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史”教育与高职院校“大思政课”相融合,主要解决“为何融入”“谁来融入”“怎样融入”三大问题。在“为何融入”上,“四史”教育与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共同目标指向引导大学生听党话、跟党走;在“谁来融入”上,强调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是“四史”教育融入“大思政课”的主导力量;在“怎样融入”上,提出从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网络云课堂上进行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2.
语言学札记     
“蟊贼”还是“毛贼”?;“票”为何指人质;说“洗牌”;说说新生色彩词。[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用“三个代表”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最高纲领,围绕实效性,注重针对性和主动性,阐明思想政治工作“谁去做”,“为何做”,“做什么”,“怎么做”。  相似文献   

4.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谁何”二字怎么解释,“谁”与“何”又是什么关系,历来有好几种不同的说法,有人说是“谁奈之何”的省略,有人说“谁何”就是“谁敢问”。教材注:“呵问他是谁,就是缉查盘问的意思。”这种理解,结构上又有两种分析法:一种是,“谁何”就是“谁”,前面省略了动词“问”;一种是,“何”通“呵”,“谁何”就是“谁呵”,就是“呵谁”,呵问是谁。  相似文献   

5.
拆字讽贪官     
贿 为何贪官受“贿”多?“有”“钱”能使鬼推磨。 誓 赌咒发“誓”假廉政.打“折”语“言”全无用。 囚 大“口”一张敢吃“人”,身陷“囚”笼方断魂。  相似文献   

6.
王凌 《文教资料》2009,(3):46-48
作为疑问代词.“谁”与“who”都是用来构成特指疑问句的(英语称特殊疑问句)。从疑问的对象来看,“谁”和“who”都是用于问“人”.可以指一个人.也可以指不止一个人。从语法功能看.两者都可作主语、宾语和定语。本文着重从两个方面谈“谁”与“who”用于疑问用法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谁”与“who”的语法功能.“who”与“谁”在各种疑问句中的用法。  相似文献   

7.
下课时问,我走在教学楼的走廊上,发现有许多女生呆呆地站立,无所事事;还听见两人窃窃私语,讨论谁是谁的“老公”;不少男生在谈论着“大话西游”的游戏,有一个人甚至在谈论某某在厕所里大便的样子,引得大家哄笑。  相似文献   

8.
李广生 《师道》2003,(5):40-40
古人云:授之以鱼,仅供一餐之需;授之以渔,终生享用不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似已成为至理名言,频繁出现于各种报刊和教育论著中。许多教师把“授之以渔”作为教学工作追求的境界和目标。在轰轰烈烈、大谈特谈“授之以渔”的今天,我不禁有这样的疑问:“渔”究竟为何物?“渔”可以“授”吗?“渔”究竟为何物?有人说“渔”是方法,即捕鱼的方法。姑且认为这种解释是正确的。既然“渔”是一种方法,“渔”可以“授”。此处之“授”为“传授”;“学渔者”也可以“受”,此处之“受”为“接受”。这样的话,“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9.
一位老师教学《跳水》一文,在引入课题,让学生就“跳水”提出“谁跳水”、“为何要跳水”、“在何种情况下跳水”等问题后,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词,接下来探究“船长的儿子为什么要跳水,为什么非跳水不行”。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吾谁与归”中“归”的释义,认为“归”应训为“终、至”,“最终到达”。“与”在句中为介词,“跟……一起”。“吾谁与归(其谁与归)”的意思是:我还能和谁一起最终实现那至高的理想(探索到宇宙、人生的奥妙)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