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1世纪的屏幕是选秀节目当道的媒介,各个卫视的选秀节目做得风生水起.选秀节目成为屏幕的新宠,承担起了电视媒介的娱乐功能,但随着节目形式多种多样的发展,同质化、低俗化现象也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2.
随着媒介娱乐化倾向的日益突出,电视选秀节目层出不穷,受到全国观众的热力追捧,特别是对广泛参与的青少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亟需重点关注电视选秀节目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文章在了解电视选秀节目特点的基础上,分析其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提出发挥电视选秀节目对青少年社会化积极影响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从受众心理透视电视选秀节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今电视选秀节目已成为电视界的流行风.通过选秀节目本身、各种媒介环境、选秀节目带来的草根明星效应以及多样式互动平台等方面,分析电视选秀节目对受众心理的影响,结合"沉默的螺旋"、"议程设置"等有关传播学理论,能够从受众心理角度透视电视选秀节目.  相似文献   

4.
国内选秀娱乐节目凭借节目本身超前的互动、娱乐、竞争、纪实等特性,使普通受众体验到了全新娱乐的新鲜与刺激,吸引了大量受众参与。但随之而来节目的盲目性、重复性、低俗化等问题,也影响了选秀节目的良性发展。应从制度上对其进行规范和引导,节目本身应注重创新,提高节目素质,而作为受众则应理性对待和参与,以使选秀娱乐节目可以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5.
"超级女声"是近年来风靡全国的一档以电视为载体、以歌唱为内容的娱乐选秀节目.本文试图从"电视人""碎片化""原型""Fans王国"等方面探讨这档大众娱乐选秀"成功"的必然,从而反观当前音乐素养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探索音乐教育新模式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6.
“超级女声”是近年来风靡全国的一档以电视为载体、以歌唱为内容的娱乐选秀节目。本文试图从“电视人”“碎片化”“原型”“Fans王国”等方面探讨这档大众娱乐选秀“成功”的必然,从而反观当前音乐素养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探索音乐教育新模式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大学生拥有并使用自媒体已是普遍现象、网络已成为他们获取信息主流渠道、表达情感和获取资讯是其使用自媒体的重要用途;高职院校大学生媒介素养存在着利用自媒体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对媒体信息的选择娱乐化和碎片化、对媒体信息的辨识能力有待提高、缺乏正规的媒介素养教育等问题。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需要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围绕媒介素养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媒介素养教育网络、大学生要实现自我教育和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8.
在以"受者"为中心的媒介环境下,受众是传播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受众的多寡直接和节目收视率挂钩,任何一个电视节目成功与失败都和受众直接相关。作为《快乐女声》等选秀节目的核心受众来说,满足求知欲、追求对新事物的了解、在娱乐中得到放松和愉悦、寻求时尚资讯、追求符号消费、沉湎于虚拟人机互动则是其接触和使用媒介的心理动机。  相似文献   

