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儒勒·凡尔纳的《八十天环游地球》是译介到中国的第一部西方科学小说,在翻译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该小说首次由陈寿彭、薛绍徽翻译为《八十日环游记》,于晚清时期出版。民国初期,有叔子的重译本《八十日》出版。清末民初的两个译本在翻译策略上存在明显差异,原因在于不同的接受环境对译者的翻译策略产生不同影响。在民智未开的晚清时期,译者采取了以传播西学知识为导向的翻译策略,忠实译出原著的知识内容并添加了大量注释,译本充当了西学启蒙读物的角色,有助于传播新知、开启民智;而在民国初期,西学知识传播渠道增多,新式教育体系日趋成熟,教科书大规模出版,同时都市市民阶层兴起,读者对小说的阅读需求从启蒙转向消闲,因此新译本更强调情节的趣味性,对原著大量删节后只保留核心冒险情节,缺少注释,译本定位由西学启蒙读物转变为“消遣品”。  相似文献   

2.
文献史研究是外国文学研究领域最容易忽视的环节之一.文章以美国自然主义作家斯蒂芬·克莱恩的《红色英勇勋章》近三十年的主要译本(包括全译本、双语简写本和英文注释本)为对象,考察众译本在语言运用、翻译技巧和主题阐释三个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文学的最高峰,各种英译本争奇斗艳,原文中众多双关人名的译法成了欣赏评论译本的一个重要指标。杨宪益夫妇的译本中以音译为主,辅以注释或者增译,以及有意识地意译,以独特的方式阐述了对原文人物的理解,值得我们探讨学习。  相似文献   

4.
《尤利西斯》在我国的两种译本,由于译者的职业,经历不同,在语际转换过程中所采用的理论及技巧不同,而译文的语言风格,选词特点,注释形式也就不同,为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翻译风格。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向世界各地的人们展示了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分析《红楼梦》不同英译版本中对于传统文化元素的翻译处理,对中华传统文化外译有一定的帮助。本文以绍兴文理学院已建成的《红楼梦》汉英平行语料库为研究对象,从译介学的角度出发,对杨宪益、戴乃迭英译本(简称杨译本)和大卫·霍克斯英译本(简称霍译本)中围棋用语的翻译进行对比分析,考察两位译者对中华传统文化翻译的处理策略。本文研究发现,霍译本与杨译本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对原文进行了不同程度上的创造性叛逆,均站在译介受众的角度,采用了意译与直译相结合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理雅各《大学》英译本中,注释占据了译本的大量篇幅。该译本在形式上与原文基本保持一致,大多是字对字、词对词的直译,对于原文中的中国特色词语和一些晦涩难懂的词句,译者主要通过注释的形式加以补充呈现。这些注释就是译文之外的副文本,可以帮助研究者理解译者的翻译观,同时也能为读者清扫阅读障碍。本文从厚重翻译的视角出发,研读理雅各《大学》英译本中的副文本,总结其内容和特点,期望能为《大学》英译研究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分析杨宪益夫妇译本和大卫·霍克斯译本在《红楼梦》第二十八回中云儿的小曲中表现出的不同翻译风格,指出因为措词、句式和节奏的不同处理,在表现原著效果方面两译本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董为国 《英语广场》2020,(10):10-13
本文在翻译"目的论"的视域下,对《浮生六记》林语堂的两个译本进行了对比研究,指出了1939年译本和1942年译本不同的翻译目的,并从篇章结构、文化负载词和注释三个方面对两者的翻译策略和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942年译本在1939年译本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改译,在整体上保留中国文化特色的同时,运用了更多的归化策略,甚至运用了"编译"的手段,让西方读者易于接受,产生了良好的文化传播效果。在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浮生六记》林译,特别是1942年译本对中华典籍英译工作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孙晓晨 《海外英语》2014,(19):145-146,167
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名利场》自1957年杨必先生的译本以来已有八个中文译本,从多元系统理论角度对此作品译本作分析多以杨必和彭长江教授的译本作比较。该文将以以色列学者伊玛尔·埃文·佐哈尔(Itamar Even-Zoher)提出的著名的多元系统理论为指导,以杨必和荣如德《名利场》的两个所属不同时代的不同译本为例,就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名利场》自1957年杨必先生的译本以来已有八个中文译本,从多元系统理论角度对此作品译本作分析多以杨必和彭长江教授的译本作比较。该文将以以色列学者伊玛尔·埃文·佐哈尔(Itamar Even-Zoher)提出的著名的多元系统理论为指导,以杨必和荣如德《名利场》的两个所属不同时代的不同译本为例,就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美国诗人朗费罗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一个时代,获得了国内外的高度赞誉,拥有不同的读者层,其诗歌翻译成近20种语言在国外发行。目前国内《朗费罗诗选》有四个译本,在装帧、版本意识、条目注释、索引史料、翻译风格、语言本色等方面各有不同特色,而译本的质量多是由于时代的环境、译者的翻译观等原因造就的。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美国诗人朗费罗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一个时代,获得了国内外的高度赞誉,拥有不同的读者层,其诗歌翻译成近20种语言在国外发行。目前国内《朗费罗诗选》有四个译本,在装帧、版本意识、条目注释、索引史料、翻译风格、语言本色等方面各有不同特色,而译本的质量多是由于时代的环境、译者的翻译观等原因造就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由简要介绍高僧法显的《佛国记》原文入手,点明这部纪实性巨著的多重价值,然后概括提到并比较了目前它的各种注译本,以此引出了西方学术界提到和使用最多的理雅各译本,接着援引具体例子,从值得关注的长篇序言、忠实严谨的正文翻译和详尽深入的评论注释三个方面分析了理雅各译本的鲜明特点,同时探讨了译本存在的两个问题,最后总结理雅各译本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对《红楼梦》杨宪益译本和霍克斯译本中关于书名、地名、人名、称谓、药名、节日的翻译进行了比较与分析,就两个译本在传达原文语言和文化信息方面提出了看法。两位译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为实现各自的翻译目的,对饱含中国特殊文化内涵的"名"作出了不同的处理。  相似文献   

