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发展,特别是网络博客的出现和流行,预示着个人媒体时代的真正到来。当个体成为“博客”之后,便拥有信息发布和知识生产的自主权利。他得以从一般的受众变成公众,自主地进人公共领域,对公共事务发言,同时也让个人的信息和知识与人共享。博客的时代正在改变个体的现实生存以及改变他的身份认同,最终将改变社会的面貌,重构国家、社会和个体之间的传统关系。同时,也促进了网络广告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本文借鉴报纸内容分析方法,分析突发公共危机中博客内容的主题、倾向等指标,观察危机蔓延阶段的博客传播变化。研究发现:经把关推荐的博客内容,其主题以个人经历、见闻居多,内容倾向以中性、正面为主。在舒缓公众紧张情绪、传播个人化内容,满足公众对危机信息需求等方面有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  相似文献   

3.
博客最初只是一种用于纪录个人日常生活琐事的网络日记.当用户和企业越来越多地倚靠网络资源寻找所需信息时,网上的博客数量也在激增。2008年1月.美国皮尤公众和新闻研究中心开展的“互联网在2008年大选中的广泛作用”研究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4.
博客的开放存取与版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客追求思想共享,保障公众的知识自由权,是开放存取的重要实现方式之一。阐述了博客的开放存取理念,认为要平衡博客版权与知识自由权,就需要建立一种基于内容开放的版权制度来取代原来的基于版权极端保护的版权制度,同时通过各种途径增强公众的博客版权意识和守法自觉性。  相似文献   

5.
我国图情博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社会进入了信息社会,信息量的激增使人们之间的交流已经不再局限于书面和语言交流,互联网的发展、博客的出现为人们进行更深层次的信息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本文从网上搜索到了100个图林博客为调查研究对象,旨在对我国图书情报界博客网站进行一次研究,使大家对图书情报博客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更好地使用博客,也为我国图书情报事业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博客是互联网的娇子,是颠覆传统传播方式的怪才;而微博则是怪才中的极品。壹2002年博客正式在中国兴起,立即引起知识界的关注。2005年对博客的研究方兴未艾,较之于以前的研究更加深入。信息爆炸的互联网的确需要具备信息收集、阐释、整理能力,同时提供个人想法的信息收集者,无论是否走向商业道路,无论是否代表个人或机构或政府组织,博客们有望成为公众的网络信息代言人。  相似文献   

7.
当今社会进入了信息社会,信息量的激增使人们之间的交流已经不再局限于书面和语言交流,互联网的发展、博客的出现为人们进行更深层次的信息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本文从网上搜索到了100个图林博客为调查研究对象,旨在对我国图书情报界博客网站进行一次研究,使大家对图书情报博客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更好地使用博客,也为我国图书情报事业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公关是一种低成本的建立信任关系、树立新品牌的武器,是一种特殊的知识体系和管理职能.它用有效、正当的传播技能和研究方法作为最主要的工具.博客的兴起,为公关开创了一片崭新的天地.本质上说,博客(Blog)是一种信息交流平台与公关应用的媒介,具有即时性强、互动性高以及信息可信度高等特征.因此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接近尾声,网络进入了互动为王的2.0时代,博客的商业应用自然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9.
张世浩  肖珉 《传媒》2006,(4):68-70
网络媒体进入Web2.0时代最为风光的先行军莫过于博客了.它的内容通常是公开的,人们可以发表自己的网络日志,也可以阅读别人的网络日记,是一种个人思想在互联网上的共享,也是点对点(P2P)传播时代最能体现草根精神的传播方式.博客的出现给传统媒体带来了生存危机,与传统新闻的选择和发布权在编辑手中不同,现在质量较好的博客也能够拥有大量的读者.媒体和公众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  相似文献   

