“二战”的历史.要以史为鉴,方能使国家兴旺发达.更能赢得国际社会的信任与尊重.那么.他们是怎样教育青少年直面“二战”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坚持的力量     
1987年7月,我从顺义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一所农村小学任教。眼看着儿时的伙伴都考进了心仪的大学,为家长挣来了荣耀,我嘴上不说什么,却心有不甘。我知道这并不是人生的终点:今天的生活是由三年前的选择决定的,三年后的生活是由今天的选择决定的。刚参加工作时,冬天需要早起给学生生炉子;复习时在钢板上刻卷子,用油墨印刷;孩子不听话时,我走街串巷去家访。  相似文献   

18.
我国长久以来,曾经缺乏由中国学者撰写的德国史专著。这一空白随着1991年中国德国史研究会组织编写的《德国通史简编》问世,开始得到填补。该书汇集了我国大部分德国史专家的研究成果,体现了我国的研究水平,因而引起国内外史学界的重视。美中不足的是,该书论述内容的时间下限为1945年,没有述及当代的德国。可喜的是这一遗憾不久前得到了弥补。由同一批学者参加撰写,丁建弘、陈世澄、刘棋宝主编的《战后德国的分裂与统一(194-1990冲出版了。诚如该书“前言”所说,“它叙述的是当代史,是德国历史发展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完整的历史时…  相似文献   

19.
对于运动员的培养工作,几乎还没有人认真地考虑过其性质归属问题。多年来,我国运动员的培养已形成了一套体系和方式,并且一般而言是行之有效的,于是就不大有人在意其性质归属这类问题。即使偶尔提到此问题,也都理所当然、笼而统之地说出“体育”两个字,而不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我认为,对这个问题有必要作一番更深入细致的探讨。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同时对实践也有一定指导意义。运动员的培养由技术训练、体能力量训练、专业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中国文学在德国的最主要译者之一高立希(Ulrich Kautz)先生在2014年4月由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主办的"镜中之镜:中国当代文学及其译介研讨会"上的发言稿。在这个发言中,高立希先生基于他翻译中国现当代小说的三十年经验回答了如下问题:怎样把中国当代文学引入德国?翻译在这方面起着怎样的作用?具体而言,他探讨的话题包括:德国读者为什么要看中国小说?目前德国能买到哪些作家的德文译本?德国出版社在选择翻译中文书籍时,有什么限度和偏好?德国汉学家选择翻译对象的标准是什么?德国汉学家(包括高立希本人)在翻译中国小说时碰到的普遍困难是什么?高立希本人在翻译当代中国小说时采取了哪些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