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曾说过:“真理是由争论确立的。”的确,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新事物、新观点层出不穷,孰是孰非,往往通过争论更能泾渭分明。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呈现出色彩斑斓的争论场面:品读课文《金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为“彼得到底有没有找到金子”而争论不休。学习《黄河的主人》一文,学生会质疑:“羊皮筏子上的乘客真的一点儿都不害怕吗?”……这些种种的质疑和争论。是学生不同观点之间的交锋,它必然引发学生独立思考,演化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2.
种金子     
在阿凡提的故事中,有一则叫做《种金子》。这个故事说: 阿凡提借来几两金子,坐在沙滩上细细地筛了起来。皇帝打猎从这里经过,看见阿凡提的举动很奇怪,便问阿凡提在干什么。“陛下,我正在种金子哩!”皇帝听了十分惊奇,又问道:“种了金子后会有收成吗?”阿凡提说:“会的,到了大礼拜的时候,就可以来割,把长出来的金子收回来。”皇帝听后就眼红了。他连忙陪着笑脸跟阿凡提商量合伙种金子:  相似文献   

3.
在《守财奴》这篇节选自《欧也妮·葛朗台》的小说中,作家巴尔扎克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贪婪、吝啬、凶狠、虚伪、狡诈的守财奴形象——葛朗台。“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著狂”,为了获得金子,他可以进行任何肮脏的交易。在他看来,“人生就是一件交易”。本文写了他人生最后的四笔交易。第一笔交易:用一百金路易换取妻子的原谅和女儿的信任。当葛朗台知道妻子死后,女儿将继承部分财产时,他感到“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于是,他决意巴结、诱哄女儿,使她放弃继承权。然而“看到金子,占有金子”的执著与狂热,使老葛朗台在上楼看到金梳妆…  相似文献   

4.
争论与对话     
<正>学习《第八次》一课,有的学生提出:"如果布鲁斯王子又一次失败了,他会不会还有信心抵抗外国侵略军?"读了《军神》,有的学生会问:"刘伯承在做手术的过程中到底疼不疼呢?"而在学习《金子》一课时,学生会问:"彼得找到的真金究竟是什么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总会引起学生这样或者那样的争论。马克思说:"真理是由争论确立的。"  相似文献   

5.
范哗的《乐羊子妻》中:“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的“金”作何解释?长期以来,诸家选本均作“金子”(黄金)注译;初中语文课本中也注“遗金一饼”为“一块丢失的金子”。其实,此“金”不应作金,而当为“银”。  相似文献   

6.
重庆川剧院精心打造的大型川剧《金子》,在重庆试演期间便博得了文艺界人士的好评,受到了一大批川剧爱好者的欢迎。赴北京演出又引起了轰动,获得了“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等12个奖项,主角金子的演员沈铁梅也获得了戏曲界的最高奖——梅花奖。《金子》为重庆挣得了荣誉。然而《金子》并不是重庆川剧院的原创剧作,它是根据我国现代话剧大师曹禺的话剧《原野》改编的。说起《原野》却有一段坎坷曲折的经历。  相似文献   

7.
论金子     
金子,全名花金子,是曹禺《原野》中一个重要的艺术形象。然而,自她“问世”以来,就跟《原野》的命运一样,历来受到学术界的抨击和否定。究竟该怎样评价金子呢?本文拟就此谈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8.
目中无人     
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吏搏而束网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吏曰:“殊不见人,徒见金耳!”———先秦《吕氏春秋》译文:齐国有一个人十分想要得到金子,一天早上,他穿好了衣服,往卖金子的市场走去,看人拿着金子,抢了就跑。那人便被差役抓了起来,问他说:“人都在你眼前,你竟敢抢夺别人的金子,这是为什么?”他回答差役说:“我的眼中根本就没见着人,只有金子呀!”迷失在黄澄澄的金子中,连这么大的一个人都看不见,财迷心窍就是如此,想要得到财富是要靠自己努力才对,怎可在众目睽睽下抢劫呢?…  相似文献   

9.
《金子》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内容虽然简单易懂,但蕴含在故事中的深刻哲理,以及透过故事内容,寻求故事真谛的学习方法,也和文中的“金子”一样,需要老师付出辛勤的劳动,拥有智慧的头脑,采用有效的方法带着孩子们一一淘来。前两天听曹老师执教《金子》一课,课堂时时闪烁着灵性,用启迪之法,带着孩子们一路走来,“淘”到了“真金”。  相似文献   

10.
《金子》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内容虽然简单易懂,但蕴含在故事中的深刻哲理,以及透过故事内容,寻求故事真谛的学习方法,也和文中的“金子”一样,需要老师付出辛勤的劳动,拥有智慧的头脑,采用有效的方法带着孩子们一一淘来。前两天听曹老师执教《金子》一课,课堂时时闪烁着灵性,用启迪之法,带着孩子们一路走来,“淘”到了“真金”。  相似文献   

