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作通过对新疆多民族社会多元化研究的体验,提出了在新疆社会和化研究中提倡跨化交际研究思维和方法的认识,并从多个角度论述了进行跨化交际研究的视角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区,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相互接触交流形成了一个多元化格局。本从跨化交际视野中研究汉英语言与化之间的关系,从语言的层面上诠释化在语言使用中所蕴涵的多样性和内在丰富性以及语言与化间密不可分的联系。从而为多元化区域如何学习吸纳异域语言,借鉴、融合异域化进行跨化交际提供一个语言与化相结合新的理论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民族民间叙事作为多民族文化构成的重要表现方式,认为青藏高原的河湟地区那些讲述族源叙事口头文本在多民族聚居的区域社会内部和族际之间,实际上历来都是一种跨族际交往的对话模式,在叙事中来历不同的族群通过话语重置、取向偏离、重心移位、情境再造等复述性传播,使得跨族际交往成为可能,认同关系随之发生变化而趋于一体。同时,试图通过一个实在的细节层面论述,指出为学界津津乐道的西方"民族国家"理论在中国的不适。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作者对新疆喀什棉纺织厂民族交往状况进行的实地调查,从维汉师徒之间的交往着手,对师徒关系的产生、数量的变化、交际的背景、日常生活交往、语言学习以及“称呼语”等方面进行了考察。作者认为可以用“跨文化交际”的观点对多民族之间,特别是不同民族师徒之间的交往进行文化上的解读。  相似文献   

5.
汉英礼貌的起源不同,但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一种社会现象,一种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手段,一种由社会习俗所强加的标准。礼貌具有人类性,更存在着民族性。随着英汉民族之间交往的加深,礼貌现象也有了一些变异。只有把握汉英礼貌的共性和个性,我们在跨化交际中才能避免或尽量避免交际障碍,达到有效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6.
本对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之间跨化交际问题进行了探讨,力求发现一些影响两个民族间交往的主要因素与障碍,并试图寻求居住在同一地区不同民族间沟通渠道和有利于不同民族间彼此和睦相处及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新疆的跨民族交际根植于新疆多民族人文生态环境中,呈现出民汉交际和民民交际的两种基本形式。在这个由多民族构成的人文生态环境里,每一个民族都是一个文化体的小环境,各种不同文化体之间的文化信息相互流动,使得人文生态大环境生生不息地运动。新疆这种独特的多元化、多侧面的人文生态大环境必然是影响新疆跨民族交际中语言选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化定型”指人们在跨化交际研究或跨化实际交往中对不同化背景的民族和国家成员的笼统的、简单的看法。面对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和各民族不同的化表象,人们采取更为简单的方式来概括一个民族的化特征,这样的概括有一定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形成定型观念有多方面的原因,在研究跨化交际和外语学习中也是必要的,但这种简单的单雏式的分类也有不少弊病,主要表现在夸大群体差异,忽略个体化的特殊性。忽略化是动态多变的特点,助长民族中心主义等方面。所以,“化定型”被认为是跨化交际研究中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本论述在跨化交际中“化定型”所起的积极作用和建立“化定型”的必要性以及其弊端和打破“化定型”的可能性。从而提出如何消除因为“定型”而产生的跨化交际障碍。  相似文献   

9.
多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文化适应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768名不同民族的大学生,采用问卷法,分析了大学生民族认同和文化适应的特点,以自尊和幸福感为心理健康的两个指标,探讨了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文化适应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1)民族认同能正向预测大学生的自尊水平,民族认同以自尊为中介变量,对抑郁幸福感产生影响。(2)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呈正相关,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显著高于汉族大学生;(3)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与对主流群体态度呈负相关;(4)民族认同具有情景性,随着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的接触和交流,民族认同逐渐减弱;(5)民族认同影响着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主流文化社会中采取的文化适应策略,采取不同文化适应策略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自尊和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语用学关注交际过程中的语言使用,在语用学视域下的少数民族与汉族及其他民族交往过程中进行的语码转换,与其心理、生理和社会属性关系密切,这些属性是其身份构建与身份认同的核心要素。语码转换在民族内交际、民-汉交际、民-民交际、多民族交际中的不同作用,对于民族身份的构建和民族身份的认同都有着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