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的环境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农村环境污染的根源是粗放式农业生产、畜禽养殖、乡镇企业、农村生活产生的污染和城市污染向农村的转移。农村环境污染已经给处于弱势产业的农业和弱势群体的农民带来了明显的负面影响。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效率不高的根本原因是农村环境保护长期受到忽视,环保政策、环保机构、环保人员以及环保基础设施供给不足。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必须重视农村环境保护的基础体系建设,有效控制乡镇企业污染,推广生态农业,加强环境保护的科研工作,加快新技术的推广,加大农村环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环境意识,多方面采取措施,保护农民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2.
农村是相对于城镇的居住区,具有分散、以农业为主要特点的生产生活居住区,是我国主要的人口聚居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农村在发展基础农业的同时,轻小型工业也有所发展,在推动地方GDP增长之时,也对农村环境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当下农村存在"五小"等工业污染、村民日常生活产生的垃圾污染和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带来的污染,这些污染已成普遍问题,针对该问题,需要相应的法律和政策性治理措施,给予解决。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在深入分析了农村环境问题产生的要素因子,初步归纳了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提出加强立法、增大投入、合理规划、治理污染、创新农业发展模式等措施来改善农村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4.
当前农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乡镇企业布局不当、治理不够产生的工业污染;农业生产造成的面源污染及土壤污染;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生的生活污染。治理农村环境问题的措施:一是确立全社会的大环境意识,采取综合的生态环境整治措施;二是重点防治土壤污染;三是防治农村面源污染;四是调整工业结构,改善大气水体质量;五是调优农业结构,增加绿色产业比重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是农业大省,农业和农村工业的发展给农村带来了很大的经济价值,但是也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尤其是农村固体废物污染,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主要因素。文章根据河北农村固体废物污染的现状,分析固体废物污染的主要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通过建立健全法制制度,加大环保投入方式解决这些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6.
资料显示,时下农村依然有3.6亿多人喝不上符合卫生标准的水;每年1.2亿吨的农村生活垃圾露天堆放;1/5的耕地受到污染,而耕地的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农用化学品污染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每年至少造成数百亿元的经济损失,对农业生态系统造成极大的威胁。农村环境问题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农村环境问题不是单纯的环境问题,而是一个文化和观念问题。农民是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是防治农村环境污染的重要力量。但是,广大农民环保法制观念淡薄,生态意识不强,就地焚烧秸秆、不捡净残膜、偷伐树木、乱建畜舍、  相似文献   

7.
90年代,面对以市场经济体制为取向的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一项制度创新,已难以一劳永逸地解决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因此,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如何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实现由小农家庭经营向农业规模化经营转变,作者认为,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单一推进农业产业化并非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全部内涵,也不足以解决当前我国农村发展中的主要矛盾,而产业化与城市化同步发展同步推进,应成为体制转轨时期我国农业规模经济向纵深发展与我国农村市场化改革的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   

8.
农村环境问题与地方政府行为的选择性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农村环境问题中,地方政府的政策制度是一个重要因素,在环境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地方政府行为的选择会出现公正性、权威性与利益的矛盾.在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同时,提倡应在地方政府之外,寻找另外的出路,进行制度创新,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要通过完善环境政策法规、建立健全监控机制,发挥非政府组织的环保作用,提高地方政府和村民的环境意识等途径最终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9.
在全国范围内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其迅猛之势与日本五、六十年代经济起飞前夕相似。这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是亿万农民走向富裕的必由之路,也是消灭三大差别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乡镇企业已成了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尤其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已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尤其是小城镇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农业现代化资金的重要来源;同时已成为安置农村劳动力的重要渠道和场所。但是,我们要清楚地看到乡镇企业发展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污染及危害。这些问题也只有发展农村经济才有解决的经济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收人差距的必要条件.发展经济学家托达罗认为,从西欧和美国经验看来,劳动力从农村流向城市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标志.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将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全面进步和发展,势必要求农村教育转型,使每一个农村孩子都能享受优质教育,真正实现教育均衡化发展。而在这一过程中,最为突出、解决难度比较大的一个问题应该是幼儿教育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以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问题;二是硬件及环境文化建设中的问题。我们要采用多种形式与方法解决问题,实现农村幼儿园的成功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2.
90年代,面对以市场经济体制为取向的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一项制度创新,已难以一劳永逸地解决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因此,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如何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实现由小农家庭经营向农业规模化经营转变,作认为,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单一推进农业产业化并非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全部内涵,也不足以解决当前我国农村发展中的主要矛盾,而产业化与城市同步发展同步推进,应成为体制转轨时期我国农业规模经济向纵深发展与我国农村市场化改革的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   

13.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问题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农村教育,办好农村学校,是直接关系8亿多农民切身利益,满足广大农村人口教育需求的一件大事;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关健所在;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奔小康的重要举措。农村教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普九”的工作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而“普九”的“主战场”又主要集中在农村初中。因此,认真研究农村初中学生辍学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环境污染的问题愈发严重。农村污染成因的多样性,污染呈现大且广的现状使得农村污染治理面临困境。而城乡间的环境非正义是农村污染的一大主要原因,所以本文从城乡环境正义的视角切入,分析农村污染在城乡环境非正义上的根源,进行研究,提出治理之策。  相似文献   

15.
贫困一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而贫困和环境问题,不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都交汇在一起,使我们实施减贫时不能不触及环境问题,也使我们治理环境时不得不触及贫困问题.研究表明,环境与贫困有一定的相关性,另外,环境干预的项目对减贫有重要影响.因此,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运作才能解决环境问题,减少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环境问题及对策方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阶段,农村环境问题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针对当前农村存在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本文从乡镇企业、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小城镇建设四个方面分别探讨了农村环境问题的表现和成因,并在此基础上从多角度提出了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当前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农村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已影响到农民的正常生活,成为制约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瓶颈,阻碍了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环境污染使一些地方的农民面临返贫的威胁,且影响到子孙后代的生存与发展。治理农村环境污染,需采取以下对策:加强环保宣传教育,使农民树立环保理念,增进环保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制定和完善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严格实施环保政策,将其切实纳入政府的具体工作职责之中;因地制宜地搞好农村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规划,有计划、分步骤、有重点地建设环保生态工程;发展循环农业,合理利用农村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加大监管力度,保障农村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18.
农村公共服务与生态环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村生态环境发展,是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议题之一。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短缺及严重失衡,是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当前,城乡环境公共服务供给显失公正,使得环境公平问题日益凸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促进农村环境公共服务体系的创新,是解决城乡环境公平问题,实现农村生态文明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把城镇化问题与环境问题结合考虑,着眼经济和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今后“人口转移型城镇化”主要不应是农村人口向大城市迁移,而是主要向城镇和小城市迁移发展。提出“结构转换型城镇化”,主要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强调农业机械化是催生农村城镇化的动力,也是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环节。农业机械化现代化过程,促进边远山区自然村农户向行政村转移;促进生态型新农村的建设;促进集镇、村镇向建制镇发展;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20.
在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背景下,构建农村环境法治秩序是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但是,在我国农村环境法治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通过国家权力制定完备的法律制度,还要吸收农村固有的习惯、传统,使国家制定法与农村传统习俗相融合,构建符合我国农村现状的环境法治制度。环境习惯法是历史的产物,它的作用不会因为国家法的扩张而萎缩,也不会被国家法取代。国家制定法与环境习惯法并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