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6 毫秒
1.
《灯下漫笔》这个题目是颇有深意的。鲁迅曾有“将偶然的感想 ,在灯下记出” ,然后成一本名叫《夜记》的书的设想。先生为什么偏爱“夜”呢 ?他曾说过 ,“因为白天人人之间各有一道高墙 ,大家的心无从相印” ;又说 ,“人的言行 ,在白天和黑夜 ,在日下和灯前 ,常常显得两样 ,夜是造化所织的幽玄的天衣 ,普覆一切人 ,使他们温暖 ,安心 ,不知不觉的自己渐渐脱去人造的面具和衣裳。”可以说 ,当鲁迅在黑夜、灯前 ,独自面对“赤条条”的“自我”时 ,他便开始写散文了。因此 ,这个《灯下漫笔》就是作者更多也更直接地说出鲁迅真正所想 ,显示只属于…  相似文献   

2.
半夜里我起来上厕所,看到儿子房间还亮着灯,我看到他正全神贯注地盯着电脑,手不停地按着鼠标.当时我觉得他看电脑的表情怪怪的,什么东西让他这么着迷了?  相似文献   

3.
月初骤然降温,刮起了不大但阴冷的风,大片沉寂的墨色在愈深的夜里涌动。校门口的路灯显得清冷,灯下有我所熟悉的身影。佯作淡定不惊地走到他前面,看着他,听过他的话之后,突如其来的悸动包围着我小小的心脏。  相似文献   

4.
月下漫笔     
今夜,夜凉如水,月白风清,月儿的光却是柔柔的。涵容在这种无可言喻的半明半暗的夜里,那会是一种怎样的心境?天空的那片月光,地上的这种沉寂,这个了无声息的夜,这个静谧的夜。窗口处斜射进缕缕的光,使黑暗的小屋罩上了一种朦胧的色彩。孤独的夜,孤独的心。我像小船一样在寻找港湾。“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家是我温暖的避风港。母亲无微不至地关心我;兄弟姐妹之间互相体谅,帮助,团结。我们一家虽然只靠父亲一人的收入维持生计,日子艰辛,但仍是快乐的,家中始终是暖意融融的。时维九月,夜凉如水,我心如水,故乡啊!“露从今夜白,月是…  相似文献   

5.
青色的醇朴沉淀在越城的河里,先生提着胆剑早已走远了,却已然留下了路。他的笔是投枪,是匕首,是越人的胆剑,而拿笔的我却忽地怯懦了——鲁迅,只因是鲁迅。我的生命还没有攀上先生的高度,仰视——只有仰视,仰视那道支起一个面庞、支起一个“鲁迅”、支起一个民族的精神的横眉。  相似文献   

6.
一、石破天惊的批判力量 日本作家增田涉在《鲁迅的印象》中这样记录鲁迅先生灯下写作的情景:  相似文献   

7.
鲁迅是杂文的一面旗帜,聂绀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继鲁迅、瞿秋白之后,在杂文创作上成绩卓著、影响很大的战斗杂文大师。杂文大家夏衍在《杂文复兴首先要学鲁迅》(《新观察》1982年第24期)中,说他自己写杂文“先学鲁迅,后来是学绀弩,绀弩的‘鲁迅笔法’几乎可以乱真。”当我们把鲁迅先生的杂文《灯下漫笔》(高中语文第三册)与聂绀弩的《我若为王》(第二  相似文献   

8.
鲁迅对世之愤,从小就已种下;我们对鲁迅之愤的认识,从小就已开始;如今教授鲁迅的文章,无非以愤系之。对于《灯下漫笔》一文,我作这样解读,大致思路为:  相似文献   

9.
夜色如歌     
我说不清为什么夜里老是睡不着,也许正是因为睡不着,我才真正领略到了夜色如歌。 最美的夜莫过于明月之夜了。明朗的夜空,高悬着明净的月儿,明净的月儿给大地涂上乳白的月光,乳白的月光照亮了独自漫步的我,独自漫步的我在这静谧的海洋中自由自在地遨游。 在这样的月夜里,如果有风,那一定是柔情如水的。她轻拂着我的头发,轻抚着我的身躯,就像我梦中  相似文献   

10.
永远的吟者     
你从遥远走来,诗歌展现着你的风采;我向诗歌奔去,你牵动着我的情怀——一皎洁的月光下留下了你独酌的身影,静夜里只有你凝望着明月,思念着故乡。纵然你背负着“诗仙”的盛名,纵使你走遍了山川河岳,一路高吟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你还是一个孤独的流浪  相似文献   

11.
我曾多次阅读鲁迅的《灯下漫笔》。每一次读,心头就像压着一块石头,感到一种无法排遣的悲哀。我想,让我对中学生讲解这篇杂文,我该怎样讲呢?我应该讲,鲁迅将思想、情感、形象和逻辑高度统一,将科学分析能力和艺术想象能力高度统一,揭示当时中国社会的危机,民族性的异化,存在的荒诞,以期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把严谨的  相似文献   

12.
    
