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被誉为西非门户、濒临大西洋的塞内加尔,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教育方面都深深地打上了殖民主义的烙印。但是,非洲是觉醒的非洲,从六十年代起,塞内加尔的五百万人民就处于反帝反殖的斗争风暴之中。独立前,塞内加尔不仅政治、经济,而且整个教育事业完全控制在法帝国主义手里。那时,没有一所学校是塞内加尔本国管理的,更没有一所培养本国师资的师范学校。绝大部分儿童上不了学,文盲占百分之八十,其中妇女和农村孩子占多数。独立后,桑戈尔总统指出:要发展独立的民族经济,就必须培养本国干部。他说,自一九六○年以来,培养本国干部是“一项自觉和坚定的政策目标”。因此,在独立以后,塞内  相似文献   

2.
一、泛非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泛非主义最初起源于来自非洲的美洲黑人后裔之中,后来传到了欧洲和非洲,最后在非洲生根、开花、结果,成了非洲民族主义者反对殖民主义、种族主义的思想武器和进行政治斗争的工具。泛非主义既是一种社会政治思潮,又是一种政治运动。泛非主义的内容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逐步丰富和完善起来的。其中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第一,主张非洲各国人民联合起来,摆脱帝国主义的统治,达到“非洲由非洲人统治”的目的;第二,随着殖民主义的结束,非洲国家必须在经济、政治和社会方面进行改  相似文献   

3.
许多发展中国家在摆脱了殖民主义的统治之后,便开始走上了独立发展经济的道路。不少发展中国家认为,要维护民族的独立,振兴国家并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发展民族经济,使国家富强起来。而要实现国家的富强,首先必须发展教育事业,特别是发展高等教育事业,以培养国家建设急需的科技人才。此外,许多发展中国家对西方的人力资本理论深信不疑,同样认为,在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中,教育不仅对经济具有促进作用,而且对劳动就业也有促进作用,特别是  相似文献   

4.
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在1961年取得了偉大的胜利。截至1961年12月,已經有29个国家先后宣布独立,大約60%以上的土地和75%的居民摆脫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直接統治。但是,目前仍有将近20个国家,大約6000万人口仍处在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统治压迫下。由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者的长期殘酷統治,造成了非洲敎育极端落后的状况。文盲平均占总人口90%以上。現有学齡儿童2500万,其中1700万沒有上学机会。其余的800万儿童即使上了学,能够讀完小学的也  相似文献   

5.
伊拉克位于亚洲西部,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阿拉伯国家。境内的美索不达米亚是公元前三千年古代巴比伦文化的发祥地,即世界四大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公元七世纪,伊拉克成为阿拉伯帝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十九世纪末,在北部摩苏尔地区发现蕴藏丰富的石油资源之后,帝国主义争相侵入伊拉克。一九二○年,伊拉克沦为英国“委任统治地”。一九二一年,伊拉克宣布独立,老殖民主义者又扶植费萨尔反动王朝残酷地压迫和奴役人民。由于长期受新老殖民主义的控制,文化教育十分落后。一九五八年七月,革命人民推翻了费萨尔王朝,宣布成立伊拉克共和国。一九六八年七月贝克尔总统执政以来,坚持反帝反殖反霸、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斗争,民族教育事业也得到了发展。石油是伊拉克的主要资源和经济命脉。但是英、美、法、荷四国资本控制的“伊拉克石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第三次世界反帝、反殖、反霸斗争日益发展的形势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九届大会于一九七六年十月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首次在非洲大陆召开,标志着非洲和所有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事务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许多来自第三世界国家的代表在会上谴责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在教育、科学和文化方面对第三世界国家的侵略和渗透,强调自力更生发展民族文化和教育。莫桑比克代表谴责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对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各国人民进行的最粗暴的文化侵略。西南非洲人民组织代表、对外关系副书记希赫波在会上指出,在殖民主义和种族歧视的桎梏下,“我们决不可能对适合于纳米比亚人民利益的教育制度作出充分的自决”。  相似文献   

