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意在探讨沈子善先生四十年代编著的《王羲之研究》一书的价值,不仅以当时间世的朱杰勤编著的《王羲之评传》一书为对照,参考至八十年代中期研究王羲之的书目,说明阅读该书对王羲之及其书艺能有较明晰的概念,而且说明该书尚有在材料汇列、问题梳理、参证名迹等方面的特色,指了该书是近现代王羲之研究的代表性成果。  相似文献   

2.
课堂延伸     
王羲之卖『当』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最著名的书法家,历代学书、论书者都以其作为书家的最高典范,称之为“书圣”。王羲之酷爱游山玩水,一年春天,他去杭州探访好友,走到苏州界内时因夜景迷人而流连忘返,晚风拂醉意,欣赏过一夜风景后,王羲之居然一病不起。  相似文献   

3.
教学设计说明:本文叙述了我国古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从小刻苦练字、笔力“入木三分”的故事,本篇课文结构采用总分法,先总述王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书法家,然后举例分述,一例是讲王羲之从小刻苦练字,另一例是讲他的笔力入木三分,从而激励学生向王羲之学习,学习他苦学苦练,坚韧不拔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书圣:王羲之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说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这句话充分体现了王羲之积极用世的思想。王羲之是晋朝的贵族,但是他敢于批判自己所在阶级的虚无主义,并大声疾呼死生亦大矣,表现出一种积极的人生  相似文献   

5.
唐朝李绰在他的《尚书故实》一书中记载:《千字文》是南北朝时周兴嗣编次的,但却有王羲之的写本。王羲之生活在周兴嗣前的晋朝,那时《千字文》尚未问世,怎么会有王羲之的书写本呢?原来梁武帝为了教诸王写字,命令殷铁石到王羲之的遗迹巾去选榻出一千个不相重复的字来,一张纸搨一个字。搨好后散乱而没有次序。于  相似文献   

6.
书圣改对联     
王羲之是中国著名的"书圣",他的书法在当时颇有影响。一年除夕,王羲之在新居奋笔写下了这样一  相似文献   

7.
<正>王羲之的行书成就在书史上是无所争议的,然其草书在书史上的评价却有一定的异词,这并不意味王羲之的草书写得不好,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是因为批评家对草书本体有不同的认识,从而产生了艺术品评上的分歧,纵然如此,王羲之的今草依然被视为今草极则。我们就以《十七帖》为例,对王羲之的今草进行品味赏析。《十七帖》(见图1、图2),王羲之书,系王羲之草书尺牍的汇刻帖,凡二十九帖(一说二十八帖,此论将《来禽》《胡桃》二帖并作一篇看待),大都是  相似文献   

8.
入木三分     
我国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被人们称为“书圣”。王羲之练字很刻苦。他家屋后有个池塘, 由于他常常去洗毛笔和砚台,时间一久,碧清的池水被染得黑黑的。无论休息还是走路,王羲之心里总是想着字的结构,揣摩着字的架  相似文献   

9.
对联故事     
王羲之的半截联东晋时,年节将至,大书法家王羲之挥豪写了一副门联:“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不料儿子刚贴在门口,就让人悄悄揭走了。王羲之只好再写一联:“莺啼北里,燕语南邻。”谁想贴出不久,又被酷爱他手迹的人“盗走”。眼看就要过节了,家人很是焦急。王羲之略一沉思,笑着又写一联,然后叫儿子将对联拦腰剪开,各先贴上半截:“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下子没人“盗”了。初一黎明,王羲之亲手将两个后半截贴在下面,结果成了:“福  相似文献   

10.
《少年读者》2009,(1):81-82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一年从山东老家移居到浙江绍兴,此时正值年终岁尾,于是王羲之书写了一副春联,让家人贴在大门两侧。  相似文献   

11.
王羲之不仅是东晋时期最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在世界艺术史上无疑也是最重要的一位书法家,但是关于他的生卒年,历来争议不绝,存在种种说法,所以在学术界引用的时候出现了一些混乱。参考前人研究,依照《晋书》、《世说新语》、王羲之的墨迹古籍以及王羲之同时代的名人活动史料,笔者认为王羲之生于公元303年,卒于公元361年说法最为可信。  相似文献   

