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弘基     
在FTIsland中,他是活力主唱,他是乐队灵魂,他是Primadonna心中的superstaro而当一切光环褪去后,他仍是大家心中吉灵精怪的“宝”,他的世界,缤纷绚烂。  相似文献   

2.
金俊秀     
他作为偶像歌手却突破了音乐剧领域的历史,他是很多歌手的偶像,他一直站在歌谣界唱功的顶端,对于他来说,音乐是他成为歌手的唯一理由,也是让他变得更完美的理由,他的名字叫——金俊秀。  相似文献   

3.
站着的大米     
他6岁,是个干什么事情都要慢半拍的孩子。 他经常赶不上公交车,哪怕赶上了,且是他最先上去,最终的结果也可能是站着,因为,他始终没有别的孩子动作敏捷。因此,他常常是站着到达远在10里开外的小学。  相似文献   

4.
他出生在法国巴黎一个移民家庭,父亲是匈牙利移民,母亲是法国人。他的名字带有明显的外国人的特征,这使他从小就遭受到歧视和嘲笑。10岁那年的一天,他骑着自己心爱的山地车在郊外潇洒地穿梭,正在他得意的兴头上,几个和他年龄相仿的孩子拦住他,强硬地命令他下车。一个孩子一把把他的山地车夺过去,  相似文献   

5.
初中四年,我一直是他的班主任,在我的眼中,他是一个不求上进、纪律涣散、学习成绩“瘦骨嶙峋”的学生。最让我头疼的是,他在我面前表情“麻木”。每次找他谈话,不论是“暴风骤雨”地批评,还是“和风细雨”地引导,他的眼睛都是盯着某个地方,  相似文献   

6.
所谓冈田将生的魅力点,我觉得应该是没有什么魅力吧(笑)。开玩笑的不好意思,其实因为他太天真了,所以忍不住就想戏弄戏弄他。虽然他有许多弱点,但是这脸蛋的确是真心帅。这次他的表现真的非常棒。有一点让我觉得非常好的是,他是那种“普通孩子”的感觉,也就是说他拥有丰富的感情,是个非常温柔的孩子。  相似文献   

7.
小丑     
小丑有了一个梦想了,以前他没有过的,所以他想有一个。他希望那些专程来看他表演的人们,都能记得他的名字,那将会是多么让他自豪的事情呀。小丑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细细,这是他自己给自己改的。自从成为小丑的那一天,他觉得自己的所有都变细了,细得可以这样轻易地跳上钢丝。他常常恍惚起来,这是钢丝吗?这样宽广啊,他觉得那是好看的铁路,宽阔的磨得发光的铁轨的铁路。小丑开始上了瘾一样喜欢走钢丝,他小心翼翼地走,摇摇欲坠地做一个又一个华丽的动作。台下爆发出惊叫与欢呼,小丑觉得大家都陌生地喜欢着他。在绚丽的灯光下,他时常幻想人们大声呼喊起他的名字来,细细,细细…然后他开始笑了。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普遍激励,是他恪守的育人方略:无私奉献,追求至善,是他遵循的做人准则;以身示范,关爱师生,是他展示的人格魅力。他就是荣膺全省优秀校长桂冠的信丰县政协副主席、信丰中学校长肖承洪。  相似文献   

9.
他是“草根音乐人”、他是“灵魂的歌者”,他,就是陈楚生。怀着一颗爱音乐的心,他走到现在。专辑《瘾》是他最近的大作,全新的突破一定会让你有不一样的感觉。  相似文献   

10.
擀面杖     
我父亲作为一个长于西画的画家,特别喜爱中国民间的“俗物”,擀面杖是其中之一。他搜集的擀面杖,多半来自乡间农户,木质、长短和粗细各有不同,他对它们没有特别的要求,他的原则是有意思就行。当他有机会去农村的时候,他喜欢串门。那时主人多半是好客的,他们通常会大着嗓门邀他进屋。他进了屋,便在灶台、水缸、案板之间东看西看起来。  相似文献   

11.
陈成杰是去年插班到我班的。刚报到时他很不情愿来,我问他叫什么名字,他把脸扭到一边,由妈妈代答。我翻看他的学生手册,成绩是自己用笔改过的,我问,“这是谁改的?”他口气很硬:“反正不是我改的!”我出一道简单的连线题,让他做做,他却蛮横地说:“这些老师没教过,我不做!”  相似文献   