7.
<正> 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一大批国家通过反帝、反殖民主义的斗争获得了独立。许多国家共产党积极参加了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并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现在仍然在继续为发展民族经济和政治民主而积极活动。也有一些共产党由于种种原因,没有积极投入这一伟大斗争,或者参与了这一斗争,但遭受了严重挫折,在群众中影响不大。总的来说,这些国家的共产党没有能够担负起本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任务,共产主义运动在曲折的道路上前进。  相似文献   

8.
近百年来,非洲国家和非洲社会始终在与人类历史上的殖民主义做斗争。在当今全球贸易和金融体系背景下,这一斗争影响着非洲发展所带来的国内和国际的价值。本文主要关注喀麦隆和卢旺达后殖民时代的经济,它们的政治经济状况在非洲具有代表性,它们面对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挑战也是所有非洲国家,乃至世界上其他亟需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国家所共同面临的挑战。本文认为,这些国家的政治演变以及它们的特定历史时期的经济环境,共同塑造了它们当前的经济体制;历史环境、民粹主义政治以及国家金融资本主义创造了新殖民主义经济,喀麦隆和卢旺达则在这种新殖民主义经济中继续发展着。  相似文献   

9.
墨西哥位于拉丁美洲的西北部,北与美国毗邻,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勤劳智慧的墨西哥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印第安人玛雅文化和阿兹台克文化。墨西哥于一五二一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一八一○年独立,是拉丁美洲最早获得独立的国家之一。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墨西哥人民为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侵略,进行了长期英勇不屈的斗争。一九七○年十二月现任总统埃切维里亚执政以来,墨西哥政府和人民为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墨西哥人民在反对外国侵略和掠夺的斗争中,先后把外国垄断资本控制的石油、电力、  相似文献   

10.
[时代特征]一、20世纪中后期的第三世界 1.第三世界的兴起。第三世界国家的共同特征:①历史上,第三世界国家有相同的遭遇,曾长期遭受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奴役和掠夺,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②第三世界国家面临共同的历史任务。获得政治独立后,巩固政治斗争成果、发展民族经济及需要长时间的和平环境来建设自己的国家等,成为第三世界国家共同的社会难题。③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剥削,第三世界普遍存在经济结构单一、工农业落后、经济畸形、人民生活贫困等问题,第三世界国家同属经济不发达地区,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处于劣势。④第三世界国家十分珍惜本国的独立,执行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反对外来干涉和强权政治,主张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积极维护世界和平,第三世界国家一致主张建立新的国际秩序。  相似文献   

11.
洪育沂教授主编的《拉美国际关系史纲》已于最近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该书展示了从19世纪初叶通过独立战争先后建立起18个拉美国家开始,历经两次世界大战,直到20世纪90年代,长达近两个世纪拉丁美洲国家之间,拉美国家与其他地区民族独立国家之间,以及美、英、德、苏联等国与拉美国家之间,在政治、军事、外交、经济、贸易等领域关系的广阔历史画卷。正如编著者所指出,“拉美国际关系史的基本线索有4条:1.拉美国家为维护独立主权和发展民族经济,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侵略、奴役和干涉的斗争;2.殖民主义、帝…  相似文献   

12.
列宁指出:“‘世界霸权’是帝国主义政策的內容。”今天,苏修社会帝国主义完全繼承了老沙皇的衣鉢,以更大的野心,对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大搞控制、干涉、侵略、顛覆活动,加紧同美帝爭夺世界霸权,妄图建立横跨欧、亚、非、拉的苏修帝国。为了达到霸权主义的目的,苏修社会帝国主义配合着它在政治、經济上对亚非拉国家的侵略活动,对第三世界各国也疯狂地进行文化教育渗透。苏修大肆宣揚他們对第三世界进行的“大公无私的文化援助”,吹噓它的“援助方針是传授文化革命經驗,是造就高度熟練的民族干部,以便帮助亚非拉人民消除它們对帝国主义的依賴”。事实完全戮穿了它的无耻謊言。亚非拉国家,长期遭受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剝削。它們取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但都还面临着肃清殖民主义残余势力、发展民族經济和民族文化教育,巩固民族独立的历史任务。真正的大公无私的文化援助,应該是服务于这  相似文献   

