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对动物词汇的有关隐喻在汉维两种语言中的异同进行分析。在汉维两种语言中,有不少与动物词汇有关的隐喻,它们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很大差别。这不仅反映动物词汇所表示的隐喻意义与文化的共同关系,同时也反映了它在不同文化中的不同地位,反映了文化、隐喻及语言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体验主义认为,语言源于人们的生活体验,语言中的词汇通过隐喻的映射作用,获得新的语义.文章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结合语义实证的研究证明,"手"一词的语义隐喻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很大程度上具有共性.同时该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所获得的不同义项则表明, 隐喻还受到文化背景和语言个性的制约.  相似文献   

3.
动物形象积淀着民族心理,在维汉两种语言中,同一种动物可蕴含不同的喻义。汉维两种语言中的动植物名称不仅代表动植物形象的符号,而且反映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印记。只有深刻了解文化上的差,才能理解动植物名称深层次的象征意义。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对比分析动植物在汉维两种语言的象征性特点。  相似文献   

4.
根据有关隐喻的一种最新理论,隐喻不能单纯作为语言内部的一种修辞手段,而应把它和人类的认知过程相联系,隐喻能反映语言和人类思维、认知的关系.由于隐喻有这种共同的认知基础,不同语言文化中的隐喻自然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5.
谚语直接反映的是人们的生产、生活经验,不仅能说明事物,还能表达说者对该事物或事理的主观评价、态度和情感色彩.当汉维民族在人类历史上作为一种在语言、居住地域、经济生活、心理状态上稳定的共同体出现时,两种语言就打上了民族的烙印,成为汉维民族文化最典型的表征,而两种语言通过修辞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特征,它积淀了汉维民族文化的精神.论文通过大量谚语来对比汉维两个民族所体现的文化镜像.  相似文献   

6.
“雨”和“rain”隐喻映射的文化透视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段承载着厚重的民族文化底蕴;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则反映了人类思维的普遍规律。本文通过分析“雨”在习语、谚语和文学作品中的种种隐喻和汉英两种语言中有关“雨”隐喻的思想基础和文化内涵,探讨“雨”隐喻在这两种文化中的共性和差异。  相似文献   

7.
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和文化学的角度,考察汉英语言中"酸"味觉的概念隐喻.研究结果表明:汉英语言在"酸"味觉隐喻化方面存在共性和差异,反映了两个民族思维层面的同一性和差异性; "酸"的投射范围主要包括五大经验域:听觉/视觉域,情感/心智域,生活/时间域,性格/方式域,性质域;汉英"酸"味觉概念隐喻的投射域绝大部分相同,但其隐喻意义具有明显的差异,这是由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8.
孙玉兰 《文教资料》2012,(19):45-46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系统地考察和对比了英汉语中"耳"的隐喻映射的范围、个性和各个映射背后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耳"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隐喻映射有其特殊性,这反映了英汉两个民族思维及文化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们对抽象概念认识和表达的强有力的工具,而非简单的装饰性的辞藻.颜色词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建立在人体感知基础上的隐喻表达的.人类对红色有相同的视觉效果和认知基础,因此红色在英汉语言中的感知和反映就具有普遍性.文章借中国汉字文化"红"的词语进行分析,旨在揭示:词义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隐喻的强大认知功能,导致语言变化的媒介是隐喻.与此同时,也印证了认知语言学大师莱考夫的隐喻认知观点:语言本质上是认知的,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的一种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0.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普遍存在的,是人类的一种认知工具。语言中遍布的隐喻表达是由于人类概念系统中存在着概念隐喻,但不同文化中的概念隐喻是否相同需要跨文化的研究。语料表明在英汉中都存在"人是物体"这个概念隐喻,而对比由此衍生出来的隐喻表达,可以为概念隐喻提供跨文化方面的依据,并为一词多义现象提供了合理的解释,这对语言的教与学都有帮助。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中的基本范畴词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人们通过转喻、隐喻来认知更抽象的概念和事物.汉语中的"手"属于基本范畴词,具有很强的转喻、隐喻能力.通过系统研究"手"衍生出来的各种转喻和隐喻意义,笔者发现它的转喻与隐喻意义实质上构成一个浑然一体的语义链,其转喻与隐喻意义存在连续体关系,并且试图用图形表示了这个连续体.  相似文献   

12.
不同两个民族之间的熟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反映出本民族的文化特点。由于汉维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不同,字面意义、形象意义相同的熟语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隐含意义。以维汉熟语为研究对象,了解汉维熟语之间的差异所反映出的不同的民族文化内涵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3.
"模因论"和"认知隐喻"是外语教学中有关文化和语言不得不关注的两个重要概念.其特点、类型及其成因等方面有着许多相似之处.经过比较分析之后,了解"模因论"和"认知隐喻"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对语言文化学习和教学十分重要.模因论(memetics)是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观点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研究.后进入到了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哲学等领域.模因(meme)源于生物学词汇(基因).模因是一种信息单位,更是一种文化传播单位,通过模仿而得到复制和传播.模因是一种与基因相似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隐喻和比兴作为中西诗歌不同的表现手法,源于中西不同的文化精神,表现了中西诗歌不同的诗性思维,形成了中西诗歌不同的美学特征和审美标准。中国新诗的变化也与隐喻和比兴这两种手法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5.
颜色词的隐喻、转喻构词会因文化的不同而不同,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在中英两种不同文化语境下,通过对两种文化中的颜色词的隐喻、转喻构词进行对比,以发现它们的共性和差异,从而加深英语学习者对英汉两种不同语言和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6.
张圣军 《考试周刊》2008,(15):198-199
现代隐喻学认为人类的语言和思维都具有隐喻性.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它更反映着人类的文化特征和思维方式,广泛存在于人类语言中.本文对英语和汉语中的隐喻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在翻译过程中灵活运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将会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17.
英汉两种语言中,关于Idea的本体隐喻有较大的相似性,但受文化模式的影响,在语言表述上有一定差异.对英汉语料中关于Idea(即人的"看法"、"观点"等)的本体臆喻进行比较研究,证明汉语对于Idea的表达方式也是隐喻性的,主要体现在概念隐喻当中.这些结论反映了隐喻及认知结构的系统性和相关意象图式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采集中英文中有关"愤怒"的情感隐喻,从认知的角度探讨隐喻的本质。隐喻不仅指隐喻的语言形式,而且指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方式——隐喻概念,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表达"愤怒"感情的语言形式存在着相同和不同的隐喻概念,原因是人们具有相同的身体,物质生活经验和不同的文化环境,因此在理解情感隐喻时,不能脱离其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9.
隐喻的主要表现形式还是语言,英汉两种语言作为不同文化的载体,反映了人们不同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不同的文化模式。由于两种思维和文化模式的不同,在隐喻的生成和理解上都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一些差异。隐喻是语言的普遍现象,它普遍地运用于语言中,而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中隐喻运用有所差异,即普遍性中存在着差异性,本文从此角度出发来探讨隐喻的运用,并且探讨其对英语教学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有关隐喻的一种理论,即不再把隐喻单纯地当作语言内部的一种修辞手段,而是把其和人类的认知过程相联系,认为它能够反映语言与人类思维、认知的关系.正是由于隐喻具有的这种共同的认知基础,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隐喻理应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本文正是通过比较汉英语言中的隐喻实例,为隐喻的认知基础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