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图书馆借阅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图书流通工作中,借阅方式问题直接关系到藏书的利用和保护,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借阅方式,从根本上讲只有两种,一种闭架方式,一种开架方式.两种方式各有利弊,闭架较有利于藏而不利于用;开架较有利于用而不利于藏.一个大学图书馆,如若只采用一种方式,或全面闭架,或全面开架,都是行不通的,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需要强调用的图书实行开架,需要强调藏的图书采取闭架,才能扬长避短,有效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现行借阅方式的改革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林妩 《图书馆论坛》2002,22(3):117-118
论述了开架借阅的优缺点,指出开架借阅不适应图书馆实现自动化和网络化的新情况,提出要以新的闭架借阅取代现行的开架借阅方式。  相似文献   

3.
黄委会图书馆(河南省黄河水利管理委员会图书馆的简称)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创造出了这样一种新颖的图书借阅方式,这种借阅方式既不是全开架,又不是半开架,更不是全闭架,而是开架与闭架相结合的一种借阅方式。他们于1975年起就开始实行这种借阅方式,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这种借阅方式扬开架与闭架两种借阅方式之长,避两种借阅方式之短,是一种比较理想又简单易行的借阅方式,值得提倡和推广。他们实行开架与闭架相结合的具体做法是:将馆藏的图书资料,每种抽出一本,集中起来,按类排架,  相似文献   

4.
高校图书馆开架借阅已成为图书馆服务的主导方式,其具有的优越性是闭架借阅难以比拟的。开架借阅在为读者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对开架借阅的利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5.
藏书布局是图书馆藏书建设的基本内容之一。理想的藏书布局,能使一个图书馆馆藏资源得到充分利甩。本文对福建省图书馆开架阅览室和闭架阅览室有关情况进行比较.并谈谈自己对开架阅览和闭架阅览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改闭架为开架省馆报刊阅览室,过去除当月报纸和画报采取开架阅览外,其它基本上是半开架或闭架阅览。最近在文明礼貌活动的推动下,为了方便读者,他们对流通量较大的230种、547册现期期刊实行了开架阅览,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据统计、开架部分每天阅览人次达一千五百人左右,比未实行开架阅览前人数大为增加,而丢书现象并不比闭架时严重。由“单打一”到“多样化”在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中,过去多是“单打一”的借借还还。最近省少儿馆打破了这一常规,采取了多种服务方式,这些方式是:①设有关文明礼貌方面图书专柜专架和专题目录;②派出流动宣传服务队到学校或少年之家放映幻灯片、播途“礼貌歌”雷锋踏着青春来”等歌曲;③举办“关于建设  相似文献   

7.
浅谈图书馆开架借阅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翔 《当代图书馆》2010,(3):63-64,47
图书馆开架借阅已成为图书馆服务的主导方式,其所具有的优越性是闭架借阅难以比拟的,本文在阐述开架借阅为读者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探讨了开架借阅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了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以便更好地服务于读者。  相似文献   

8.
书库是图书馆的窗口和主要服务部门,其管理绩效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图书馆的整体管理水平。当书库由传统的闭架借阅转变为开架借阅后,原有的管理模式往往会难以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如何做好开架书库管理工作?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对此谈几点拙见。  相似文献   

9.
<正> 我馆订购中文期刊二千多种,过去实行闭架借阅.从八二年下半年起,改为开架阅览.具体做法是:一、将专业期刊和文艺期刊分设两个阅览室开架阅览;二、将专业期刊按"中图法"分类排架;三、加强管理.在阅览室内设专人维持阅览秩序,随时解答咨询,对违犯图书馆制度的行为,进行阻止.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开架借阅的"五勤"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图书馆界从80年代开始兴起的新的借阅方式———开架借阅已逐渐成为图书馆借阅管理的主导方向 ,且越来越显示出强劲的优势。其优点主要表现在 :简化了借阅手续 ,缩短了读者借书等候取书的时间 ;把图书馆丰富的藏书展现在读者面前 ,减少了拒借率 ,提高了图书的利用率 ,开拓了读者的视野 ,调动了读者借阅的积极性 ;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使工作人员从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开展咨询服务 ,等等。但是 ,开架借阅的这种新的借阅服务方式也并非尽善完美 ,其图书丢失率、破损率和乱架率远远高于闭架借阅。这种开架借阅带来的新问题如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