15.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年12月出版的《马可·波罗游记》(陈开俊等合译),是建国后此书的第一个汉译本。笔者在阅读时,发现此译本第一卷第五章有一个科学性的错误,特提出质疑,以祈译者在此书再版时改正或加以注释说明。新译本第一卷第五章第一节写道:“摩苏尔(Mosul)是一个幅员广大的王国,聚居着各种民族。一种是阿拉伯人(Arabians),信仰穆罕默德(Mahomet)的伊斯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罗生门》有众多的译本。但国内对其译本的研究仅仅局限于单个或两种译本的比较研究,而对其进行多种译本的比较研究则相对较少。为此,本文以和原文的对照考证为主要手段,对鲁迅译本、楼适夷译本、文洁若译本、林少华译本进行比较研究,旨在总结四种译本的异同和各自特点,并试着分析译者不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7.
海亚姆的"鲁拜集"在中国译本众多,不同译本因翻译的时代和译者的翻译观的差别常呈现给读者以不同的面貌,转译自菲茨杰拉德英译本的郭沫若译本、黄杲炘译本以及直接译自波斯文的张鸿年译本是"鲁拜集"译本中较有代表性的译本,它们在内在的思想和外在的形式方面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前<红楼梦>的全英译本有霍克斯译本和杨献益夫妇译本.在有关文化因素翻译的处理上,霍译本主要采用了归化翻译策略,而杨译本则主要采用了异化策略.本文结合实例分析认为,尽管译者采用了不同的策略,却实现了各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陈首慧  刘正刚 《文教资料》2006,(29):146-147
本文以杨宪益及霍克斯的《红楼梦》译本为研究对象,指出翻译文化词汇时应根据文化对应的不同情况,分别采用对译、释译、改译、省译、注译等处理方法,并总结出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情况。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翻译中为了弥补文化意象传达中形式和内容的失真,杨宪益夫妇译本较多地采取显性补偿策略,而霍克斯译本更多地采取隐性补偿策略。为了收到既传神又达意的效果,可以通过直译文化意象介绍外来文化意象,并采用注释来弥补文化意象内容方面的失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