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0 毫秒
1.
[案例]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相遇问逝"片段 师:上课前,老师想请一个同学先到讲台前来溜达溜达.有人愿意吗? 生:我愿意. 师:是个大胆的孩子!(生在讲台前来回走了两圈)  相似文献   

2.
[案例]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相遇问逝"片段   师:上课前,老师想请一个同学先到讲台前来溜达溜达.有人愿意吗?   生:我愿意.   师:是个大胆的孩子!(生在讲台前来回走了两圈)   ……  相似文献   

3.
叶应斌 《四川教育》2013,(10):40-40
[案例1]吴正宪“相遇问题”教学片断 课前谈话,吴老师发现孩子们有些胆怯.于是,临时调整教学设计. 师:上课前,老师想请一个同学先到讲台前来溜达溜达,有人愿意吗?  相似文献   

4.
一 师:你愿意帮老师一个忙吗? 生:愿意。 师:帮老师拿一下眼镜可以吗? 生:行。  相似文献   

5.
一、揭示课题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准备与同学们一起运用百分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出示课题:百分数的综合应用)二、基本练习师:老师想向大家了解一些情况,你们愿意提供吗?生:愿意。师:你的身高是多少厘米?你的体重是多少千克?(生分别回答自己的身高和体重。)师:你知道自己体内大约有多少千克的血液在流动吗?(生茫然并窃窃私语。)师:你们称过吗?生:没有。师:能称吗?生:不能。师:是呀。称体内的血液这不要了大家的命了。(众人笑。)所以老师去查了一些资料,找到了一个科学研究的结果。(课件出示:人体中血…  相似文献   

6.
【教学片断】师:上课了,老师让同学们轮流上讲台讲故事,只有英子不大愿意上台。请同学们轻声读2、3自然段,找出英子不大愿意上台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然后把画出的句子多读几次,在动词的下面画个小三角。  相似文献   

7.
片断一:教师请两个学生(分别是全班最胖的学生和最瘦弱的学生)到讲台前面进行掰手腕比赛。比赛刚开始,瘦弱的同学就败下阵来。全班学生哈哈大笑。师: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这样的比赛公平吗?生:不公平。师:为什么不公平呢?生:因为他们两个人的力气悬殊太大。生:一个属于重量级,一个属于轻量级。(学生们又哈哈大笑。)师:怎样知道这两个同学谁重谁轻呢?生:用眼睛就能看出来。师:你很会观察。还有其他方法吗?生:可以把他们两人抱起来试试。师:那谁愿意来试试?几个学生自告奋勇地到讲台前抱刚才比赛的两个学生。生:还可以用体重计测量出他们的体重…  相似文献   

8.
一、模拟购物,探索汇报1.购物汇报师:同学们,课前老师让你们在自己家附近的商场进行模拟购物,你们去了没有?谁愿意来给大家汇报一下(请2—3人上讲台展示汇报)。两个学生展示了自己模拟购物清单。2.讨论引入师:同学们,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自己手中和这两位同学的模拟购物清单,能发现什么?同组成员互相交流,准备汇报。生1:“一共用了多少钱”是用“每件商品的价钱”乘以“买了多少件”得到的。生2:每件商品的价钱乘以买了多少件等于购买这种商品一共用了多少钱。……板书:每件商品的价钱×买了多少件=一共用了多少钱。师…  相似文献   

9.
师:同学们,请看老师写字。(板书:不简单)。老师写的字怎么样?生:好!生:老师写的字不简单。生:汪老师写的“不简单”三个字不简单。师:想一想,再加一个字或一个词,我就更高兴了。生:汪老师写的“不简单”三个字真不简单。生:汪老师写的“不简单”三个字确实不简单。师:上课前,老师有句话要送给大家。  相似文献   

10.
也许是受了京剧的熏陶吧,也许是性格的原因吧。于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常常和小朋友一起表演课文中的某一个情节,或者和同学分角色朗读,或者表演一个小品。使于老师的语文教学戏剧化了”(李伯棠语)。下面一个教学环节,就是一个语文教学生活化、戏剧化的生动的范例。这个教学环节的内涵非常丰富,耐人寻味。师:小朋友,放学回家谁愿意背诗给妈妈听?(学生纷纷举手,于老师请一名小朋友到讲台前)现在,我当你妈妈,你背给我听听好吗?想想,到了家里该怎么说。生:妈妈,我今天学了一首古诗,背给你听听好吗?师:好!(生背)师:我女儿真能干,老师刚教完就会背了…  相似文献   

11.
第一课时(窦桂梅执教)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哎呀,真愿意听呀,不光对我,包括台上台下的老师都愿意听.你愿意向谁问好,就向谁问好.  相似文献   