12.
<正>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绍兴市西街戒珠寺内有个墨池,传说就是当年王羲之洗笔洗砚的地方。王羲之从小就勤奋好学,7岁时就跟着女书法家魏夫人学习书法,很受称赞。12岁时,就把父亲藏匿  相似文献   

13.
"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宗白华《美学散步》)《兰亭诗》里的王羲之闲逸旷达,《兰亭集序》里的王羲之深情真诚,它们都是王羲之对生命领悟的一部分,合在一起,才能看到王羲之对生命的完整领悟,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人生目的上,都追求优雅脱俗的艺术化,以之突破一时一地一人的生命局促境地,实现对生命的超越。魏晋风度最令人神往之处,就在这里。  相似文献   

14.
<正>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被人们誉为"书圣"。公元353年,王羲之得到扬州刺史殷浩的举荐,出任会稽郡郡守,领右军将军。王羲之上任的第二年,会稽郡遭逢特大旱灾,田里庄稼颗粒无收。一些商贾富绅囤积居奇,抬高粮价。百姓们买不起粮食,只能吃树皮、啃草根度日。身为会稽郡最大的官,王羲之立刻写了一份奏章上书朝廷,请求"开仓放粮,赈济灾  相似文献   

15.
一文三宝     
在中国文坛上,《兰亭序》可谓一文三宝。一曰文宝。在东晋的时候,王羲之、谢安等四十多人在兰亭这个地方召开了一个诗文笔会。会间作了不少诗,虽然好诗不多,但大家兴致极高,要把诗编成一个集子,还要王羲之写序,王羲之并不推辞,泼墨挥毫,一气呵  相似文献   

16.
刘传德 《教育导刊》2006,(12):48-48
12.王羲之教子依缸习字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山东临沂人,出身于名门世家。他具有雄辩的才华,曾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公元355年王羲之辞官归隐。王羲之喜欢山水,能诗善赋,尤其是写作散文,颇具匠心。他的代表作《兰亭集序》,堪称脍炙人口的佳作。王羲之精通书法,尤其擅长隶书,是我国古代赫赫有名的大书法家。他早年曾跟随卫夫人学习书法,后来随张艺学草书,向钟繇学正书。王羲之博采众长,备精诸体,推陈出新,自成一家,为历代书法家所效仿,成为楷模,影响极大。同时,王羲之还是东晋著名的山水诗人之一。王羲之有个儿子叫王献…  相似文献   

17.
《晋书.王羲之传》比起其他人的传记来,是字数较多的一篇,但对王羲之的生平记录得不算详尽。东晋年间裴启的《语林》、郭澄之的《郭子》、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梁代殷芸的《小说》等,记载了王羲之的许多轶事。将这些轶事进行初步的考订,对研究王羲之的性格和“誓墓辞官”的真相等问题,将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至今人们仍然把它看作行书的最高楷模。那么王羲之为什么能写成这样的作品呢?请同学们4人一组交流自己找到的有关王羲之的事迹,讨论后回答。"课堂上,在学习"‘书圣’王羲之"这一内容时,我适时抛出了一个问题,要求大家分组讨论。学生们反响强烈,展开了热  相似文献   

19.
书法史的划分,可分为前王羲之时期与后王羲之时期.前王羲之时期是篆书、隶书的时代,后王羲之时期是楷、行、草的时代.王羲之的楷、行、草新体,巧妙地把篆书与隶书的体式融为一体,使得篆书纵势下引与隶书两翼开张之间的张力达到了极致.王羲之行书,凭借其近乎完美的平衡感与协调性,使得后世书家连比肩而立的机会都没有了.  相似文献   

20.
王羲之、王献之书法,各有千秋。唐之前书史对其评价比较客观。唐之后,由于唐太宗偏爱或政治需要,力推王羲之书,王羲之“书圣”地位遂立,王献之名走向衰微。王羲之《兰亭》书法,名动天下,但有些名实脱略。功力欠佳,风格近俗,相对王羲之其他作品言,应是较差的。我们对待前贤经典,要客观求实,不必人云亦云,盲目崇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