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杜牧(公元803-853年)是晚唐一位风格独特的诗人。明胡应群在《诗该》中曾论道:“俊爽若牧之,藻绮若庭药,精深若义山,整密若丁卯,皆晚唐锦锋者。”可谓中的之言。“俊灾”就是英俊豪纵,是杜牧诗的主导风格,这在古人的诗文及评论中多被认同,如刘熙载《艺概》把杜牧和李义山的诗作了比较,说“社樊川诗雄姿英发,李樊南诗深情锦邈”;南来著名词人姜白石在《扬州慢》中对杜牧称为“江郎俊赏”,同样都突出杜牧诗中的“俊”。杜牧诗的“俊爽”风格大都体现在咏史诗中。《感怀诗一首》、《郡斋独酌》、《河煌》、《赤壁》、《题桃花夫…  相似文献   

2.
杜牧是晚唐有代表性的诗人,被称为“晚唐翘楚(《一瓢诗话》).其诗“清丽俊爽”的特色历来为世人所公认.杜牧诗还有一个特色,那就是数字人诗.这个特色明人杨慎在《升庵诗话》中已指出:“大抵杜牧之诗,好用数目垛积,如南朝四百八十寺,二十四桥明月夜,故乡七十五长亭是也.”这个特色也可以说是杜诗俊爽风格形成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与《唐代文学史》等都认为李杜并称是在唐元和年间。依据李、杜诗集和《全唐诗》等可见 ,杜甫生前已为时所重 ,李杜时代已称李杜  相似文献   

4.
杜牧与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上光芒闪烁的双子星座。二人的交谊对他们的文学思想与创作过程以及对当时和后世的诗坛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在笺释李商隐赠杜牧两首诗的基础上,探讨二人深厚的交谊,进而挖掘他们诗歌精神的相似之处。并进一步论述晚唐这一大的诗歌环境的总貌。文章分为三个部分:一,通过两首诗的写作年代的考察,论述与这一年代密切相关的政治形势、诗人本身的处境以及对他们的心理产生的影响,从而窥视其更为深沉的内涵。二,笺释李商隐《杜司勋》诗,侧重于二人交谊的阐发,以及杜牧、李商隐诗歌中表现出来的共同的“伤春伤别”的情思。三,笺释李商隐《赠司勋杜十三员外》诗,侧重于李商隐对杜牧诗的推崇与评价,进而论述杜牧诗歌的地位。全文试图从两首诗生发开去,初步探讨诗人的交谊对其诗风以及诗坛走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李商隐诗集版本系统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商隐诗集系由北宋人陆续搜求编次刊刻而成,时间不晚于庆历元年(1041),有《李义山诗》、《李商隐诗集》、《李义山集》三种不同名称之版本,今均不存。根据对流传的各种版本详细比勘和有关记载,现存李商隐诗集实为一个大系统之下四种不同的次版本系统,即《李商隐诗集》三卷本系统,《李义山集》三卷本系统,季沧苇抄本、朱鹤龄注本及《全唐诗》的三卷本系统,明代分体刊本系统  相似文献   

6.
依据《四库全书》、《四部丛刊》、《丛书集成》、《全唐诗》等收录的有关贯休的诗歌以及相关序跋,可以考证贯休的诗集《禅月集》的结集过程、卷数及其版本流传情况。  相似文献   

7.
许浑与杜牧诗的混同《全唐诗》重复收于杜牧和许浑集中的诗有50多首,其中多属将许诗误为杜诗者。这一现象即使是在为数不少的晚唐诗一诗二主流传下来的情形下仍因其数量之多而颇引人注目.其缘由约不出两端:其一,许、杜二人过从甚密,不仅屡屡应和酬唱,且尽可能地迎...  相似文献   

8.
本文补录《全唐诗》及其续补著作失收作者胡生并诗三首,刘采春诗一首,《南岳魏夫人传》中诗一首,补道士吴子诗二首并删正作者名条;考订《全唐诗续拾》卷五七所收作者贾松实为晚唐曹松;考订《全唐诗》及《全唐诗续拾》所收李山甫诗本事及题赠对象。  相似文献   

9.
付杰 《天中学刊》2023,(1):88-93
《全宋诗》与《全唐诗补编》均依据《咸淳临安志》收录白元鉴诗《大涤山》和《大涤洞》。经考察,白元鉴是唐代道士,《全宋诗》中的《大涤山》《大涤洞》为误收。白元鉴存世诗歌共10首,以《洞霄诗集》所集最为完整。《咸淳临安志》和《诗渊》所收录的白元鉴诗,内容与《洞霄诗集》本有较大差异,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0.
康熙“御定”《全唐诗》的一个重要工作底本即是钱谦益、季振宜所递辑之《全唐诗》。但季振宜《全唐诗》是怎样进入内府的?其传本有几?因文献难征,仍未得确解。本文利用新发现的史料考证了季氏《全唐诗》流入内府的几个重要环节,并纠正了前人的一些错误。  相似文献   

