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同拿 《湖南教育》2005,(22):35-35
每天早自修,我总放一个童话录音给学生听,再让学生朗读课文。一次,校长找我,恰好一个童话也讲完了。我匆匆按下音键,布置学生读课文后就出去了。等我回来时,可把我气坏了,教室里说笑声、喧哗声不绝于耳,随着一声“老师来了”,教室顿时鸦雀无声。学生们看到我突然回来,脸色又阴沉沉的,知道“风雨欲来”了,教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似的。我很想抓几只“鸡”杀给“猴”看。但抓哪几个呢?总不能错抓错“杀”吧。我知道对待犯错误的学生,  相似文献   

2.
“教育孩子就像捧沙子,如果想得到很多,就需要轻轻捧着;手攥得太紧,沙子就会从指缝间溜走。”一个班级的学生正如同一捧沙子,班主任不能事事抓得太紧、太死,一心想“控制”学生,班主任应学会与学生平等共处,在民主、宽松的氛围中求得相互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教育孩子就像捧沙子,如果想得到很多,就需要轻轻捧着;手攥得太紧,沙子就会从指缝间溜走。”一个班级的学生正如同一捧沙子,班主任不能事事抓得太紧、太死,一心想“控制”学生,班主任应学会与学生平等共处,在民主、宽松的氛围中求得相互的进步与发展。1.运用“秃发理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自然会把学生的学习成绩看得很重要。班主任也想尽方法抓各科成绩。笔者曾问学生:“今天你掉了几根头发,你会变成秃子吗?”“不会。”学生回答。“第二天你又掉了几根头发,会秃吗?”“不会。”第三天、第四天呢?学生接下来的回答仍是“不会变成秃子…  相似文献   

4.
高中物理第一册教材第 1 3 6面第四节“简谐运动的图象”就是利用沙摆来描绘振动图象的。笔者在教学中 ,对这个演示实验通常按以下几步进行教学 ,使得学生对这一节教材理解得相当透彻 ,教学效果好 ,深受学生喜欢。提问 1 :若下面的木板不动 ,让盛沙的漏斗振动起来 ,漏下的沙在木板上堆砌成的沙堆的纵部面形状最接近下图中的哪一个 ?图 1  分析 :选B。因为沙摆在平衡位置附近运动快 ,相同时间内漏下的沙少 ;在二端附近运动得慢 ,在相同时间内漏下的沙子多 ,所以形成两端沙子堆砌多 ,中央部分沙子堆砌少的情况。提问 2 :在下列二种不同时刻…  相似文献   

5.
江苏海门东洲的柯女士来信问:您说怪不怪?家里什么玩具都有,可我儿子偏偏爱玩沙子。有时只玩一小会儿,他就弄得浑身上下全是灰,衣服脏了不说,还把沙子带到家里,弄得地板上到处都是。我一生气就再也不许他玩了。可每次儿子看到沙子时总是央求我让他玩一会。您说说这是怎么回事。 ——对于孩子来说,玩沙实在是件非常有益的事情: 动作性强。孩子玩沙时掏、挖、堆等动作虽然简单,却是一种协调的全身性运动,能全面提高孩子的运动能力,满足孩子活泼好动的需求。 创造性强。玩沙没有固定玩法,没有过多的游戏规则,人人会玩。孩子进入沙池,都会自然地投入到玩沙游戏之中。他们人人都在创造,人人都会创造,人人部在表现自己、发展自己,这对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是大有好处的。 有机结合多种游戏。沙子流动、可塑的特点,蕴藏着无数游戏契机,架大桥,挖水道,盖城堡……孩子们  相似文献   

6.
正沙子是孩子的最爱之一,一个小沙坑就能让他玩半天,更别提沙滩了。沙子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是冰火两重天,他玩得特别高兴,而你,则要为那一身的沙子怎么去除而苦恼。如果沙子进到眼睛里了如果孩子用满是沙子的小脏手去揉眼睛,很可能把沙子揉进眼睛里。沙子进眼睛后,不要让他用手去揉,越揉对眼睛的伤害就越大。用大量的纯净水或者生理盐水冲洗眼睛,然后用纱布蘸上生理盐水或者纯净水,从内眼角小心地朝外眼角清洗。  相似文献   