11.
最近从我们书柜里翻阅了两本书:一是《董必武诗选》;一是《光明日报》“纵横谈”。前者成韵于1960年“时事有感”;后者成卷于1996年文有仁:“赞敢于《向我开炮》”。读之教泽殊深。二者虔诚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值得重读。董老吟韵:“是是非非终会白,后园飞石尽成金”,其意是:某对其批评者说:“你在我后花园摔石头”。批评者说:“我摔的是金子,不是石头”。《纵横谈》更是以其  相似文献   

12.
文本解读 《金子》一文记叙了广大淘金者听说有人在萨文河畔无意中发现了金子,便蜂拥而至,但绝大多数人一无所获,乘兴而来,扫兴离去;而彼得则留了下来,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最终实现了自己梦想的故事.课文浅显易懂,明白如话,有什么可教的呢?歌德说:“内容人人得见,涵义只给有心人得知,形式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个秘密.”《金子》一文应该发挥文本怎样的“例子”功用?是关于“内容”的?抑或是关于“涵义”的?还是关于“形式”的?带着这样的疑问细读文本,“文本奥妙”方能逐步呈现于眼前.  相似文献   

13.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的梦想是什么呢?给大家说说。你对自己梦想的实现有信心吗?今天我们要学的《金子》一课的主人公是谁?他的梦想是什么呢?(寻找到金子,拥有财富)那么,他的梦想实现了吗?请同学们读读书,找出课文中的语句,用笔画出来。二、聚焦彼得的“真金”出示课文最后一段:彼得不无骄傲地说“: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理“解不无骄傲”。(非常骄傲、自豪)谁能读出彼得的这种自豪?对于“金子”,你怎么理解?彼得为什么强调他找到的“是真金”?它有什么特殊的意思吗?让我们来看看彼得最初的梦想是什么,他为此…  相似文献   

14.
能够荣登“世界文学四大吝啬鬼”排行榜,便可见葛朗台的能耐了。他一生执著的是“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一生奉行的是“人生就是一件交易”。如何将这么一个执著狂、野心家、吝啬鬼淋漓尽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呢?我决定选取“旁人眼中的葛朗台”这一视角来解读《守财奴》。  相似文献   

15.
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崇高的地位。他那卷帙浩繁的小说总集《人间喜剧》是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高峰,其中的《欧也妮·葛朗台》是“最出色的画幅之一”。节选人高三册的《守财奴》中,作者点染了葛朗台这个艺术形象。“看到金子,占有金子,  相似文献   

16.
游戏气节     
儿子忽然向我要《三国演义》看,让我吃了一惊。问他原因,他说正在玩一个叫做“烽火三国”的游戏,所以要看《三国演义》。本来我一直反对电脑游戏,觉得那纯粹是误人子弟,但如今看到电脑游戏能让一个11岁的孩子自觉自愿地读《三国演义》,于是觉得这些游戏也不是一无是处。只听儿子边玩边说:“奇怪了,为什么武安国被抓住之后招降了3次就归顺了,而这个孔融怎么也招降不了呢?”我问他用什么方法招降,他笑我笨:“你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用金子呗!用500两金子就能招降一次,以后每次加500两。第一次招降武安国的时候,给了他500两金子,他说:你乃叛军之…  相似文献   

17.
谁都知道葛朗台是“守财奴”,在教《守财奴》时,我偏要在这无疑处激疑:葛朗台是比较“大方”“慈祥”的,他有一颗“金子般”的心。(果然,同学们当即哗然)我装作没听见,继续我的“高论”,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论据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18.
张华英 《山东教育》2008,(10):25-25
《金子》是一篇情节起伏、具有深刻寓意的课文。讲的是主人公彼得一开始要找的是物质的金子,而后来他得到的却是经过辛勤劳动而获得的“脚踏实地勤奋劳动”这一无价的精神世界的“金子”。从而阐明了“金子”的真正意义应该代表着勤劳,代表积极的人生态度。这篇文章的内容并不难懂,要让学生明白的还是文章中告诉我们的道理,  相似文献   

19.
《金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2课)记叙了主人公彼得在掘金无望的情况下,转换思路,培育鲜花,最后获得“真金”的故事。文章结尾彼得所说的“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是本课的难点。  相似文献   

20.
真理一元论与真理多元论之争是近年来我国哲学研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数年前,有的论者发表文章提出“真理是否唯一”的问题,并且激烈地抨击所谓“真理唯一性观念”(《社会科学研究》1983年第3期:《现代科学与真理观的进化》),引出了这场争论。这场争论与当代社会实践密切相关,具有十分广泛的社会思想背景。争论的实质,在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