12.
擀面杖     
我父亲作为一个长于西画的画家,特别喜爱中国民间的“俗物”,擀面杖是其中之一。他搜集的擀面杖,多半来自乡间农户,木质、长短和粗细各有不同,他对它们没有特别的要求,他的原则是有意思就行。当他有机会去农村的时候,他喜欢串门。那时主人多半是好客的,他们通常会大着嗓门邀他进屋。他进了屋,  相似文献   

13.
普罗科菲耶夫生于1891年,1917年起侨居国外,1932年回到苏联,逝于1953年。他创作上的特点使他在苏联享有盛名。他的生活是一帆风顺的。生于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农艺师,母亲是音乐爱好者,普罗科菲耶夫最初就是跟他的母亲学习音乐的,后来跟格里埃尔学习过。九岁时他创作了《巨人》儿童歌剧,脚本是自己写的,角色是他自己想出来的。  相似文献   

14.
民子是含着笑离去的。 在他离去前,同学们来看他,给他送来了许多鲜花,把他的小卧室装扮得繁花似锦。民子虽然是个男孩,但喜欢花,家里的花花草草都是他管理的。一个多月前,他又买来一盆仙鹤来,圆润厚实的叶片间,一朵朵霞光般的花朵,确实像一只只展翅欲飞的小鹤。  相似文献   

15.
金钟 《今日中学生》2007,(11):33-34
那时候,男孩是一个普通的学生,他整天沉溺于画画,成绩平平。在老师眼中是“差等生”,最可恶的是,他整天做着他的画家梦。  相似文献   

16.
杨伟元 《班主任》2014,(12):46-47
养成一种习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改变一种习惯,也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学生做事磨蹭,大致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有的孩子是天生的慢性子,你着急,他不急;你催促,他慢条斯理;你训斥得凶了,他干脆就罢工不做了,这样就达不到教育的最初目的了。倒不如多给他一点时间,为他搭建台阶,一步一步地让他慢慢来,别人花一小时能做完的事情,他花两小时做完也是成功。  相似文献   

17.
冒竹蕴  孙皓 《辅导员》2014,(17):50-51
瞧!站在你面前的是一个“帅小伙”,他眼睛大大的,眼神里流露出一种小男孩特有的机灵劲儿。他的脸黑黑的,姥姥说他“掉在地上找不着”,他便抿抿嘴,眼珠子一转,说道:“黑是健康色嘛!”一句话说得姥姥哑口无言。他是谁呀?他就是我六岁的弟弟。  相似文献   

18.
我与藏策是忘年之交,说来我们正好认识20年了。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时他只有20几岁。后来,他送给了我一本他那时出版的介绍文学的精神分析学思考的小册子,我读后。觉得他很善于吸收和应用国外新的学术思想,便建议他读一些语言符号学的书籍。我的初衷。是让他把符号学理论与对中国文学的研究结合起来,他是学文学的,又有研究精神,有这个基础,也就有这种可能。不久,他对我说,他读了一些。但是没有怎么读进去。我后来去法国工作了几年,到我回来后与他见面时。发现他对符号学不仅有了浓厚的兴趣,而且所知甚多,并且在文学方面已有所思所想。他催促我将法国符号学著述的翻译工作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19.
小超,是一个令我束手无策的“打架王”,他极有个性,脾气暴躁而且倔强,好打抱不平,软硬皆不吃。校内如有打架事件发生,他往往是一个主角,自然就成了全校有名的“棘手人物”,老师和同学眼中的“坏学生”。对于他,我经常是三天一大教育,两天一小教育,可任凭我怎么教育,他仍然是我行我素。我恨得咬牙切齿,觉得他真是无可救药了。  相似文献   

20.
《母婴世界》2013,(10):10-10
中秋节过后,很快便是重阳节。很多人会问,重阳节与育儿、孩子有什么关系呢?深思其意,关系莫大。于我看来,一年一度的重阳节也是敬老节,启蒙之时,灌输“敬老”观念,对他而言,也是一种爱。“爱护老人、也是爱护将来的自己”,假若他把“敬老”传承下去,爱将延续,他的子孙也将继承传统,善待他,他的晚年将得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