11.
李贺的诗集,曾名为《李贺集》、《李贺歌诗集》、《李长吉歌诗》、《李长吉文集》、《昌谷集》、《李贺诗集》等,皆四卷,或多“外集”一卷。据杜牧《李长吉歌诗叙》“太和五年十月中,半夜时,舍外有疾呼传缄书者,牧日:‘必有异,亟取火来!’及发之,果集贤学士沈公子明书一通,日:‘我亡友李贺,元和中,义爱甚厚,日夕相与起居饮食。  相似文献   

12.
《御定历代题画诗》匡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清朝陈邦彦等人奉敕编辑校刊的《御定历史题画诗》是一部大型的专类诗集。该书唐人题画诗部分全由《全唐诗》中辑出。由于该书编选过分依赖《全唐诗》,忽略唐人作等原始资料,加之该书选诗标准的缺换、编选方法的不当以及编选、 校订人员的疏忽,从而造成了严重的失检现象。本就此对该书唐人题画诗部分做了初步的辑遗纠错的整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唐诗人卢贞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唐诗》卷四六三有卢贞,小传云:“卢贞,字子蒙。官河南尹。开成中,为大理卿,终福建观察使。诗二首。”所录二首诗为:《和白尚书赋永丰柳》、《和刘梦得岁夜怀友》。《全唐诗》所收二诗及卢贞事迹见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四九。《和白尚书赋永丰柳》一诗,《唐诗纪事》作《杨柳枝词》,《乐府诗集》卷八一作《杨柳枝》;白尚书即白居易,此诗又附见《白氏长庆集》卷三七。《唐诗纪事》载其事迹云:“  相似文献   

14.
唐代文学繁荣发展,成就最高的莫过于唐诗,诗人辈出。其中晚唐诗人周贺为唐代诗僧代表人物,也流传许多诗歌于世。但是在流传过程中难免发生纰漏。其中《送李亿东归》在《全唐诗》第五百七十八卷为温庭筠诗集所收,《杪秋登江楼》也有不同版本。本文主要针对周贺诗歌重出现象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15.
二、无名氏诗误入作家诗集 前述诸例,殆属作家诗误入无名氏集,即在采辑无名氏诗时,因失于鉴别,往往误收作家诗入无名氏集中。反之,在采辑作家佚诗时,又往往出现误收无名氏诗的现象,即常常将无名氏诗误收进作家诗集内。此例亦不少见,尤以从《文苑英华》、《乐府诗集》以及其他类编诗的总集本或选集本中辑佚作家诗时,或有兼收后题缺名者为常见。 《全唐诗》卷七八七无名氏集三载《秋日悬清光》,又重见《全唐诗》卷一二七王维集中,题作《赋得秋日悬清光》。检《文苑英华》卷一八一“省试”卷载此诗,题下缺  相似文献   

16.
杜牧用毕生的精力写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绝句不但占有相当数量,而且艺术成就最高,也最为后人所欣赏。清人吴乔说:“杜牧诗,惟绝句最多风调,余不能。”(《围炉诗话》)一些有影响的唐诗选本,如沈德潜的《唐诗别裁集》),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等所选杜牧诗,也都以其七绝为主。绝句发展到唐代已完全成熟,创作上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许多杰出的诗人都是这方面的名手。他们在题材、风格方面各有特色。可是,就各个时期总的倾向来看,七言绝句大致如王世贞所说:“盛唐主气,气完而意不尽工。中晚唐主意,意工而气不甚完。”(《艺苑卮言》卷四)绝句来源于乐府民歌,篇幅短小。适应于这一文学形式的特点。它所表现的经常  相似文献   

17.
司空图诗集现存较早版本是明人胡震亨《唐音统签》中的"《戊签》七十四”,辑录司空图诗365首,其中6首在《全唐诗》本中注明为"互见”诗.本文依据多种资料对这6首诗逐一考订其作者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杜牧<兵部尚书席上作>一诗自见于孟棨<本事诗>以来即引发了无数争论,有以此诗为伪诗者,有以此诗为杜牧诗者,而关于诗歌中之本事更是见仁见智.本文结合有关本诗、本事的文献材料进行分析认为,<兵部尚书席上作>一诗为杜牧原作.  相似文献   

19.
清人选编《唐诗三百首》收孟浩然诸体诗十五首,多为脍炙人口的名篇.由于传世孟诗版本众多,现以《全唐诗稿本》、《孟浩然诗集笺释》等古今诗集与之校勘,发现异文若干.鉴于前贤时俊,多列校记而少有按断,试从诗人之际遇、诗作之意境、古体诗之声韵、近体诗之格律等方面,对异文进行梳爬比勘并给出是非优劣之己见.  相似文献   

20.
作者评介陶敏先生新近出版的《全唐诗人名考证》一书,认为该书广泛占有史料,穷究史源,缜密细致地考证出《全唐诗》中大量未知人名,并纠正了书中许多人名、官名、地名等错误,以及前人和今人对《全唐诗》中人名的许多误考,是研究《全唐诗》成就最突出、学术价值最高的一部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