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本功训练是任何一项舞蹈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具有扎实的基本功是优秀舞蹈表演者的共性,因此分析舞蹈表演,尤其是民族民间舞的基本功训练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围绕着民族舞的基本功训练展开分析,探究当前基本功训练都有哪些内容,基本功训练对于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的重要性,阐述基本功训练为培养民族民间舞蹈表演人才带来的优势及影响和产生的效果,以期进一步完善民族民间舞蹈学习,为更多的学习者提供借鉴,从而促进该舞种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舞蹈》这门课程作为高职高专幼教专业的必修课程,在全面发展学生素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中显得格外重要。而探索如何将《舞蹈》这门课程中的人文教育渗透到教学当中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实践训练就成为了我们需要不断探索的主题。藏族民间舞作为《舞蹈》课程中第一门民族民间舞蹈,与欧洲的芭蕾舞,中国古典舞身韵有所不同的地方在于藏族民间舞是开启学生对我国独有的56个少数民族民间舞蹈广阔领域的第一把开门锁。因此对于藏族民间舞的人文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甚至比藏族民间舞动作元素的训练还更值得我们去研究。要在研究中摸索出更有利于教学的方法,为高职高专幼教专业学生的民间舞学习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舞蹈》这门课程作为高职高专幼教专业的必修课程,在全面发展学生素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中显得格外重要。而探索如何将《舞蹈》这门课程中的人文教育渗透到教学当中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实践训练就成为了我们需要不断探索的主题。藏族民间舞作为《舞蹈》课程中第一门民族民间舞蹈,与欧洲的芭蕾舞,中国古典舞身韵有所不同的地方在于藏族民间舞是开启学生对我国独有的56个少数民族民间舞蹈广阔领域的第一把开门锁。因此对于藏族民间舞的人文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甚至比藏族民间舞动作元素的训练还更值得我们去研究。要在研究中摸索出更有利于教学的方法,为高职高专幼教专业学生的民间舞学习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民族民间舞课堂教学进行分析与探讨,民族民间舞每一个特有的动作姿态无不受其特有文化的烘托,并与其特有的审美情趣相关联.因而在舞蹈教学中,只有把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与舞蹈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舞蹈,在表演时不仅能展现优美的肢体动作,还能表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提高教学质量;而民族民间舞蹈作为历史文化的传承重要因素,应该得以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5.
风格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灵魂所在,因此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角度来看,让学生掌握各民族地区舞蹈的风格韵律使核心任务."短句"教学,是在元素教学与组合教学之间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重要一环,所以教师提高对"短句"教学的重视是尤为重要的.通过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风格课、短句教学的分析,阐释"短句"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风格课教学中的价值和作用,并提出"短句"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主要分为这样几个阶段,即开法阶段、训练巩固阶段、能力提高阶段和综合表演阶段.因为,教师需要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行课过程中就势必经过元素训练--短句训练--组合训练这样一个过程."短句"一般以两个八拍至四个八拍的长度为一个句子,在一段音乐或节奏的配合下,经过科学选择的若干动作串连和组织起来的一种短小的训练形式或表演形式.它是"组合"的最初阶段,具有短小连贯、自由灵活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在新时期教育改革背景下,中职舞蹈表演教学中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面临着创新的需要,而推动教学方式创新设计则是落实教学目标,提升学生舞蹈表演专业素养的必然选择。基于此,本文从中职舞蹈表演教学中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实践入手,从多角度对教学方式的设计提出建议,并具体分析结合语言讲解、直观感知、身体训练和实践活动而形成的教学方式,以及这些教学方式的应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民间舞每一个特有的动作姿态无不受其特有文化的烘托,并与其特有的审美情趣相关联。只有把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与舞蹈教学紧密结合,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舞蹈,在表演时不仅能展现优美的肢体动作,还能表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随着舞蹈艺术在音乐表演中的比重不断加大,音乐专业的舞蹈教育受到各高校的重视.采用多种研究方法论述芭蕾舞、中国古典舞、中外民族民间舞蹈和现代舞的特点、训练体系及其在音乐专业应用中的特殊性,达到不断完善音乐专业的舞蹈形体课教学,培养高素质、综合型的音乐表演人才之目的.  相似文献   

9.
