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智能材料与界面材料有机结合,赋予界面材料智能特性将是研究智能材料的一个新领域. 通过水溶液以及低温水热合成方法,我们分别制备了氧化锌以及氧化钛一维无机半导体纳米棒薄膜。结合它们特殊的微观/宏观表面几何结构以及表面紫外光敏感性,在紫外光以及暗处保存的交替作用下,我们实现了表面超疏水以及超亲水的可逆转变性能。在这里,我们还讨论了一维纳米材料表面浸润性可逆转变的机理。这一原理可以拓展到其它具有类似纳米结构和外场相应性的纳米表面中。这些具有智能相应性的材料具有极其重要和广泛的工业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超疏水性纳米界面材料的制备与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制备并研究了几种超疏水性纳米界面材料,具体包括(1)以多孔氧化铝为模板,通过一种新的模板挤压法制备了聚丙烯腈纳米纤维,该纤维表面在没有任何低表面能物质修饰时即具有超疏水性,与水的接触角可高达173.8°.(2)利用亲水性聚合物聚乙烯醇制备了具有超疏水性的表面,打破了传统上只有利用疏水材料才能得到超疏水性表面的局限性,扩大了制备材料的应用范围.研究表明,这种特殊的现象是由于聚乙烯醇分子在纳米结构表面发生重排,使得疏水基团向外,分子间氢键向内,从而导致整个体系的表面能降低引起的.(3)将聚丙烯腈纳米纤维通过典型的热解过程,得到了具有类石墨结构的纳米结构碳膜,该膜表面在广泛pH值范围内都具有超疏水的特征,在基因传输、无损失液体输送、微流体等方面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4)利用喷涂-干燥技术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同时具有超疏水及超亲油性的油水分离网膜.研究表明,网膜表面特殊的微米与纳米尺寸相结合的粗糙结构导致这种特殊的性质,该网膜具有很高的油水分离效率,具有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超疏水纳米纤维研制成功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江雷博士及其研究小组在纳米材料的表面与界面研究上又取得新进展 :以普通高分子聚丙烯腈为原材料 ,通过一种新的模板挤压法获得了具有纳米尺寸凸凹几何形状的聚丙烯腈纳米纤维。研究表明 ,该纤维的表面在没有任何低表面能物质修饰时即具有超疏水性。该结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杂志上。全光诱导光功能微结构研究取得原创性成果以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负责人邱建荣博士等为主要骨干的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日合作实验室 ,在强场诱导材料内部三维光功能微结构研究中取得…  相似文献   

4.
涂层是调整材料表面特性的重要一步。基于纳米和微米尺度上低能表面和粗糙度.研究人员已开发出了接触角大于150°、滚动角小于10°的超疏水涂层。然而,这些疏水表面仍然会被有机溶液浸润,如表面活性剂溶液、乙醇或烷烃.没有涂层能同时具有超疏水性和超疏油。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23(2):179-179
兰州化学物理所张招柱和刘维民研究组,利用简便、经济、实用的复合有机涂层材料制备方法于铝、铜、钢等金属材料表面,构筑出了具有微/纳米结构的超疏水表面功能涂层材料.解决了超疏水涂层材料在工程应用中构筑方法复杂、工程实用困难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6.
自清洁功能的高分子仿生表面研究取得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们仿造有超疏水性质和自清洁功能荷叶表面的微米鄄纳米双重结构,通过分子设计和大分子在溶液及凝聚过程中分子形态的控制,采用一步法浇铸成膜制备出相应的高分子仿生表面,得到了可与荷叶相媲美的超疏水性质和荷叶所不具备的疏油特性,该表面具备自清洁功能和“自修复”功能。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在超疏水性纳米界面材料的研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他们以一种亲水性的高分子聚乙烯醇为原料,制备了具有超疏水性表面的纳米纤维,纤维表面与水的接触角大于170°。这种特殊的现象是由于聚乙烯醇分子形成了具有纳米结构的表面,分子在纳米结构表面发生重排,  相似文献   

8.
利用电泳沉积法制备了纳米多孔膜,利用硅烷偶联剂对表面进行改性,转变超疏水。膜的微观结构和润湿性通过扫描电镜SEM和接触角测试。这种超疏水的TiO2材料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9.
汤战宏 《内江科技》2010,30(1):75-75,77
表面的自由能越低,其疏水性越强由于表面能是材料的固有特征,具有最低表面能的光滑固体表面与水的接触角也不超过120°.纳米粉层表面不光滑,具有一定的粗糙度,正是这种粗糙度造成了表面的润湿滞后,这种滞后是一种静态滞后,当水滴克服这种静态摩阻并开始滑动后,表现为明显的滚动特征,未见水滴有粘滞现象浓度较高会在岩心表面吸附更多的纳米粒子,弥补了结构性缺陷,使表面疏水性比较稳定疏水纳米粒子吸附所构连了这种二级复合结构正是岩石表面产生超润湿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5,20(5):385-388
制备出仿壁虎脚底结构的纳米管膜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院重点实验室江雷课题组利用一种简单的模板覆盖法制备了超疏水性阵列聚苯乙烯(PS)纳米管膜。研究表明,水滴在这种膜表面具有很大的粘附力,即使翻转或倒置表面水滴也不会滚落。该研究结果是受到壁虎脚底大量纳米结构刚毛产生高粘附力的启发而得到的。研究人员还首次利用高敏感性的微电力学天平测量水滴与膜之间的粘附力。这种具有高粘附力的阵列PS纳米管膜在结构与性能上都类似于壁虎的脚底,它可以在微量水滴从超疏水表面到普通亲水表面的传输上起到“机械手”的作用。相关研究结果发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6):720-720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杨维慎研究组利用了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ZIF-8)的骨架柔性.实验观测和理论模拟到异丁醇分子在ZIF-8纳米粒子上吸附过程中的“gate—opening”效应。基于该效应和ZIF材料的表面超疏水性,制备出可以优先透过醇类大分子而阻止尺寸更小的水分子的高性能ZIF-8纳米复合膜。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3):345-345
对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仿生设计以获得满足某些特定服役环境要求的工程材料是目前材料研究中的热点之一。力学所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宋凡研究员、许向红副研究员和邵颖峰助理研究员及其合作者,用等离子刻蚀和酸腐蚀的办法,在陶瓷表面成功引入了仿蜻蜓翼表面纳米结构,使陶瓷表面的水接触角提高50度以上成为超疏水表面,有效地提高了陶瓷材料的抗热震性。  相似文献   

