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永忠 《兰台世界》2012,(36):81-82
道家是先秦重要的思想流派,道家哲学的核心是道家人生观。本文通过对道家人生观、养生观以及情欲观的剖析,阐明道家人生观的核心在于追求生命的自由。  相似文献   

2.
先秦诸子养生思想是其哲学思想的折射,在其相关著作文献中都有反映。道家养生思想是依据四时变化提出"道法自然","至虚极,守静笃"的静以养生思想,"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静以养神的精神摄养理论。儒家提倡修身养性,追求"中庸"的道德行为,以德养生,以动促礼修身,"寓体于德""寓体于礼",以体宣德的"情志养生",追求养生思想与道德修养、社会责任融合。杂家博采各家所长,"兼儒墨,合名法",提出重生、贵已、去害存利、动以养生的科学养生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3.
养生在先秦时期,就已经被认为是传统体育项目,人们为了保证身体健康,创建出各型各异的养生运动,随着对养生重视程度的日益提高,众多的养生思想也随之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4.
聂奇  徐国根 《兰台世界》2014,(2):117-118
养生在先秦时期,就已经被认为是传统体育项目,人们为了保证身体健康,创建出各型各异的养生运动,随着对养生重视程度的日益提高,众多的养生思想也随之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5.
赵文婧 《兰台世界》2017,(4):99-101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法律是先秦法律文化的重要代表,本文基于1987年湖北省荆门市包山二号战国楚墓中出土的《包山楚简》中的有关记载,对楚简中的道家和儒家法律思想以及吴起的法律思想进行剖析,得出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法制特色,即律令十分森严,执法相当严苛,法治与人治、礼治与德治既相互协调又存在矛盾",神治"思想的渗透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新  邱艳坤 《兰台世界》2012,(19):73-74
作为中国医学宝库中的一个瑰宝,中国古代养生体育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它始于先秦时期的"天人合一"思想,在历代的医学、哲学和宗教思想的熏陶之中不断发展和成熟,逐渐形成几乎涉及人的一切生活领域的系统而稳定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式。一、中国古代养生体育产生的理论基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以及知识分子在自身的生活实际中,对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情绪调节、工作休息等进行了系统的  相似文献   

7.
荀子的养生思想主要体现为儒家的养生观,他的治气养生思想与中医学的养生理念有着共通之处。他的治气养生思想兼容道家养生精华,教化了一代代有志之士,对现代人的养生有着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中国自古讲求"阴阳平衡、强精固本"等养生观念,并成为国人养生瑰宝。本文解读了我国奴隶制时期养生思想的产生及长寿思想的代表,考察论证了后续养生体系的形成,以及长寿思想对养生思想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章阐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基本思想,揭示了道家"无为而治"思想在高校图书馆部门管理中的现代价值。在图书馆部门管理中实施以静制动、顺其自然、"无为"的方法,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袁智亮 《兰台世界》2012,(25):86-87
老子,又称老聃、李耳,字伯阳,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著有五千言《道德经》(又称《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其不但具有深厚的哲学造诣,而且具有独到的养生观念。一、老子的养生观渊源老子的哲学思想和养生观念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来源于个人实践生活的感悟体验。老子出生于没落贵族奴隶主家庭,李门祖上曾因直谏犯上而遭到迫害株连,家道中落而  相似文献   

11.
先秦道家在中国哲学的生成、发展过程中,一直发挥着独特的影响,它是中国哲学掘之不竭的思想资源。历代学者对老庄文本的持久性热情,以及新的黄老简帛文献的出土,更吸引了当代学者们对先秦道家的关注和研究。对于先秦道家,从出土文献的考证到内容的分梳,从范畴的厘定到研究方法的更新,从思想渊源的揭示到其哲学地位的评定,人们都从不同的侧面作了充分的揭示。因此,任何研究先秦道家哲学的人,都无法回避它是既被充分研究,又是问题丛生的这一事实,这无疑加大了研究该领域的难度。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的“当代中国哲学丛书”中,朱哲…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养生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养生文献典籍,不啻汗牛充栋,浩如烟海。其中最为丰富的是道家养生文化。道家养生文化是中国古代养生文化的主流和主体,不仅功法众多,而且理论全面系统。道家养生功法门类众多,内容丰富齐全,无所不包;并且有关养生内炼的文献典籍也如浩瀚的海洋,无与伦比,有着自己独创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庄子(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姓庄,名周,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宋国蒙(今安徽蒙城,又说河南商丘东北)人,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庄子祖上系出楚国公族,后因吴起变法楚国发生内乱,先人避夷宗之罪迁至宋国蒙地。庄子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品为《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相似文献   

14.
"分"是《尸子》政治法律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先秦时期,《尸子》的"分"思想独具特色,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尸子》认为"分"有助于实现社会的有序和谐和国家的良好治理。  相似文献   

15.
山东、江苏、浙江一带出土的画像石中,鸟及鸟形人颇多,代表了东夷地区早期的鸟图腾。鸟图腾寓含的健康长寿的特殊涵义,反映了其与中医药之间的密切关系;画像石中的羽化仙人,是战国至秦汉时期神仙羽化思想的显明写照,羽人捣药、针刺、导引等图,反映了道家方士神仙养生思想对中医药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先秦儒家学派"礼乐并重"的教育观,对于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阐述了先秦时期儒家的"礼乐并重"教育观的具体内容,并从音乐教育内容、音乐教育思想以及音乐教育方式这三个方面来阐述其对音乐教育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7.
陆贾、贾谊和司马迁等人在治国理念上都主张道家的"无为而治",道家思想在汉初的政治演变中逐渐取代了法家思想。汉初道家思想的成功实施并非偶然。本文主要从道家思想及其实质入手,对汉初道家思想成功实施的必然因素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8.
先秦时期我国教育非常重视"乐学",秦汉以后"苦学"思想逐渐形成。皇权专制制度和文化是"苦学"思想的社会根源,科举制的实行强化了"苦学"的观念,教师素质偏低是"苦学"思想流传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养生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养生文献典籍,不啻汗牛充栋,浩如烟海.其中最为丰富的是道家养生文化.道家养生文化是中国古代养生文化的主流和主体,不仅功法众多,而且理论全面系统.道家养生功法门类众多,内容丰富齐全,无所不包;并且有关养生内炼的文献典籍也如浩瀚的海洋,无与伦比,有着自己独创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李萌 《大观周刊》2012,(27):299-300
纵观我国古代音乐思想史的大发展,先秦诸子百家争相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为古代音乐思想的进步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其中,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是重要的学派之一。虽然老庄对待音乐的态度是反对的,但其中的思想也有其先进性与可塑性。其思想与刘安所著《淮南子》中的道家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老庄的哲学思想,在两千多年前是非常可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