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可见,鲜活的习作素材来源于多彩的生活。让我们的孩子走进多彩的生活,体验生活的多彩,积累鲜活的素材,成就习作的精彩。  相似文献   

2.
一、细心观察,积累生活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五彩缤纷的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关键是同学们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学会发现、捕捉素材,积累生活,主动将日常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录下来,占有大量的鲜活的第一手写作素材,就不愁没有东西可写了.  相似文献   

3.
白玉萍 《甘肃教育》2011,(16):64-64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常说学生的文章言之无物,而学生更视写作为"苦事"。这显然是学生们缺乏写作素材,平时没有积累写作素材所致。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为写作寻源取材。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流,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当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感受达到一定的程度,写出来的文章自然会言之有物,而且写作兴趣也会大增。  相似文献   

4.
作文源于生活,回味品赏,写出真情片段,说出独特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告诫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生活中的人事都可给学生很多思考和启迪。让生活与作文紧密联系,在生活中学用作文,在作文中再现生活,把丰富的校园生活、多彩的假日活动、温馨的家庭生活引进作文课堂。让学生向生活要素材,让作文走向生活,让学习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先生也曾说:“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因此生活是作文之本。学生寻找作文素材,不仅要“身人生活”,更要“心人生活”。  相似文献   

6.
刘雪清 《江西教育》2010,(10):40-40
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的序中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叶老的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要抓好作文训练这个“流”,就必须同时抓好生活这个“源”。生活是写作素材的唯一源泉,教师要有敏锐的眼光和创新的思维,挖掘出生活中蕴藏的作文训l练因素,帮助学生积累鲜活生动的习作素材,轻松快乐地作文。  相似文献   

7.
作文难,难作文,原因何在?学生说:"无话可写。""无话可写"即缺乏作文材料。作文材料哪里来?叶老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的昼夜不息。"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的,昼夜不息。当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情绪的储备达到比较丰厚的程度,习作的内容就能充分展现个性。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9.
<正>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素材来源于生活,只有学会发现、体验、感悟生活中的景、物、人、事,才能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来。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但是,学生习作现状并不乐观。  相似文献   

10.
<正>习作原是生命本真体验的一种自然流露,体验可以让作文成为学生心灵的舞蹈。一、融入生活,捕捉刹那的灵感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有我们取之不竭的作文材料。1.参与生活,激情的诞生学生习作的激情来自于生活的激情。把生活体验视为一种追求。然后才会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做生活的有心人。才会发现  相似文献   

11.
<正>一、反观问题,明确引领方向(一)作文教学的困惑1.滥用生活素材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可见习作与素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生之所以在写作中出现“虚假作文、空话作文、老三篇作文”,就是因为写作素材的缺乏。而从生活中获得写作素材是写作积累的重要来源,学生对习作无从下手,就是没能从大自然、生活中、社会里去捕捉素材,导致滥用生活素材频频发生。  相似文献   

12.
正叶圣陶先生也曾说:"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因此生活是作文之本。学生寻找作文素材,不仅要"身入生活",更要"心入生活"。当你用一颗敏感心灵热切关注生活时,你会发现生活中的每一次感动,就象灵巧的双手拨动琴弦一样,让你的心弦奏出激昂高亢的乐章。  相似文献   

13.
<正>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丰富多彩的生活为作文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素材。学生只要实实在在地关注生活,真真切切地品尝人生的酸甜苦辣,就能书写出真实、深刻的文字。因此,只有让学生不断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他们的作文才能春意盎然、意蕴常新。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的序中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叶老的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要抓好作文训练这个"流",就必须同时抓好生活这个"源".生活是写作素材的唯一源泉,教师要有敏锐的眼光和创新的思维,挖掘出生活中蕴藏的作文训练因素,帮助学生积累鲜活生动的习作素材,轻松快乐地作文.比如一些风俗民情资源,就可以结合教材整合到课程中来,营造出快乐的作文教学背景.  相似文献   

15.
学生在写作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无米之炊”。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都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作文的素材来自学生的生活。学生的生活是学生行为、情感发展的基础,学生通过自己眼睛认识生活,通过行为感受生活,通过|情感享受生活。只有来自生活的作文,才是真实感人的。  相似文献   

16.
陈真广 《小学生》2013,(7):51-51
小学生习作普遍遇到两大难题:一是没话写,二是有话写不出来。如何化"难"为"易",使习作成为孩子们的乐园,并能通过习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呢?叶圣陶先生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生活,是习作的源泉,习作教学,应该立足语言的学习,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学会作文。一、体验生活,积累习作素材叶圣陶在《文章例话》的"序"中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小学生学习作文也不例外,教师  相似文献   

17.
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只有把学生的目光引向多彩的生活,引导他们撷取鲜活的作文素材,才能写出富有生活气息的作文来。  相似文献   

18.
<正>作文是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大难题,也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大难题。如何能够突破学生的写作障碍,流畅、准确地表达真情实感?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观察中积累素材"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叶圣陶老先生的这句话向我们道出了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作文是生活的产物。小学生的世  相似文献   

19.
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学生写出的作文内容应该是丰富充实、充满活力的,然而现实中农村中学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写出的作文思路狭窄,题材陈旧,内容枯燥,语言贫乏。原因主要在于学生生活积累贫乏,缺少写作素材。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要增加学生生活体验,积累作文素材,拓展写作思路。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昼夜不息。”因此,要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教师平时就应引导学生注重积累,养成积累的习惯,掌握积累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可是许多作文老师发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情况很难在学生的作文中体现,学生们觉得提笔无话可说,找不到作文素材,作文越来越难写,"难于上青天".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懂得如何去引导学生进行作文素材的积累,在我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积累了以下几点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