13.
战后世界教育的增长按其政治历史背景和社会经济根源可以划分为三种不同性质的增长:第一,第三世界国家山于长期遭受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处于愚昧落后的地位,与世界教育的发展相比较,留下了巨大的历史差距。在取得独立后,为了弥补本国与现代文明在教育上的历史差距,这些国家努力发展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造成了教育的急剧增长。这些国家的教育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具有一定意义的补偿性质,是一种补偿性增长。第二,战后世界经济的迅速  相似文献   

14.
英国殖民主义在采非建立的乌干达保护国使鸟干达成为一个统一的行政体,这为乌干达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但是,英国在乌干达的殖民主义统治,尤其是间接统治和“分而治之”的殖民制度,阻碍了独立以后的乌干达民族国家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而外,约有五十个兄弟民族,人口约在四千万以上。这些兄弟民族,解放前长期遭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压迫制度的残酷统治和镇压,长期以来,在各个方面不能跟汉民族居于同等的地位;因此,无论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受到无情的破坏和蹂躏,这些民族的语言也受到极大的摧残。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各族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废除了民族压迫制度,实行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政策,开辟了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友爱、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新时代。因此,解放以来,各兄弟民族跟汉族一样,不仅在政治、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文化和语言文字上也有了惊人的发展。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兄弟民族地区跟汉族地区还有较大的差别。为了迅速赶上发展较快的汉族地区,为了彻底改变兄弟民族地区  相似文献   

16.
一帝国主义时代的殖民政策是垄断资本奴役和剥削“落后”国家的政策。列宁指出,“殖民政策和帝国主义并不是资本主义的一种病态的可以纠正的偏差”,“而是资本主义基础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资本帝国主义在殖民统治的形式上,并不总是一成不变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帝国主义推行殖民主义,一般说来,是采取直接统治的形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世界上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国家并组成了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它的力量和影响日益增长;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出现了巨大的革命风暴,在此基础上五十多个国家宣告了独立,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正在迅速地土崩瓦解;而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则更加衰落和腐朽,帝国主义阵营正在走向四  相似文献   

17.
经济殖民主义与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殖民同时起步,随着20世纪60年代帝国主义政治殖民活动丧钟的敲响,经济殖民主义也经历了从赤裸裸的殖民掠夺到隐蔽但更加变本加厉的殖民剥削的发展过程.在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崩溃以后,其经济殖民活动并未歇止,一直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18.
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是一个富有革命朝气的东非国家。为了争取民族独立,摆脱殖民枷锁,坦、桑人民进行了长期的英勇斗争。一九六一年十二月,坦噶尼喀挣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独立。一九六三年十二月,桑给巴尔也宣告独立。一九六四年一月,桑给巴尔人民发动武装起义,推翻封建王朝,建立了桑给巴尔人民共和国。同年四月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成立联合共和国,十月改名为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坦桑尼亚人民高举反帝反殖旗帜,遵循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在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教育事业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遵循《为实现自力更生的教育》纲领大力改革殖民主义教育制度一九六七年二月,尼雷尔总统宣布了自力更生是建设国家的基本政策为主题的《阿鲁沙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各国人民奋起抗击法西斯侵略、压迫的解放战争。这场战争的伟大胜利,为各被压迫民族争取解放的斗争创造了有利条件。正是在这种形势下,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得以蓬勃发展,以前所未有的巨大规模冲击着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统治。  相似文献   

20.
从20世纪初到五六十年代,阿拉伯民族主义作为摆脱异族压迫和外来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振兴阿拉伯民族的强大社会思潮和运动,长期在中东政治中居支配地位。70年代后,虽然在政治领域,阿拉伯民族主义让位于国家民族主义,但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仍很活跃,它直接影响着中东的未来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