13.
文自立 《青海科技》1996,3(2):28-29
纳米结构材料具有很好的超塑性,用纳米微粒合成的新型复合陶瓷材料,既保持了陶瓷自向的高度致密特征,又具有很好的超塑性,引起了各国科学界的高度重视。纳米材料制备,必将引起陶瓷材料生产的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14.
结合作者课题组的相关工作,介绍了植物叶子、昆虫翅膀及小型水面昆虫水黾等几种天然生物材料表面的微纳观结构及超疏水性能研究进展,并特别介绍了作者研究小组对蚊子腿部表面超疏水性能的研究成果,最后对天然生物材料表面超疏水性能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中国人》2004,(10):40-41
~~我国超分子配位聚合物研究进入国际前沿 吴新涛研究组论文登陆美国纳米百科全书9月初,美国出版的《纳米科学与纳米技术百科全书》(十卷丛书),收入了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吴新涛院士及其研究组人员应邀撰写的评述性论文——《超分子配位聚合物》。这表明我国超分子配位聚合物研究领域已进入国际前沿。该文以占幅19书页的专章形式被收入,纳米是近年来发展很快的尖端科技领域,构筑超分子和超分子配位聚合物研究意义重大。这一领域在结构化学方面有结构多样性,并在功能材料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前景。据介绍,《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  相似文献   

16.
半导体超晶格是当代固体物理学的新生长点和重要前沿领域。它是以具有各种人工剪裁能带结构的半导体低维电子系统(二维、一维和零维)为其主要研究对象,涉及半导体物理、材料和器件的综合性研究领域。“半导体超晶格微结构”的研究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基金项目,它以探索、开发新一代固态电子、光电子器件作为研究工作的着眼点,以生长超薄、陡变和大面积均匀的超晶格、多层异质结等低维量子结构的分子束外延(MBE)和金属有机化合物气相淀积(MOCVD)等超薄层材料生长手段为技术基础,着重开展半导体超晶格低维系统与普通三维固体不同的新物理现象和效应及其潜在的应用前景方面的基础研究,研究和探索新一代超晶格量子器件的新原理、新模式和新结构。本项目的总体设想是要在全国范围内组织起具有国内第一流水平,国际先进水平的,对半导体超晶格量子阱材料、物理和器件进行综合性基础研究的科研实体,经过“七五”和“八五”期间的工作,应当将我国在该领域内的基础研究整体水平推进到国际先进行列,并且在某些专题研究方面应当做出具有特色的,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通过化学刻蚀和氟化处理得到纳米片上无微米花和有微米花结构的超疏水表面。在冷凝方面无微米花超疏水表面的稳定性要好于有微米花超疏水表面。自迁移实验结果表明微米花有负面效应,影响自迁移频率。  相似文献   

18.
《发明与创新》2003,(5):19-19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稀土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采用自行开发的“一步法”新工艺,制成我国直径最大的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其直径为70毫米、长250毫米,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步法”工艺即将熔炼—定向凝固—热处理等程序,在一台设备上连续完成,可用来制备大直径、高性能、低成本的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且易于批量化生产。用这种工艺研制的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成本不及国际售价的18%,可为我国军、民用大功率换能器提供材料保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据了解,目前我国研制的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直径一般不超过50毫米…  相似文献   

19.
《大众科技》2007,(8):4-4
“我国科学家首次直接观察到沿锥形靶表面方向发射的高能超热电子束,从而首次直接证实了锥型靶对高能超热电子的聚焦作用。”这是由国家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和基础研究管理中心主办、近期出版的《基础科学研究快报》对中科院物理所张杰研究组和西安光机所赵卫研究组合作开展的一强场物理研究项目所取得的重要进展情况的报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半导体超晶格微结构是理想的技术上能很好控制的低维物理系统,是一大类以“能带工程”为设计依据和以分子束外延(MBE)技术为基础的新型人工材料,具有重大的光电子和微电子器件应用前景。80年代以来,作为物理、材料与器件3者的结合点,半导体超晶格微结构一直是半导体科学最活跃的研究前沿领域。黄昆及其合作者自1986年开展超晶格电子态和声子模理论研究以来,对光学声子模式和激子态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关键性的重要贡献,在电子态理论上发展了有自己特色的计算方法。超晶格振动是超晶格物理的基础。准二维量子结构中的光学振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