12.
片断一师:现在,先请小朋友去迎接春天的脚步,认识美丽的春姑娘。自由地读一读第一节,边读边数,一共有几行?(生自读,反馈)师:谁愿意上台来读前两行?其他小朋友仔细听,待会儿评评他读得怎样。生读:春天的脚步悄悄,悄悄地,她笑着走来———(没有处理好轻重缓急,没有读出应有的感情和韵味)师:他读得怎样?生:他读得很流利。生:他的字音读得很准。师:还有吗?(沉默,无人举手)师:我请他再读一读,老师根据他的朗读,表演一下。小朋友要边看边听边思考,看看能发现什么问题。现在,老师“返老还童”,摇身一变,成了春姑…  相似文献   

13.
尚军  于江美 《山东教育》2002,(34):48-49
课前谈话师:同学们以前来这儿上过课么?生:没有。师:第一次来这儿上课有什么感觉?生1:很兴奋。生2:我很激动。生3:听课的老师太多了,我有点紧张。师:听课的老师这么多,让我们来猜一猜大约有多少人?生1:大约有300人。生2:大约有150人。师:我知道这个会议室固定的座位有399个,同学们再猜一猜?(会场内座无虚席,走廊里也坐了10多位老师。)生3:约有400人。生4:大约有410人。生5:大约有420人。师:对这些老师你们想了解什么?生1:我想知道老师们是从哪里来的?生2:这些老师住在哪个宾馆?…  相似文献   

14.
[案例] 上课了,我手里拿着一筐乒乓球来到讲台前的空地上。 师:同学们,老师想把这筐乒乓球搬到对面去,在搬运过程中,我的手不能碰到乒乓球,但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来搬,你们认为可以借助哪些工具呢? 生:可以用篮子。 生:可以用脸盆。 …… 生:(也许是看到了讲台上的电线)可以用软软的  相似文献   

15.
刘锋 《四川教育》2008,(9):32-33
[案例]孙双金老师《天游峰的扫路人》的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好! 生:孙老师好! 师:哦,知道我姓孙,孙悟空的“孙”。谁告诉我孙悟空有什么本事?(生笑)  相似文献   

16.
张美霞 《山东教育》2002,(16):36-36
一、谈话导入意图:通过师生亲切自然的交流,初步了解学生的课余生活,引出话题。1.同学们,张老师对大家的课余生活特别感兴趣,想知道你们在课余时间喜欢干什么?2.学生汇报。生:我在课余时间喜欢摄影。(师:有机会给我拍张照好吗?)生:我在课余时间喜欢弹电子琴。(师:你还是小音乐人呢。)生:我在课余时间喜欢朗诵。(师:著名播音员赵忠祥老师是你的偶像吗?)3.小结。师:大家看过中央电视台崔永元主持的《实话实说》吗?生:看过。师:崔永元叔叔以他那幽默、朴实的主持风格赢得全国观众的好评。今天,咱们就采用《实话…  相似文献   

17.
师:同学们,还没有到上课时间,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游戏好不好?生:(情绪高昂地)好!师:幼儿园开始就经常做的一个游戏,老师说前半句,大家接后半句,边接边做动作。例如老师说,切萝卜切萝卜——生:(会意地边说边做动作)切,切,切。师:好一群聪明的孩子,再来!包饺子包饺子——生:捏,捏,捏。师:摘苹果摘苹果——生:摘,摘,摘。师:好孩子好孩子——  相似文献   

18.
[课前交流] 师:你们班谁最会画画? 生:×××。 师:会简笔画吗? 生:没问题。 师:请你在黑板上按老师的要求来画山,有困难吗?.  相似文献   

19.
杨平  孙敬东 《山东教育》2012,(10):26-28
师生课前交流,说优点。师:听说咱们班是个非常优秀的班级,同学们个个都非常优秀,老师想认识几位同学,谁愿意向老师介绍介绍你的同学,告诉老师他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生:我的同桌非常爱学习。生:我们组的小组长值日总是任劳任怨。  相似文献   

20.
师在“笑了”的前面加上一条直线并填上“妈妈”生齐读妈妈笑了。师 :下面请四个同学上来读一读 ,谁愿意?生轮流读“妈妈笑了”。师 :你念得真好!老师感谢你 ,你为男人争了一口气!走到一位男同学的座位旁 ,亲密地握着这位男生的手 ,亲切地说)生露出羡慕的神情。(评 :贾老师走下三尺讲台 ,融入学生之中 ,与学生亲切地握手 ,从而起到师生间零距离的效果。)师 :我在“妈妈笑了”前面加一个逗号 ,逗号前面再加一条直线 ,这样一来 ,就变成了什么事使妈妈笑了?生 :爸爸戒烟了 ,妈妈笑了。生 :哥哥改错了 ,妈妈笑了。生 :哥哥考取了重点中学 ,妈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