7.
从教多年,我一直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其闪光点,等待着教师去挖掘。看到学生在运动会上坚持跑完800米赛程,我总是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多勇敢的孩子啊!”看到大扫除时学生不十白脏、不怕累,我又会激动不已,“多可爱的孩子啊!”下课的瞬间,看到讲桌上学生悄悄放的一块糖,我的心中就会涌起一股暖流,“多懂事的孩子啊!”学生回报我的点滴进步、丝丝温情总让我感叹:学生是最纯真可爱的。  相似文献   

8.
建构“让学课堂”不是让教师“无为”,而是要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赋予学生。在建构“让学课堂”的过程中,只有教师“让”得巧妙,学生才能“学”得深刻。“让学课堂”是一种开放性、主动性、深刻性的课堂。建构“让学课堂”,要求教师打开“学”的动力源,打通“学”的障碍点,打破“学”的边界线。构建“让学课堂”是对学生学习权利、学习时空、学习能量等的多维度赋予。  相似文献   

9.
孩子和沙子     
车艳 《早期教育》2015,(4):24-25
玩沙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在沙池里,他们修长城、建城堡、挖地道……沙子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满脸的欢笑。阳春四月,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阵阵春风拂来,顽皮的沙子不时地捉弄着孩子,孩子和沙子间的一场较量也悄然开始了……它"吻"上了孩子的脸孩子们在沙池里忙得不亦乐乎,突然,传来了一阵极不协调的嘤嘤哭声。我跑过去一看,原来,柔柔的脸上、身上满是沙子,她正用手不住地拍打着脸颊,试图  相似文献   

10.
一位国际幼儿园的老师看到这样一幕场景:离园前,班上来自不同国家的孩子在一起玩沙子。一个外国孩子用小铲子把沙子往漏斗里装。可以想象,沙子总也装不满,于是他就用手指头堵住漏斗口,等沙子装满后他就把漏斗挪到瓶口边,再放开手指,让沙子流进瓶子。由于沙子漏下的速度很快,从孩子拿开手指到将漏斗对准瓶口的这段时间,沙子已经漏得所剩无几。孩子丝毫不泄气,一次一次地努力着。终于,他在一次次的实践中“开窍”了:他先将漏斗口对准瓶子, 然后再开始灌沙子,很快瓶子装满了。孩子笑了,他得意地回头看身后的妈妈,而他的妈妈正鼓  相似文献   

11.
五、尽早让孩子的手动起来 孩子的双手动起来,有助于大脑的发育,这是人人皆知的事。然而孩子出生后1~2个月双手通常是紧握着的,且大多数是被裹在包被里,大人们似乎要待孩子的手会自主张开后再让孩子学抓东西。“若让孩子的双手在月子里就动起来又会是怎样的呢?”我想,“何不做个尝试?”  相似文献   

12.
有一次,我在海边看到一个小男孩非常专注地在堆沙子。他一会儿歪着头傻笑,一会儿自言自语,一会儿手舞足蹈……我很好奇地走过去。他一看有人欣赏他的“杰作”,连忙拉着我的手说:“阿姨,你看,这是我设计的,好看吗﹖”我站在那儿仔细看,不就是一堆堆沙子嘛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好看的地方。男孩看我没有称赞的意思,就拉我蹲下来说:“你看,这是高山,这是隧道,这是长城,这是我现在居住的城市,这是我的老家,这是我老家门前的小河……我老家可漂亮了”随着孩子的动情解说,蹲下来的我仿佛真的看到了孩子眼中的千山万壑,以及各种林立的建筑……我一时感…  相似文献   

