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呢? 一、创设兴趣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 我在教《24时记时法》时,首先出示一个3时的钟面,说: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时候.老师在做什么吗?生1:在批改作业;生2:睡觉。我接着说,老师凌晨 3时在睡觉.下午3时在批改作业.那现在到底指的是哪个3时.清楚吗?  相似文献   

2.
张营 《山东教育》2002,(16):37-37,38
一、情境导入电话铃响。师:对不起。电话铃响了,我去接一下电话,请稍等。师:喂。您好。请问找哪位?啊。是李老师呀,我就是。您找我有什么事吗?今天下午到教委参加班主任培训,是这样吗?好的,我知道啦,谢谢您。再见。师:同学们,刚才老师接了个电话,你听到老师说什么了吗?生:我听到老师说今天下午要到教委参加班主任培训。师:你听得真仔细。那在老师打电话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生1:我发现老师很有礼貌。师:那我说了什么,你觉得很有礼貌?生1:开头说了“您好”,最后还说“再见”。师:你听得很仔细,说得也很明白。…  相似文献   

3.
1.创设情境呈现问题 在新知的导入或一节课的起始环节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而学生的好奇心往往来自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因此,教学伊始,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并利用问题情境呈现数学问题。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可先出示1、1、1,问这3个1相等吗?然后在1后面添0成1、10、100,现在还相等吗?  相似文献   

4.
薛志兰 《陕西教育》2010,(12):51-51
一、给学生创设生活情境,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新课程倡导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之中去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应用知识。听过一节教学“百分数应用复习”的公开课.教学片段中。教师首先出示课件:少年的头高一般占身高的14.28%。师:你们想知道自己的头高都一样吗?请算一算吧!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用“情境启导”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动手操作和大胆想象,激发学生说的愿望,训练学生说话,做到完整、连贯。2.在提高学生听话、说话能力的同时,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教育学生要爱护树木,初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重点:训练学生说话,做到完整、连贯。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明确要求。出示实物:一棵种在花盆里的小树。师:小朋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客人,她是谁呀?生:一棵小树。师:你能说说这棵小树长得什么样儿吗?生:这棵小树枝干是细细的。生:这棵小树身上的树叶是嫩绿…  相似文献   

6.
史湘云总是不让她的耳朵和嘴闲着,她每天一边忙着搜集各种外界传闻,一边忙着把这些传闻尽快散布出去。 她问惜春:“你读过《西厢记》吗?” 惜春说:“没读过,迫我知道这本书很红,很有名。”  相似文献   

7.
20 0 1年 11月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学研讨会”在深圳举行 ,会上有 5位教师为来自全国 38个实验区的上百名教师做了观摩课。其中 ,来自浙江宁波市实验小学的崔丽霞老师执教的是实验教材第一册讲读课文《雨点儿》。崔老师上的是这篇读讲课文的第一课时 ,在这节课中 ,学生需认读 12个生字。上课伊始 ,崔老师首先出示富有动感的美丽画面并配之富有感染力的描述性语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看见这个画面 ,你们不想说点什么吗 ?”待学生畅所欲言、说得兴致勃勃之时 ,崔老师一句“想知道课文讲些什么吗 ?想知道就自己…  相似文献   

8.
史湘云总是不让她的耳朵和嘴闲着,她每天一边忙着搜集各种外界传闻,一边忙着把这些传闻尽快散布出去。她问惜春:“你读过《西厢记》吗?”惜春说:“没读过,但我知道这本书很红,很有名。”  相似文献   

9.
《树叶画》是九义教材第三册的一篇说话训练。上此课时正值初秋时节,教学中我们依据“玩玩———做做———说说———夸夸”的思路设计本堂说话课。课前准备:老师组织学生到校园附近拾落叶,一边认识各种树叶的名称和形状。一、赏画揭题1.一上课老师说:“小朋友,老师收到了一份秋姑娘送来的礼物,大家想看看吗?”(出示六幅树叶画请学生欣赏)老师问:“这些画漂亮吗?你发现这些画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这些画都是用树叶拼成的)2.老师小结:“原来用各种各样的树叶也可以拼贴成画。我们给这样的画取一个什么名字呢?”(树叶…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程改革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科学,培养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我们在创设有趣的课堂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等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一、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磁铁游戏》这一课时,就采用激趣导入的方法,以学生感兴趣的魔术导人课堂教学。我说:“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魔术表演?老师给你们表演一个魔术好吗?”学生顿时兴奋起来,我让学生先看看我准备的道具:一个可爱的小玩具、一块硬纸板。“来,谁愿意把这个玩具放在这块硬纸板上试试,看看它能不能放稳?”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如何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呢?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教学的《太阳》一课可以让我们得到不少的启迪。  相似文献   

12.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冰臼照片。 师:这是哪儿?对,这是咱们福安的著名景点冰臼,去过吗?  相似文献   