10.
以学术博客为研究对象,从系统和用户两个角度,梳理了学术博客信息组织和用户间知识交流相关的研究。以科学网博客为例,对用户个人知识管理过程以及知识管理中的社交关系进行探讨,总结了学术博客中个人知识管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档案博客在档案知识、信息的传播和交流领域所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本文选择了部分有影响力的中外档案博客,对其内容、类型等进行分析和比较,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从博客到微博,再到如今的公众号以及各分发平台的自媒体账号,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已经加速到来. 大量的声音、观点,丰富了全社会的信息供给数量,也提高了信息的传播效率.但与此同时,各类信息的"喷薄而出",也形成了大量观点和声音泥沙俱下、良莠不齐的弊端.  相似文献   

13.
浅析网络微博中的议程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昕初 《今传媒》2011,(6):108-109
在全球文化多元化发展下,网络文化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近年来,微博作为一种网络沟通平台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每个人的生活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信息浪潮的影响。进入21世纪,互联网时刻伴随在人们左右,让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可以是时代的记录者和关注者。2005年,博客作为一种全新的交流工具进入我们的视线,给人们的言论自由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在博客出现之后,微博更进一步的进入了我们的视野,本文将分几个方面来分析网络微博中的议程设置。  相似文献   

14.
郭磊 《新闻窗》2011,(3):91-92
微博(Microlog),即微型博客,网络日志,是继博客之后的全新信息平台。相比传统博客中的长篇大论,微博的字数限制使用户更易于成为一个多产的消息发布者(一般微博限制140字内)。微博所具有的自主、互动、简洁、快速、随时随地分享信息的沟通传播模式奠定了它在公民新闻运动的重要角色,它的出现也必将给传统媒体带来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机遇。  相似文献   

15.
丁静 《传媒观察》2008,(5):16-17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新闻传播业有很高的技术门槛,普通的公众很难触及新闻生产的过程,更不要说参与并推动新闻报道的进程。受众接触到的是媒体设定好的议程,受众和媒体之间的互动更多地表现为极为有限的反馈机制,而且这些反馈往往无果而终。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普通公众也可能成为新闻事件的策划者、参与者甚至推动者,而博客作为信息发布和表达思想的链接强化了以每个参与者为信息源的“公众新闻”模式,并正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传统的新闻传播形态。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正面临“博客时代”所带来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16.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新闻传播业有很高的技术门槛,普通的公众很难触及新闻生产的过程,更不要说参与并推动新闻报道的进程。受众接触到的是媒体设定好的议程,受众和媒体之间的互动更多地表现为极为有限的反馈机制,而且这些反馈往往无果而终。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普通公众也可能成为新闻事件的策划者、参与者甚至推动者,而博客作为信息发布和表达思想的链接强化了以每个参与者为信息源的“公众新闻”模式,并正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传统的新闻传播形态。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正面临“博客时代”所带来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17.
2002年,方兴东将博客引入到中国,从此博客作为一支新锐的发展力量,进入了人们的视野.2005年,博客作为草根媒体,在新闻传播中首次显示出自己强大的力量,成功地以最快的速度报道了江西九江地震事件,使人们对博客传播有了新的认识.随着博客的发展,其商业价值也为各方所重视,博客开始"卖钱"并引发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解析知识的螺旋的本质,即知识的转化、传递和创造是一个动态的递进过程,其实质就是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互动,论述了学科博客建设的内涵、方式,以期建设一个以用户为中心,开放、充满信任、产生互动的信息共享空间,并探讨了学科博客的营销和推广方式,以避免工作流于形式、实现学科博客与读者信息互动、保证知识螺旋的不断推进。  相似文献   

19.
张文 《新闻窗》2015,(3):62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民人数的迅速增多,网络越来越成为大多数人发表意见的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它已经使公众舆论成为了可能。研究并探索互联网时代公众舆论的发展变化规律,对于我们做好新闻工作,有着现实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互联网时代公众舆论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一、舆论主体——公众已日渐成熟目前,我国网民人数已经超过5亿,网民公开发表意见的各种论坛、博客、微博、轻博等也伴随着互联网技术  相似文献   

20.
王鹏 《图书馆学刊》2011,33(5):97-98
高校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和知识的集散地,应当重视博客这一新型网络信息交流方式的运用和建设。简单分析了有利于高校图书馆创建博客站点的内部和外部保障因素,以便规避博客创建中遇到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