李霞 《华章》2010,(33)
任何一门艺术的形成都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的民间舞蹈艺术亦是如此.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各民族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舞蹈.我国的民间舞蹈种类有上千种之多,在这些丰富的民间舞蹈中,由于各族人民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宗教信仰、所处地域环境的差异,形成了形式纷繁、风格迥异的歌舞艺术.一个民族的舞蹈涵融着本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体现着一个民族特有的心理特征,民间舞每一个特有的动作姿态无不受其特有文化的烘托,并与其特有的审美情趣相关联.只有把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与舞蹈教学紧密结合,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舞蹈,在表演时不仅能展现优美的肢体动作,还能表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通过对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分类和民族民间舞蹈涵盖的内容进行剖析,并结合当前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与舞蹈教学结合的现状,提出了剖析舞蹈动作体态、姿态的由来、了解舞蹈发源地的民俗文化,感受民族审美意识、舞蹈教育中充分重视结合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掌握获取民族民间舞蹈发展最新动态的手段、抓住典型动作示范,提高动作的完美性等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与舞蹈教学相结合的措施.旨在为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族民间舞》是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音乐表演专业本科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对舞蹈学专业的民族民间舞课程进行多方面改革,可以使教学更加适应地方院校舞蹈学专业的特点与特色.促进学生舞蹈能力和舞蹈素养的提高.本文立足教学实际情况,简述了《民族民间舞》课程内容改革的中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几点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中融入了我国劳动人民多年以来的智慧以及生活阅历,是历代劳动人民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传统的民族特色和历史的厚重感。民族民间舞的教学当中,应该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深刻理解舞蹈精髓的基础上,对舞蹈有全面的把握。本文详细讨论了民族民间舞教学模式、教学风格及训练重点,旨在为今后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姜莹 《考试周刊》2011,(58):227-228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丰富多彩的舞蹈。舞蹈类院校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课中就包括各民族多种多样的舞蹈元素。民间舞课在一个舞蹈专业院校的课程中是一门基本训练课,它的任务主要是通过较系统的、少而精的教材.配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提高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与控制力.以适应民间舞各种动律的要求,并准确地掌握和体现各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韵律。  相似文献   

13.
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目的应是在基础性训练的基础上,使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民族民间舞蹈的动作、风格以及表演,更可以在此过程中掌握相关民族民间舞蹈特点的技术技巧.在学生的素质方面、节目的安排上,如果缺少技巧是不可取的.因此,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加强技术技巧的训练已成为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4.
赵幼珍 《幼儿教育》2012,(Z3):17-20,37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舞蹈教育通常以基本功训练、三大民间舞、幼儿舞蹈为主要内容。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舞蹈教育要采用适宜的策略,以促使他们具备一定的舞蹈素质和能力,掌握一定的舞蹈素材,掌握幼儿舞蹈表演、创编与教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族民间舞是我国舞蹈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为了进一步促进普通高校民族民间舞的发展,应当在形成特有教学风格的基础上,完善复合的教学体系,以传承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为最终目标和使命。本文从普通高校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现状和普通高校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具体实施中的新思维两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背景下,高校舞蹈表演教学迎来了极具创新性的要求,深入推进了教学改革,翻转课堂这一理念的应用也更加广泛。而在民族民间舞教学中通过翻转课堂的应用,结合网络资源示范重点教学内容,能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强,有利于教学质量及效率的提高。本文就舞蹈表演专业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的策略展开研究,以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民族民间舞在舞蹈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要想完成高质量的民族民间舞,不仅要经过长期的训练,还要了解民族民间舞的文化特征.我国是一个拥有着众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的舞蹈发展都有着其历史和过程.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已成为现今文化艺术界最重视的问题.民间舞蹈源于民族文化,民族民间舞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有着罕见的生命力.在长期的社会生产过程中,各民族民间舞蹈逐渐地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民族风格.随着时代的变迁,它在不断发展和变化,正是这种顽强的生命力使得民间舞经受住了考验,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18.
辛平 《青海教育》2011,(6):31-32
民间舞,在舞蹈专业院校的课程中是一门基本训练课。它所担负的任务是通过较科学、系统的,少而精的教材配以生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身体各个部位解放松弛方面得到必要的训练,以适应各种动律的要求,并使之具备掌握和体现各种民族民间舞蹈风格的基本能力。民间舞作为课堂训练课程已有二十多年了,教材、教学方法都在建设和发展中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重视与好评。实践证明,民间舞训练是培养较全面的民族舞蹈或舞剧演员的一门必修课。下面就民间舞蹈的教学方法谈一点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9.
美是一切艺术的本质特征,也是舞蹈艺术的精华,舞蹈失去了美的基本特征,也就失去了它的基本品格。舞蹈美感是对舞蹈艺术的审美感受,是进行审美活动的基础,舞蹈创作、舞蹈表演和舞蹈欣赏都离不开舞蹈美感。中国民间舞有着民族特有的美感特征,作为舞蹈教师,应该重视对民间舞美感的探究和领悟,使民间舞舞蹈教学真正适应舞台表演的需要,适应舞者自身和观者身心愉悦的精神满足的需要,进而适应艺术传承和创新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民族民间舞是一门比较难掌握的专业,她独特的民族风格、韵律体态,是在学习中不能马上就掌握的。表演者必须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基础与地道的表演风格特色,才能够在表演的第一时间里,把这些要素准确无误地表现出来。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学习到舞蹈的精髓与要领,才能更好的掌握民族民间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