13.
水孩子     
我从小就是一个有点自闭的孩子,不合群,喜欢一个人玩,我可以一个人玩得有声有色。有一阵子,我非常非常热爱沙子,当然,这肯定不是因为我姓沙的缘故。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工地,只打好基脚就停工了,一大片地荒着,荒地上堆了一堆堆的沙子,我每天都去那里玩。我最喜欢玩的是挖沙洞。掏一个很深的坑,捡一些小树枝架在上面,再找几张废纸或塑料袋铺在上面,轻轻地盖上一层薄薄的沙子。然后我闭上眼睛,自欺欺人地装着一无所知的样子朝前走去,每次都能准确地陷在沙坑里,我很“意外”地惊恐地大叫一声,然后自己嘻嘻哈哈地乐上半天。这天,我伪装好一个沙…  相似文献   

14.
记得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曾说过“:给孩子什么样的课堂,就意味着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该给孩子一种什么样的课堂,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才能无愧于心,无愧于这些天真无邪的天使们?我思索着、思索着。给孩子一“个红色”的课堂“红色”:热情、充满激情。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孩子们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都是由我们教师造就的。我常常想: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只要听过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课的老师都会有这种感受:窦老师一上课,学生的眼睛就发亮,听课老…  相似文献   

15.
挤暖     
王治国 《师道》2007,(4):35-35
“不得了,你班又有几个学生抱成团在打架。”常常,我刚下课坐定,就有后跟进的同事“大呼小叫”,说得我心怦怦跳:这些孩子,也太“野”了吧,万一出事了怎么办?看来,这次真的要好好“整治”一番了。  相似文献   

16.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从教20多年来,第一次遇见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我在课堂上让学生练习口头组词,而这群活泼可爱的孩子踊跃极了,几乎每个人都举手发言。当我给出“精”字组词时,其中的一个女孩把手举得特别高。于是我便让她作答,她大声地组了个“精子”。这时我看到班上没有什  相似文献   

17.
蒋德波 《新疆教育》2013,(4):110-110,118
2009年四川省政府、四川省教育厅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对甘孜、阿坝、凉山的学生实行“9+3”政策,让大山里面渴望读书或已错过读书机会的孩子实现了重返课堂的愿望。而这一政策也让渠县职专职校翻开了新的一页,也让我有幸成为了“9+3”学生的班主任。纵观这两年的“9+3”管理工作,我体会到了其中的酸甜苦辣,也对来自大山里的孩子有了全新的认识,让我对“9+3”管理有了更深的思考。现我就将这些思考写下来与大家交流、沟通。  相似文献   

18.
“沙战”     
今天放学后,我和好朋友岳舒展兴致勃勃地来到操场上,准备玩“沙战”。脚刚踏进沙地,立刻感到软绵绵的舒服极了,我们迫不及待地玩起了沙战的游戏。岳舒展铺平沙子,挖了一个湿沙坑。他越挖越深,最后竞把我的下臂都埋住了。不一会儿,地道、沙堡等军事设施就在他的奋力“抢筑”之下完成了。  相似文献   

19.
一、两则案例 案例1:童心可以欺骗吗? 今年春天,我听了一节作文指导课——《金鱼》。教师出示了三条可爱的小金鱼,让学生观察、介绍它们的样子,介绍得好的同学可以将自己的手伸到鱼缸里和金鱼“亲密接触”。但在教师将鱼缸转交给学生时,“砰”得一声,鱼缸摔在地上。惊惶失措的孩子们纷纷忙碌起来。几个小男孩飞奔出门,去借脸盆,找水管接水,教室里的学生更是乱成一团。  相似文献   

20.
刘思纯 《学前教育》2022,(17):57-58
在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当老师问桃桃想不想去堆雪人、打雪仗时,桃桃说:“我不去,我今天的衣服是妈妈新洗的,女孩子就要干干净净的。”通过孩子的回答,我们感受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妈妈肯定引导过幼儿要“爱干净”。其实这样的教育在家庭中非常常见。比如,刚下过雨,孩子踩水坑踩得正开心,妈妈大声制止孩子:“不要玩水,鞋子都弄湿了!”再比如,孩子们聚在一起趴在沙子上挖洞,父母认为沙子不干净,手弄脏了,衣服也弄脏了,不让孩子玩;孩子们总是把石头当成宝石,悄悄地放在口袋里,家长见了,边说太脏了,边把孩子精心挑选的石头扔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