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西部凡听过苏平演唱“花儿”的人,无木为之赞叹。那高亢。甜美悠扬的歌声会把你带入天地合一、牛羊攒动,无限延伸的黄土高原。她的演唱独具一格,既自然质朴、清纯含情,又富有时代气息。她在中国大西北具有无以伦比的地位,以“花儿皇后”的美名享誉华夏。现任甘肃敦煌艺术剧院国家一级独唱演员的苏平,于1945年出生于青海省化隆县撒拉族家庭。她自幼喜爱唱歌,16岁正式从艺。她先后从师于郭兰英。王嘉祥等名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漫长的刻苦钻研中,她以“人生之路要自己走,艺术之路靠自己创”为信条,换而不舍地对“花儿”进行…  相似文献   

2.
潘硕珍 《寻根》2013,(4):43-46
"花儿是产生和流行于甘肃、青海、宁夏以及新疆等省(区)部分地区的一种以情歌为主的山歌,是这些地区的汉、回、土、撒拉、东乡、保安等民族以及部分裕固族和藏族群众用汉语歌唱的一种口头文学艺术形式。青海也成为‘少年’。她有自己独特的格律和演唱形式。演唱时即兴编词。有抒情和叙事两种,以抒情短章为多。根据其格  相似文献   

3.
葛承雍 《寻根》2000,(5):100-106
在中国北方汉语方言中,有许多地方将用湿适中的黏土放在模子中夯打而成的方形土坯,叫作“胡墼”。例如陕西关中“胡墼”,又写用“胡基”、“胡期”或“胡其”,山西太原、忻州、万荣等地就叫“胡墼”,青海西宁地叫“胡墼”  相似文献   

4.
一个从阿妈摇篮曲中流淌的遥远传说,一个悲喜交加的动人爱情故事……继音乐舞蹈史诗《秘境青海》之后,《雪白的鸽子》这一颇具西北民族特色的“花儿”,今天又以音乐剧的形式,走上北京保利剧场的舞台:“黄河长江长辫子,青海湖是照人的镜子;雪白雪白俏鸽子,红眼窝是玛瑙的珠子……”  相似文献   

5.
清歌凝白雪、妙舞袅红霞。致力于发展中国青海河煌地方戏曲艺术的平弦实验剧团,始建于1961年,重建于1980年。现有演职员88人,平均年龄29岁,并拥有国家二级编剧廖泰来、二级演员李义安、张月芳、郑桂兰等一批艺术骨干。青海平弦戏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原河煌地区民间坐唱艺术的基础上创造而成的地方戏曲剧种。在近30余年的“造戏”历程中,专业戏曲工作者遵循“立足河惶,植根民间,博采众长,独具特色”的发展方针,凭着几代人不懈地艺术追求和舞台积累,先后推出了百余台有影响的代表剧目。其中有移植的优秀传统戏(理描换太子)、(春闰…  相似文献   

6.
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辽阔的青海高原上,藏族民间舞蹈以它质朴热烈、清新明快的风格享誉海内外。其中流行最广、最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有“卓”、“依”、“龙鼓”、“则柔”、“尧姆”等。“卓”主要流行于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的康巴地区。“卓”的内涵十分丰富,表现极为广泛,舞姿节奏变化比较大。轻歌曼舞时,舞姿舒展轻柔,节奏缓慢、稳健而豪迈,给人~种飘逸之感;劲歌狂舞时,舞姿洒脱粒矿,节奏敏捷而激烈,透出一股阳刚之气。“依”是汉语“歌舞”的意思,在康巴地区又叫“弦子”,也是青海牧区流行极广的一种藏族民间舞蹈。…  相似文献   

7.
周巧莉 《寻根》2024,(1):128-133
<正>一四川荣县(宋时称南荣)旭阳镇王序塘村有“义门王氏”的家族墓地,其中陆续发现了王梦易墓表、王商彦墓碑等。另外,在一些宋人文集和明清地方志中也收录有与其有关的墓志铭。“义门王氏”为宋代四川地区一个重要家族,王梦易及其子王庠、王序在当时颇有名望,与苏轼等有交往。王梦易长期在四川地方任职,在地方治理上颇有作为,“义门王氏”在南荣地方治理中也颇有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舞蹈纹盆”的舞蹈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要述及的“舞蹈纹盆”指的是青海地区先后出现两个极为独特的新石器时代彩陶盆:1973年在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马家窑类型舞蹈纹盆》,高12.7厘米,口径28.5厘米。卷唇,鼓腹,平底。内外黑彩。腹径最大处绘三道弦纹(现称为钮结纹),上部两道带纹...  相似文献   

9.
《寻根》2020,(3)
正中国花儿是大西北江河山川的精灵,是大西北古今多民族音乐交响的结晶。花儿被誉为"大西北之魂""活着的《诗经》"。20世纪40年代初开始,数代民族音乐家收集、整理、研究花儿的活动,花儿的音乐文本逐步涌现在世人面前。河州花儿花儿因歌种的不同,被分为河州花儿和  相似文献   

10.
青海较大的藏传佛教寺院有100余座,主要分布在藏、蒙古、土等民族聚居的地方。历史上,藏传佛教寺院不仅是宗教活动的中心,还因政教合一制度,成为一个地区的政冶、文化和经济中心,对当时的社会发展产生过举足轻重的影响。青海现存的藏传佛教寺院多修建于明清时期,翟昙寺与塔尔寺是其中的伎假者。翟昙寺藏语称“卓仓多杰羌”,意为“乐都持金刚佛寺”,位于乐都县程是乡政府所在地,距省会西宁约85公里。公元1392年,明王朝为加强对河煌流域和柴达木地区的统治,为著名僧人三利(三罗藏)拨款,后又派宦官主持修寺,经洪武、永乐。洪熙…  相似文献   

