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和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把精彩留给学生”的今天,科学合理的师生互动,是扎实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实现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呢?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改革要求“化学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本文从当前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指出教师要正确认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要全面理解师生互动的涵义,要建立师生交往与对话的教学本质观和师生互动型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适时适度调控有效互动,要丰富教学内容、扩大有效互动空间、拓宽有效互动途径,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现真正有效的师生互动。  相似文献   

3.
陈亮 《考试周刊》2010,(1):48-49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和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把精彩留给学生”的今天。科学合理的师生互动,是扎实、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让课堂成为师生互动与交流的舞台?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相似文献   

4.
“交流一互动”教学模式通过师生交流、教学互动,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需要和情感体验,是实现有效课堂的必要手段。通过反思现有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缺乏有效的交流互动之不足,对“交流-互动”教学模式进行相关理论研究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对策分析,重新审视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师生活动,力图实现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交流,构建有效课堂。  相似文献   

5.
陶红 《时代教育》2012,(24):154
“师生互动”已发展成为基础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理念,师生“互为主体”的师生关系模式应该运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从而促进初中学生主动参与音乐课堂教学,发展音乐能力.文章首先阐述师生互动的概念,然后具体分析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师生积极互动的意义,最后提出发展初中音乐课堂师生互动的对策,以期促进“师生互动”模式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积极运用,师生合作共享音乐美.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如何评价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否高效进行论述,提出了通过“五看”来进行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效率评价的机制与原则.  相似文献   

7.
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充斥着不少虚假的、形式化的“师生互动行为”,它们实际上偏离了师生互动行为的本质。师生互动行为的本真追求应是有效与和谐,主要通过互动关系、互动目标、互动模式三者的构建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互动教学法是现今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常用术语。“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既是新课标对课堂教学的基本定位,同时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新的价值取向。心理学研究认为: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采取不同的互动方式所得到的效果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失真现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生之间的互动是指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是师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人际互动,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和大部分任务内容都表现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课堂教学的各项任务也是主要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完成的。”[1]也可以说,师生之间的互动对于课堂教学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但在当下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中存在一些“失真”现象,为了互动而互动,两者之间演变为一种互为装点的各自独白,课堂教学互动的真实意蕴无从…  相似文献   

10.
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以文化知识、科学技术为媒介的互动过程。师生互动可以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使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探索,师生间零距离的交流让学生在快乐中获取知识。许多研究表明,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能更好地引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对原有知识的梳理,搭建更为合理有效的认知结构。师生互动的教学效果往往是直接讲授难以获得的。那么,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师生互动呢?一、小学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策略教师与学生课堂互动策略,从实践的角度来考虑,可以包…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优势颇多,但也有不少教师在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师生互动的角度浅谈现代教育技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教师融合意识不够强、现代教育技术技能不足、过度依赖现代教育技术的问题,学生记笔记困难、主动参与性不强的问题,以及初中语文课堂填充式教学本质未变的问题,并提出“教师要增强融合意识,积极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要与时俱进,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技能”“教师要摆脱依赖,正确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要采用多元教学,提高课堂教学互动性”“学生要提高媒介素养,学会运用迁移”等策略,强调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让良好的师生互动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12.
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个主要地点就是课堂,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过程不应是纯粹的单向性模式,而应采取师生之间双向互动的模式,由于这种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最终目的是传授与获取知识,良好的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常能获得更优的知识传播效果,这一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表现得更为显著。本文分析了语文课堂中传授者与受教育者互动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就三种优化的师生互动模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进行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3.
在课堂实践中,根据互动主体的不同,有效的互动方式主要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体互动三种方式。在这三种互动中,“师生互动”起着主要的、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的师生互动可能动地促进生生互动和群体互动。互动的教学观认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实际上是师生双方以自己的固定经验(自我概念)来理解对方的一种交流与沟通的方式。”[1]尽管在李威德的小团体沟通模式、贝尔斯的交互作用过程模式和佛朗德斯的师生交互作用模式中,教师与学生的交互方式不同,但教师在教学情境中的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有重大影响,师生的交互作用并…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课堂教学前的师生互动,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和课堂教学后的师生互动等三个方面对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师生互动问题进行探索,期待能对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失真现象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师生之间的互动是指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是师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人际互动,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和大部分任务内容都表现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课堂教学的各项任务也是主要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完成的。”也可以说,师生之间的互动对于课堂教学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但在当下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中存在一些“失真”现象,为了互动而互动,两者之间演变为一种互为装点的各自独自,课堂教学互动的真实意蕴无从体现。  相似文献   

16.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师生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方法是营造和谐课堂的一条有效途径。那么在网络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本文主要从“网络教学对师生互动的作用”、“在网络教学中更需要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把运用多媒体教学和进行师生互动有机地结合”三个方面阐述了新形势下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关键看课堂教学中的互动程度怎样。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互动的核心,生生互动可以深化教学。搞好课堂教学互动,教师应了解、理解、尊重学生,应有关于学生发展的正确观念,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师生共同参与、相互配合的一个双边的脑力劳动过程,力求互动,才可能提高教学效率,获取最佳教学效益。“师生互动”这一课堂教学理念是自古就有的,如高中语文中《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与弟子的座谈在形式和内容上成为“师生互动”的先导。要使“师生互动”这一理念真正内化到课堂教学方式中,我们必须明白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果堂实践中,根据互动主体的不同,有效的互动方式主要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体互动三种方式.在这三种互动中,“师生互动“起着主要的、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的师生互动可能动地促进生生互动和群体互动.互动的教学观认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实际上是师生双方以自己的固定经验(自我概念)来理解对方的一种交流与沟通的方式.“   ……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里不但强调了数学教学是一种活动,而且指出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互动是发展的基础。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在“乐”中互动“、思”中互动、“疑”中互动“、做”中互动、“用”中互动,从而把枯燥的讲授过程变为动态的探索过程,使学生经历、感受、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现思维过程,让课堂成为学生活动的天地和展现自我的殿堂。一、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让学生在“乐”中互动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信息传递、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