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亲近老桥     
一、无意中产生了一个探究主题;《桥的形状和结构》一课上完后,我看时间有余,随意问了一个问题:“你学了这课后想做些什么?”没想这随意的一问竟引来了学生的七嘴八舌  相似文献   

2.
这很像是一本随意说出来的书。一个人问:什么是勇气?你就说了,是第一次骑自行车时……是参加拼音比赛时……是当你有两根棒棒糖时……是即使到了用餐时间……是没有人敢欺负你的小弟……  相似文献   

3.
真爱不卑贱     
彭永强 《课外阅读》2009,(20):12-12
杂志社新来了一个编辑。总编一向很关心年轻人,有事没事总喜欢找他聊聊天,拉拉家常。一次,总编随意问了新来的编辑一个问题:“你的父母是做什么工作的?”  相似文献   

4.
开心果     
<正>字长大了有一天,爸爸写下"一"字教儿子认识,儿子表示记住了。第二天,爸爸抹桌子的时候,随意将湿布条放在桌上,问儿子这是什么字。  相似文献   

5.
固本印象     
去年的这个季节,也是一个暖冬,那一天,也是一个艳阳天。有个女孩拖着一个红色的旅行箱,到我车窗外扣着玻璃,问我去固本要多少钱——原来,她把我当成的哥了。那时学校刚放寒假,一个大晴天,一个人开车闲逛,不到十公里就把锦屏这小城给绕上三圈了,很无聊。于是我放下车玻璃,仰着脸对她说,你随意吧,便拉开后备箱,等她上车。  相似文献   

6.
随便找个小孩子问:世界上最没用的东西是什么?恐怕十个孩子中有九个都会答:垃圾。香蕉皮可可和西瓜皮胖胖怎么也想不通,自己刚才还是人见人爱、漂漂亮亮的,这一刻怎么就沦落成垃圾了?还被人随意地扔在了大街上。一个胖子走过来,一脚正踏在胖胖身上。  相似文献   

7.
日吐天鹅     
<正>听话要听清,传话要传真。我们听了不合情理的事要加以分析,多问一个"有可能吗"传话,不可添枝加叶,随意发挥。对于小道消息,最好是不听不传,以免惹是生非。有一天,一个老人大咳,吐出一口痰来,他儿子惊叫一声,原来痰里有一片像羽毛状的东西。这件事被邻居听到了,立即传遍全村,说某某老人  相似文献   

8.
王双全 《辅导员》2009,(14):92-92
在我们初一(1)班有一个男生小梁,凡是教过他的老师对他的评价就一个字“懒”。上课一本书,很少做笔记。一周交不了一次作业,即使交了也马马虎虎,五道题做两道就不错了。星期一很少来上课,问其原因,不是说肚子疼,就是说头疼。打电话问家长也说是有病了,而下午他一定会来上课,因为有体育课。时间一长,我感到这里面一定有蹊跷,为何他每周一上午都得病,而下午的课却能正常上,特别是体育课上丝毫看不出他有病的样子?有一天在与同学们闲聊时,我随意问了一句:“咱们班小梁得的是啥病呀?怎么老是星期一?”  相似文献   

9.
<正>"老师,昨晚你梦到我了吗?"一早到了教室,就有一群孩子围在我的左右七嘴八舌地问我。每当此时我的内心深处就会涌现出一股股暖流,这正是我最近实施的"梦工程"。"梦工程"的想法源自一个梦,那天我梦到了班里那个女孩苗苗了。第二天课前我很随意地跟全班同学说起我的梦:"昨  相似文献   

10.
自从我参加《小学数学“以问导学”教学策略的研究》这个课题组后,我就开始关注了“提问”这个话题,虽然过去课堂上也经常提问,但那大多是无意识的,或者说是随意的。在这一年课题研究中我认真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并且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更加注重了“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字长大了     
有一天,爸爸写下一字教儿子认识,儿子表示记住了。第二天,爸爸抹桌子的时候,随意将湿布条放在桌上,问儿子这是什么字,儿子回答不认识。爸爸生气了:不正是昨天教你识的‘一'字吗?儿子瞪大了眼  相似文献   

12.
意料中王晓玉的出现会轰轰烈烈,事实上她也确实让人眼前一亮,我分明感觉到了心灵的震撼。一件随意的上装配了一条有些发白的牛仔裤.在留名册上洋洋洒洒地留下笔墨,在墨香还未散尽之时便已转向同学们,报以亲和淡然的一笑。邻座的文学社编委悄悄地问我:“这就是王晓玉吗?怎么穿得这么随意?”我说:“简简单单.我喜欢。”  相似文献   

13.
追问——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益的一种有效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追问,即对某一问题或某一内容,在一问之后又二次、三次等多次提问,"穷追不舍"。追问可以避免课堂满堂问、随意问现象的出现,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保障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追  相似文献   

14.
有效教学须让学生学“问”、会“问”,其目的、意义和价值等无须在此费口舌。而如何让学生学“问”、会“问”,则想借此一隅多说几句。一、学生不学“问”、不会“问”。这不是学生的错。学生不学“问”、不会“问”的主要成因是学生难有机会“问”、不敢随意“问”。长期没机会“问”、不敢“问”势必造成学生不想“问”、不会“问”的结果。让学生想“问”又敢“问”,  相似文献   

15.
曾经有一位语文教师.在讲读不到100字的一个自然段时,向学生提出了近20个问题.引来了教师们对课堂提问的大探讨.现在,走进我们的小学阅读课堂,类似于这样"满堂问"的情境,可能已经不再重演了,但教学中"随意提问"的现象却屡见不鲜.比如,在教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课时,一位教师连续问了这样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个音乐学院的学生选修我的课。一开始见到他时,他总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有时甚至还在课堂上打瞌睡。一次课后我们随意地聊起来,我才知道他学的是钢琴专业。我问他:“为什么有时上课无精打采的?”  相似文献   

17.
心中无事     
大画家张大千的胡须有尺把长。一天,有个小孩问他,您睡觉时把胡子放在被子里面呢,还是放在被子外面?没想到,这一问把张大千问愣了,晚上睡觉时竟不知如何处理胡须,放在被子里不是,放在外面也不是,本来挺随意的胡须竟然“纠缠”得他无法入睡。看来,只要心中有事,哪怕是很小的事,也会弄得人寝食不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秦老师走进教室,第一句话就问大家:"大家说说,数字有感情吗?""数字怎么会有感情?"章非回答的很快很干脆。蒋一齐看看身边的子函,又瞅瞅前面的郭笑笑,蒋一齐知道,秦老师不会随意问这句话。  相似文献   

19.
一般说来,凡课堂教学基本上离不开提问。凡提问,都想要提高其有效性。综观课堂实践,因随意而问造成提问质量不高的问题有以下几种,这些种类的问题可以不提。可以归并的提问。这是指所提的两个或多个问题可以归并为一个问题,其  相似文献   

20.
雕刻人生     
一次,我去拜访一位雕刻家。在他家园子里,堆着一堆未经雕刻的树根。雕刻家从中随意抽出一段树根,问我:你说,这像什么?我看不出这树根像什么,便说:一段树根呗。雕刻家拿出一把雕刻刀,在树根上雕刻起来。不一会儿,开始似乎什么都不像的一段树根,竟成了一匹呼之欲出的骏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