9.
作为不同意识形态支配下的电视媒介,中西电视媒体对表演选秀型真人秀节目的制作带有明显的差异性。本文以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和美国福克斯电视台《美国偶像》为例,以对比分析为研究方法,收集并分析了相关论文30余篇,简要介绍了中美两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在节目理论、形态、营销上存在的主要差异。同时,通过学理比较和案例分析,揭示了我国表演选秀行电视真人秀节目局限,并尝试提出了借鉴和改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浅析我国大众传媒的娱乐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大众传媒娱乐化现象的产生,与市场经济及西方媒介的影响等因素有关。当前电视选秀、学术明星、网络娱乐等大众传媒娱乐化的现象,在改变以往我国媒介重宣传轻信息、重教育轻娱乐状况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电视选秀节目泛滥。形形色色的选秀节目作为一种新颖的电视综艺节目充斥着电视荧屏,吸引着当代大学生的眼球。大学生是选秀节目的主要参与群体与主要受众,其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应从政府管理、媒体、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四方面入手,克服选秀节目带来的消极影响,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如今,随着各类大众参与性选秀节目的热播,反映出目前中国节目娱乐化的倾向,这种倾向也迎合了社会的一种需求。选秀节目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大众参与性,它虽然是非主流节目,却具有一定的生命力,电视节目娱乐化也是中国电视的一个发展过程。但这类节目要克服庸俗化和粗糙化,并且应该提高节目的文化品味,以避免在青年学生中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2005年以“超级女生”为代表的选秀类电视娱乐节目获得学界和业界广泛的关注。这类节目高扬“梦想”的旗帜,凸现自由平等、张扬个性等民主社会民众的追求理想。但机会的均等并不能带来现实的平等,所谓的个性也从丰富多样的存在蜕变为千篇一律地媒介批量生产,甚至是成就梦想者也面临被异化的危险。适量的电视选秀类娱乐节目的存在是有益的,但若过量,则于媒体、节目参与者乃至整个社会有害。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文化生活的多样化,掀起了一股电视选秀的娱乐化浪潮,在青年学生中极具轰动效应,引发许多青年学生的参与关注。这些节目的表征倾向,一定程度反映了青年学生的心理变化,对青年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深远影响。通过探讨当前电视选秀节目所折射出的价值取向,以及青年学生的价值观特点,分析选秀节目对青年学生的价值导向和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社会化媒体时代的三种媒介素养及其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化媒体以新的传播机制,对信息传播格局带来影响,并对现实社会产生越来越大的作用。社会化媒体的传播特点,也对公众、传媒业者以及政府机构与官员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公众来说,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媒介素养应该包括媒介使用素养、信息生产素养、信息消费素养、社会交往素养、社会协作素养、社会参与素养等。对于传媒业者来说,社会化媒体时代对他们的媒介素养提出的新要求包括,对社会化媒体的认识与运用能力,社会化媒体时代的数据与技术素养,在社会化媒体中"公"、"私"界限的把握能力等。对政府机构和官员来说,媒介素养不是简单的"应对媒体"的能力,而应该表现为对媒体角色、功能的认知及相应权利的保障,对社会化媒体价值的认知及对公众相应权利的保障,信息公开渠道的建设与保障,与媒体及公众的交流意识和能力。公众媒介素养、传媒业者的媒介素养以及政府机构与官员的媒介素养,这三者是同时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对于一个平衡的、积极的信息传播系统来说,三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6.
娱乐选秀节目中一夜成名的“新星”.青春偶像剧中一飞冲天的“太子”、“玉女”。要么一炮而红成为中国娱乐圈挣钱最多的明星,要么被媒体大肆渲染深受广告商家青睐,无论哪一种,结果都是名利双收。  相似文献   

17.
在消费主义的影响下,广播电视节目中出现了大量的使用港台腔、方言、外语以及用调侃语气播报节目的现象,我们认为这类现象是节目用语的娱乐化。它的产生源于媒介对经济效益的过度追求,它是对新闻指导思想的误读,既与国家政策不符,又不利于普通话的推广,在客观上造成了媒体语言示范功能的消解和狭隘的地域文化观。媒体应该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条例对广播电视行为的规范,承担起语言示范职能,树立民族文化观,坚决规范这种娱乐化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以校园媒体为平台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媒介素养是信息社会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本文提出以校园媒体为平台,组织大学生开展媒介实践和理论学习是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一个可行和有效的途径。笔者从树立媒介素养教育的意识,构建合理的媒体运作机制;将媒体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培养学生媒介素养;由点及面,多种形式辐射媒介素养教育等三方面对如何发挥校园媒体在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中的作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旨在研究新疆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使用了实证研究方法。问卷对高职学生在媒体接触、媒体使用、媒体信任度、媒体影响力的认同、媒介素养教育等五个方面的全面测评,分析现状,得出结论,并根据高职学生的自身特点。提出了五点实践性强、时效性强、能够适应高职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的出发点是对近几年来中国电视选秀节目兴衰交替的思考,着重分析了2012年热播的《中国好声音》在大片策略、整合运营模式、赛制内容形式等方面的创新,指出该节目既有别于传统音乐类选秀节目,也打破了传统的"制播分离"模式,其精神内核应是"反选秀"。并总结了该节目对当前电视选秀节目的启示,从趣味性、互动性、去功利化、整合化的角度提出了电视选秀节目的创意策略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