你将一季节照亮我看见你用圆缺的步伐载着淡淡的哀愁从故乡蔓延到异乡水一样的夜里谁在无语谁在吟唱那最后的守望者只有我和你心绪静静流淌月光浸满我的双眸道一声你好秋天又回来我的思念还在路上只留下一片皎洁让我慢慢思量月@鼓金玲$湖南桃江一中凤凰文学社~~  相似文献   

13.
《灯下漫笔》发表于二十年代,反映了鲁迅对中国封建社会本质的深刻理解。在改革、开放的年代。本文具有批判崇洋媚外的积极现实意义。在表现手法上,杂而不乱,婉转含蓄,论证周密,重视形象化的描写,体现了鲁迅杂文的美学特色。  相似文献   

14.
月光     
天空没有一丝一缕的月光.只有那鲜艳的舞台灯光照着他手上一根根的汗毛,亮得刺眼.巨大的音响隆隆地充斥着他的耳朵.是啊,这么多灯,要那月亮也是多余.他在热闹的人群中配合地笑笑,觉得自己也是多余. 月亮悄然移动,从黑漆漆的云中钻出,他看到了那一泻千里的月光.可它美得格格不入,于这舞台,它仍是多余.他缓缓站起,悄悄地离场.  相似文献   

15.
《灯下漫笔》是鲁迅的杂文名篇,其思想深刻、语言极富表现力,但高中生解读文本有一定难度.如何教授这篇有难度、有深度的文章,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教学难题.一次校级公开课活动,我有幸听了一堂同事执教的《灯下漫笔》.在现场观摩中,师生的表现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如何做到难文简教,如何做到长文短教,我觉得应该在这些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16.
月光     
今夜美丽的月光你看多好照着月光饮水和盐的马和声音今夜美丽的月光你看多美丽羊群中生命和死亡宁静的声音我在倾听这是一支大地和水的歌谣月光不要说你是灯中之灯月光不要说心中有一个地方那是我一直不敢梦见的地方不要问桃子对桃花的珍藏不要问打麦大地处女桂花和村镇今夜美丽的月光你看多好不要说死亡的烛光何须倾倒生命依然生长在忧愁的河水上月光照着月光月光普照今夜美丽的月光合在一起流淌月光@海子  相似文献   

17.
鲁迅自己坦言,他的文章只有过了三十岁的人才能懂。所以,教鲁迅的作品,对于我这样一个尚未到而立之年的青年而言,总觉得惴惴。年少的时候,被人教着一个个鲁迅的故事;年长了,变成教人一个个鲁迅的故事。但这么多年下来,总觉得缺失着什么。尤其是看到听课的人  相似文献   

18.
盛夏的果实     
当你注视的眼真的漠然,我的心竟如玻璃般碎了,含泪想起远方的沙丘,比蝴蝶永久……夏夜静呵!星星从云花中探出头,月光如细雨般落下来,小路在梧桐的阴影下躺着,没有人在上面走。凉风顺着窗户吹进来,轻轻拍打着浅蓝的风铃。风车开始转动,带着茉莉的香气。笔尖落在信纸上的最后一笔,抬头一望,已是十二点过了,月光不知什么时候进了窗,淡淡的。我很疲惫,是那种漫长思念之后的疲惫,我熄掉灯,却全无睡意,我只能在这样的夜里静静地想你,不知你是否也站在窗前,谛听着我的思念。当金色的秋叶在渐渐的寒气中炫耀生命里最灿烂的颜色时,我们相识了,于是淡…  相似文献   

19.
漫步在月光下,听着家家户户传出来的骰子声,看着沙滩上情侣们赏月的悠然自得,我无法让自己陶醉——在这样一个盛满欢笑的节日里,月儿啊,此时此刻,你是否也同我一样牵挂着那个独臂的男孩,还有那流泪的篮球。放任思绪在夜里展翅翱翔,我紧抓住记忆的尾巴,回到那个弥漫着月光的夜晚……那天,很冷。  相似文献   

20.
灯下漫笔──鲁迅谈读书蔡峰云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主张及提倡博览群书,以利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拓宽胸怀、增长才干,实现为祖国效劳的宏愿。鲁迅先生于1927年7月16日在对广州知用中学同学们讲《读书杂谈》时说:“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不专业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