11.
杜晓波 《寻根》2008,(4):78-83
带木取名是宋代以来流行于浙江中部地区的村落取名习俗。木字陈姓村落有谚云:“有木系吾族,无木系吾仆”、“有木便是陈”,可见这一村庄命名方式是非常普及的。在地域上,以木人名的地方遍及东阳、义乌、永康、磐安、缙云、天台等县市,影响到仙居、浦江、兰溪、武义、诸暨等县市,甚至远及杭州湾畔的上虞市崧厦。  相似文献   

12.
杨森 《寻根》2008,(1):96-99
中国北方尤其在西北五省中,民间通常将已婚女子称为“婆姨”,最著名的莫过于陕北的民谣,有一条称作“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使得“婆姨”一词,大半个中国都不陌生。《汉语大词典》里举例不少,如《陕北民歌·信天游》唱道:“好马不喝沟渠水,好婆姨不交倒灶鬼。”抗战时期的《解放日报》(1943年5月19日)上登载的某村民公约上也有:“婆姨们,多纺线,不买布匹,自织自穿。”20世纪80年代,甘肃农村也有顺口溜叫做:“二亩土地一头牛,婆姨娃娃热炕头。”90年代还出现《黄土坡的婆姨们》的电视剧。同时代的南方报纸上也登载有对妇女通称为“婆姨”的事迹报道。  相似文献   

13.
连城有个地方叫“芷溪”,还有个地方叫“莒溪。总觉得有草字头的字很亲切,很有诗意。它大都蕴含着蓬勃的生命绿色。  相似文献   

14.
在一些城市中流传一个“三快三光”的危改民谣。开发商的“三快”是:快拆、快盖、快卖;旧城的“三光”是:房拆光、人搬光、树砍光。有人调侃:现在中国——CHINA就是“拆啦”。听上去的确谐音,好像也幽默。但CHINA变“拆啦”,我们不痛心吗?  相似文献   

15.
说“校长”     
“校长”顾名思义,即一校之长,一个学校的最高管理者。但是,中国古代学校的管理者并不称作校长。自从有学校开始,管理人员名称可谓各不相同。商周时期,学校的管理者称为“大乐正”或“大司成”。汉代,在中央“兴太学,置明师,并制定博士弟子制”;在地方上设置“文学校官”、“五经百石卒史”等职务来管理学校。魏晋时期,学校中设有“校官”。而隋代则设祭酒管理学校。唐代学校除祭酒之外,还设馆监来统辖;宋代除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外,在名山胜地常常设有书院,书院中主持教授者称山长、院长或洞主。元明清三代大体沿袭前代的做法。  相似文献   

16.
“青海是彩陶的王国!”来青海参观。旅游的客人和当地居民常有这种感叹。青海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社会经济非常繁荣,与同时代中国其它地区相比毫不逊色。公元前3800年至公元前2000年前的马家窑文化时期,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居民制造了难以数计的彩陶,生时用它盛物,死后用它随葬。今天,生活在青海东部地区的人们,在日常生产劳动中,经常发现有彩陶出土。全省现已调查、登记的这类文物点有800余处,共出上彩陶3万余件,而这仅仅是埋藏在地下的彩陶中极少的一部分。马家窑文化一度被称为“甘肃仰韶文化”,它包括五岭下、马…  相似文献   

17.
“调子不会唱,不好找对象”,“若要谈婚嫁,先把山歌唱”。这是流行在洱源西山白族地区的一个有趣民谣。  相似文献   

18.
“解手”的传说与明清“湖广填四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传于全国各地的关于“解手”的民间传说,皆认为它的起源与历史上的移民迁徙有关。但在归源于哪一个具体历史时代上,却有较大的分歧:四川以外地区一致认为,“解手”是明初强制移民政策的产物;唯独只有四川地区将其归于清初。本从四川地区存在一个明代洪武大移民时代,毫无例外会出现强制移民现象,而清初四川不具备推行强制移民政策条件的比较研究中,认为四川地区把“解手”传说归源于清初,是由于混淆了发生在明、清历史上两次“湖广填四川”运动的性质,是“附会”历史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邓宁  ;贾鸿源 《寻根》2014,(5):110-116
在胶东半岛的广大农村地区,至今仍流行着一种传承已久的家族祭祀习俗——“贡谱”或“请家堂”。这里所说的“谱”和“家堂”,在平度地区被称为“祖子”,其与同属青岛市管辖的胶南地区存在的“家堂主子”,以及潍坊高密地区扑灰年画中的“家堂”性质相同。每逢除夕上午,家族中负责保管“祖子”并主办该仪式者,将其“请”出,恭敬地悬挂于堂屋正北的墙面之上。旧时的农村,“家家有宗谱”,“谱乃一家之史”。如今,人口迁移频繁,家谱的编写和修订更加困难,日渐丧失了它在家族中的地位,而“祖子”取而代之,成了每个家族非常重要且必备的祭祖礼器。  相似文献   

20.
《中外文化交流》2010,(5):95-96
最近,由青海省旅游部门组织的“大美青海”旅游展台,随国家旅游局旅游促销团走进俄罗斯,在2010年第17届莫斯科国际旅游展会上亮相并吸引众多关注目光。俄罗斯是我国第三大境外游客客源国。莫斯科国际旅游展是由世界旅游组织、莫斯科市政府、俄罗斯联邦议会及俄罗斯工业和企业联会支持的大型国际旅游展。来自俄罗斯各地及157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余家参展商参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