13.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师: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在生活中,你分过东西吗? 生:分过。师:老师想请你们帮我分分东西。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9块月饼和3个盘子)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谁能解答? 生:把9块月饼平均放到3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几个? 师:你是怎样分的?  相似文献   

14.
谭安平 《成才之路》2014,(21):55-55
在教学中创设适合生物学习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对生物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生物学思想,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和良好个性的发展。下面,我谈—谈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一、运用生物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实验演示或学生实验操作创设问题情境,具有真实、直观的特点,这种问题情境的创设在生物学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学习“植物的矿质营养”这一内容时,首先从一个实验观察引入,请学生观察用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培养的植物,问:“它们在长势上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土壤浸出液的植物长得好?”引出植物要生长得好,需要吸收土壤中的矿质元素,从而提出课题。二、利用故事情节的悬念创设问题情境 悬念与认知是协调的,它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诱导着学生去分析、讨论与思索。在学习“基因的分离定律”这一内容时,我讲了名人萧伯纳的一个有趣故事:萧伯纳本人相貌不太好,但头脑聪慧、才华横溢,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力。有一天,一个漂亮的女舞蹈演员向他求婚,说:“如果我俩结婚,将来我们的孩子就能拥有我的容貌和你的才华。”萧伯纳却幽默地说:“如果孩子拥有我的容貌和你的头脑,岂不坏了大事?”同学们想一想,这两个人的说法都有没有可能?可能的概率是多少?从而引入课题。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语文教学新大纲学习研讨活动中,大理市下关四小周艳梅老师执教的三年级习作指导课《写一种水果》,积极创设生活情境,指导学生多角度观察,激发学生作文情趣,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这里选录以下教学片断并作简要评析。犦教学第一步:创设生活情境师:“抓住特点写具体”是我们状物的总要求。为了把西瓜的特点写具体我们一起开个“尝瓜会”,大家通过“赏瓜———尝瓜———说瓜———写瓜”,完成本次习作任务。摆放形状、颜色各不相同的西瓜师生讨论:赏瓜是看西瓜的什么?(形、色)尝瓜是尝西瓜的什么?(味)说瓜是说西瓜的什么…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莉  郑茂苗 《江西教育》2002,(23):24-24
教学是一种教与学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现代教育更加强调学生主动探索地学和教师创造性地教。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呢?1.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据此,在教学中恰当创设故事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学生所喜欢的诸如小动物骑车比赛的故事情境,利用课件将…  相似文献   

17.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我要申冤” 1.导入质疑:孩子们,你们看过《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吗?你们认为大灰狼怎么样?(凶恶、狡猾……)  相似文献   

18.
一天,我在教学《蜜蜂引路》这篇课文时,刚出示课题,就有一个学生站起来问:“吴老师,我想问一下,蜜蜂真的会引路吗?”这一问,打断了我的教学思路,因为我预先设计的是先教学课题中的“蜜”、“蜂”两个生字,再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没想到这小家伙先行一步了。我灵机一动,快速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一问题,并兴奋地说:“这位同学真会学习,把老师的提问抢去了。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话音刚落,同学们就议论开了,有的说蜜蜂会引路的,有的说蜜蜂不会引路,各抒己见。我示意大家停下,说:“同学们,今天,我们针对这个问题,来进行一场辩论赛,认…  相似文献   

19.
吴亚珠 《成才之路》2009,(25):77-78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地上。”读到这段话时,我被深深地震动了,更有茅塞顿开的豁然领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再想想曾听到过一些优秀老师上的令人赏心悦目的好课,其成功之处不正是把学生的情感激发得淋漓尽致吗?虽然我无法达到那种登峰造极的理想境界。但我们应努力使自己的课堂上学生都能愿学、要学、乐学。  相似文献   

20.
古诗文是语言的精华,是一种精炼而有韵律的语言形式,为想象力的培养提供了大量的形象。〈br〉 一、讲述故事,展开想象〈br〉 讲故事是创设教学情境的一种方法。故事最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情感的共鸣和心灵的震撼,这对学生想象力的形成和提高十分有效。例如,教学《咏华山》,当教师把文中的故事娓娓道来时,学生通过聆听故事,头脑中一直积累的与故事有关的表象,会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当教师讲到“他们沿着山路艰难的爬上山顶”时,启发想象:“同学们现在你就是小寇准,站在山顶上你看到了怎样的风景?”这时候,学生可能会讲到:诗的第一句“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的内容:“让我们看到了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或是谈到第二句“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的内容:“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学生想象出了古诗表现的意境,不仅锻炼了想象力,还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教师接着讲故事,同学们闭着眼睛静静地聆听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有的情不自禁地说:“啊,华山太高了!真美呀!”“我真想在华山上唱一首歌!”……这样逐步地引导学生想象,不仅使学生想象出了诗歌表现的意境,丰富了想象能力,对小寇准所咏诗中的情感也感受得更真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