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集宁师专学报》2018,(2):109-112
幼儿教师是教师体系中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他们肩负着"教育者"和"养育者"的双重角色。新入职的幼儿教师,在角色的转变过程中,面临着许多第一次,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冲突。该文阐述了新入职幼儿教师在其角色内冲突和角色间冲突下产生的角色认知不清、丧失工作热情、产生错误儿童观、追求功利化结果等认知失调现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缓解新入职幼儿教师角色冲突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们大家都知道,幼儿期的幼儿喜欢游戏,幼儿会对周围的人和社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角色游戏的产生具有一定的社会必然性。角色游戏是指幼儿通过想象和模仿创造的一种与社会中的角色比较相似的角色扮演游戏。比如说:中心医院游戏、商店游戏、理发店游戏等等,角色游戏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研究角色游戏的内涵,分析出角色游戏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高校中,辅导员属于管理队伍、教师队伍的组成部分,辅导员工作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业等会产生较大影响,关系到学生发展与成长。当前高校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角色作用出现了困境。这种困境的出现,无论是对于学生工作的开展,还是对于学校工作的落实,抑或是对于辅导员个人发展来讲,均会产生比较明显的不良影响。因此,文章通过社会角色理论,探讨辅导员的角色失调、角色冲突、角色负荷等问题及产生的原因,通过制度管理、环境优化、指导帮扶等对策,突破当前辅导员角色作用发挥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教师职业倦怠已是不争的事实,研究者对此进行了多方面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社会比较与生活如影相随,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社会比较可分为相似比较、向上比较和向下比较。在比较过程中,会产生认同效应和对比效应。本文试从社会比较理论的角度来分析社会比较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发展影响教育的发展,教师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会对学生以及整个教育的发展产生影响.教师隐喻和教师社会角色都是教师的“代名词”.传统的教师隐喻比较古板地反映教师扮演的社会角色,而当今的教师隐喻能反映出更适合教育发展的教师社会角色,教师社会角色的这一变化将促成整个社会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6.
许海文  朱晓容 《教学研究》2007,(4):323-325,329
教师职业倦怠已是不争的事实,研究者对此进行了多方面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社会比较与生活如影相随,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社会比较可分为相似比较、向上比较和向下比较.在比较过程中,会产生认同效应和对比效应.本文试从社会比较理论的角度来分析社会比较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教育惩罚不能产生预期成效的原因,主要在于一些教师对教育惩罚的内涵、机制和惩罚者角色等的认知比较模糊。基于教育独立性的思考,本文提出教育惩罚是学生有意义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和机制以尊重生命的自主发展为前提,还承载着道德教育诉求,教师在教育惩罚中扮演着平等参与者、专业监督者和反思学习者等角色。  相似文献   

8.
当观众无法认同角色时,证明角色设计是失败的。角色认同是观众与故事中的角色产生情感共鸣的基础,在设计角色时要尽可能多地将历史、故事和视觉场景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从一个角色转向另一个或多个角色的现象,称为角色转换。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会产生不同的角色转换。小班幼儿年龄小,极易受外界影响,他们在游戏中往往看到别人玩什么,就跟着玩什么,因此他们的角色意识不强,角色扮演不稳定,常常产生无目的的角色转换;中班幼儿的模仿能力较强,有初步的角色意识,但仍容易受外界影响而引起角色转换;大班幼儿的角色意识强,角色扮演逼真,游戏目的性、独立性强,大多发生有目的的角色转换,会产生双重角色。引起幼儿角色转换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社会角色理论对青少年网络游戏行为的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少年是热衷网络游戏的主要群体,网络游戏自身的逼真性、多元性、互动性和虚拟现实性对青少年产生极大的吸引力,从而对青少年的角色社会化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有助于在角色扮演中克服角色紧张、进行角色定位、促进角色社会化,增强自我意识与合作精神;另一方面容易导致青少年角色认知不清,产生角色冲突,引发人格的自我同一性,影响正确角色观念的形成.社会角色理论是一种以角色概念为核心的解释人类行为的研究取向,强调在社会互动过程中个体角色行为的形成和完善,基于此理论对青少年网络游戏行为进行有效的匡正,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团队旅游者“角色移植”是和其社会角色的转变分不开的,处于在旅游团是临时性、松散性群体的条件下,拿永久居住地的社会角色来应对新环境下的角色产生的特殊现象。针对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导游员应完善自我知识,加强与旅游者的了解与沟通,有针对性的开展个性化服务,化解角色移植给导游工作带来的困难。  相似文献   

12.
一、校长应能良好地树立"角色 期望" 校长在学校这个系统中,占有一 定的位置,并且属于高层次的"中心 位置"。这就说明他在教师中有着 "角色位置",教师则处于反位置,即 "角色伙伴"。当这种角色位置确定 以后,双方就产生了角色期望。 "角色期望"的产生是双方面  相似文献   

13.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幼儿之间能产生的社会交往行为比较有限,并不利于教师对他们进行行为引导。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游戏,模拟社会交往并获得生活印象的一种教学游戏,进行角色游戏时幼儿之间将出现相当多的社会行为,这很好地弥补了课堂幼儿社会行为呈现不足、引导不利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吴友娟  苏姝 《成人教育》2013,33(7):54-55
良好的团队三维角色水平能使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得到有效发挥,从而产生良好的团队绩效。文章以团队三维角色理论为依据,通过数据分析,分析了高校科研团队角色倾向,这将在高校科研团队的角色配备、团队构建中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为高校辅导员队伍中的主体,"80后"辅导员因其特殊性在工作实际中面临着由角色模糊、角色冲突、角色心理素质不佳、角色压力等造成的角色困境,这势必会对辅导员个人发展、高校的正常运作和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辅导员角色调适就尤为重要和必要,其调适主要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校专任青年女教师在社会中承担着教育者、研究者、知识分子的角色,在家庭中承担着女儿、媳妇、妻子、母亲的角色。对于精力有限、承受能力差的青年女教师来说,多重角色集一身产生的压力不可避免。持久超负荷的压力会严重影响青年女教师的家庭和睦和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最终导致角色崩溃。问题解决的关键是抓住产生问题的内因和外因。采用内外结合的方法,由社会、学校、家庭以及个人等多方面形成合力,从而有效地消解青年女教师的角色压力,实现压力向动力的积极转化。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身兼多重角色,面对多方面的角色期待,产生了多种角色冲突,这对辅导员个人发展和学生工作产生了直接影响。学校需减轻辅导员的角色负担,辅导员自身也要不断进行角色调适,增强角色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8.
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冲突及其调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时期辅导员身兼多重角色,面对多方面的角色期望,产生了多种角色冲突,这对辅导员个人发展和学生工作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学校需减轻辅导员的角色负担,辅导员自身也要不断进行角色调适,增强角色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9.
角色分立是造成集体分立的一种重要形态,而角色以其关键性群属为产生分立的关键因子,这种关键性群属使角色产生差异性关联并强化之。强化总是通过操控其他群属成长机会,或消解角色的流变,或加速差异性群属的成长,进而垄断角色成长机会,而试图阻止角色的转换发生。角色的认可包括对自我角色的认可、对分立对象的认可、对分立制度的认可,由于三种认可形成不同的重叠错动关系,共同对角色分立产生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动画角色设计是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中的核心课程。由于动漫产业的不断发展,对动漫专业人才产生更高的要求,从而对动漫教育提出挑战。现阶段,由于我国动漫教育发展较快,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部分院校在动漫核心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方面比较滞后,忽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针对动画角色设计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力求为动画角色设计教学,探索出更加有效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