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北省的黄安(今红安)、麻城两县人民起义后,开辟的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鄂豫皖边界地区的第一块革命根据地。笔者翻看近几年出版的《中国现代史》及有关中国现代史的参考书,发现多数把黄麻起义后开辟的根据地,称之为鄂东北革命根据地。其实这次起义后开辟的应是鄂豫边革命根据地。 1927年11月13日,湖北省鄂东地区的黄(安)麻(城)两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举行了伟大的武装起义。起义部队在攻打黄安县城时,遭到了失败,一部分起义军突出重围后,便转移到鄂东北地区的黄陂县木兰山一带开展游击战争,并在此将起义部队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七军。但此时还没有建立以木兰山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所以,在1929年4月,第七军又返回到黄麻起义地区时,其处境十  相似文献   

2.
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在黄麻起义、商城起义、六霍起义的基础上逐步创建起来的。到了一九三○年十月,由于鄂豫皖苏区的迅速扩大和它所处地位的重要,党中央将它划为全国六大根据地之一。党的六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派曾中生同志来鄂豫皖根据地任特委书记兼军委主席,他很快纠正了立三“左”倾错误路线的影响,并和徐向前同志等一  相似文献   

3.
一九二七年十一月,在中共鄂东特委的领导下,英雄的黄(安)、麻(城)人民举行了武装起义,在大别山区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支起义部队经过艰苦探索,逐步走上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在鄂豫皖边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成为当时我们党领导创建革命根据地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一块著名的根据地,它形成的时间较早,规模较大,坚持的时间较长,考察其原因,其中最主要一条,就是鄂豫皖边区建立了一支人数从多,政治素质好,思想作风过得硬,能形成领导核心的中坚力量——中共鄂豫皖根据地地方的党组织.本人试就鄂豫皖根据地党组织的建设问题,如下初步探讨。1 不断发展与壮大党的队伍,这是搞好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共产党领  相似文献   

5.
商南起义     
商南起义,亦称商南立夏节起义。它是一九二九年三月二十七日(即这年立夏节)在河南商城南部(现属安徽省金寨县)爆发的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武装起义。这次起义开始创建的豫东南革命根据地,成为后来鄂豫皖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1934年11月,鄂豫皖省委率领红二十五军实行战略转移后,鄂豫皖边区的革命斗争进入了最艰苦、最险恶的三年游击战争时期。为了有效抗击国民党军对鄂豫皖边区的疯狂进攻和血腥镇压,保存和发展党的组织,扩大游击根据地,边区的党组织和红军从实际出发,组织和运用便衣队这种小而精,灵活而隐蔽、快速而有效的斗争方式活跃在边区22个县的大片土地上。便衣队紧紧依靠群众,运用灵活的对敌策略和正确的统战政策,积极配合主力红军和地方武装给国民党军以沉重的打击,让革命的红旗始终飘扬在大别山上。  相似文献   

7.
高敬亭是鄂豫皖苏区革命斗争领导人之一。曾任光山县委书记、鄂豫皖工农民主政府主席、鄂豫皖中央分局委员、省委委员、皖西道委书记、红二十八军政委等职。在主力红军长征后,他领导红二十八军与鄂豫皖边区各级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在异常困难的环境中艰苦奋战,胜利地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保存了鄂豫皖根据地,保存和发展了党的一支武装力量,为坚持大别山革命斗争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一说明: 1932年10月,鄂豫皖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主力向西转移。1933年1月进入川北,开辟了川陕根据地。留在鄂豫皖边区的地方武装组成红二十五军。 1932年10月,湘鄂西根据地由红二军团缩编的红三军渡江西移。1933夏,到达湘鄂川黔边界地区。 1932年秋,湘鄂赣根据地的红十八师南下进入湘赣区,1933年6月与红十七师(由湘赣红八军改编)合编为红六军团。 1934年7月,寻淮洲、粟裕等领导红七军团改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由赣南根据地出发北上。11月进入赣东北根据地,与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合编为红十军团,继续北上。1935年1月,在江西怀玉山失利,余部进入浙闽地区开展游击战争,成为后来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湖北是中国近现代革命重要发源地之一。在第一次国内大革命失败后的国共10年对峙期间,中国共产党人分别建立了鄂豫皖、湘鄂西、湘鄂赣三大革命根据地,它们的存在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尤其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其规模和影响在当时仅次于中央苏区,位居全国第二。本文拟通过对湖北籍将军群体的分析,重点阐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在国共10年内战中发挥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吴焕先同志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鄂豫皖地区红军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历任中共黄安县农民自卫队党代表、鄂豫边革命委员会委员及土地委员会主席、中共黄安县委书记、鄂豫皖特委委员、鄂豫皖省委委员、红十二师政治部主任、红七十三师政治委员、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红二十五军军长、政委及鄂豫陕省委副书记、代理书记等领导职务,为鄂豫皖和鄂豫陕两块革命根据地及中国工农红军的创建和发展,为中同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被国家主席李先念誉为“功勋卓著”的革命家(李先念:纪念吴焕先同志牺牲五十周年题词)。本文仅就吴焕先同志在鄂豫皖苏区创建与坚持中的作用,谈谈我们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1.
说明:八七会议后,党在全国各地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这些起义,为创建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准备了条件。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后在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至1934年红军长征以前,中国共产党在广东的东江和海南岛以及鄂豫皖、闽浙赣、湘鄂西、陕甘、湘鄂赣、闽西、赣南、左右江、  相似文献   

12.
<正>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位于湖北、河南、安徽三省边界的大别山区,全盛时期包括有20余县的地区,拥有350万人口,红军达4万5千余人。1930年6月,成立了鄂豫皖边特委和鄂豫皖苏维埃政府,郭述申任特委书记,甘元景为政府主席,同时成立了工农红军第一军,许继慎任军长,曹大骏任政委兼前委书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1931年5月,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成立,张国焘任书记兼军委书记。同年11月,成立红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委。1932年1月,成立中共鄂豫皖省委,沈泽民任书记。同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撤出根据地,  相似文献   

13.
商城起义是土地革命早期大别山地区继黄麻起义之后又一次具有重要影响的武装起义,是河南省在大革命失败后首次取得成功的一次武装起义,是奠定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黄麻、商城、六霍三大武装起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三大起义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商城起义也是土地革命早期河南、湖北两省地方党组织跨省协作、周密部署、共同参与领导的一次农民武装起义的成功范例,是一次具有兵运性质的农民武装起义,将兵运与农运有机结合的成功范例,是将社会关系网络运用于革命斗争、服务革命大局的成功范例。商城起义的成功,改变了大别山地区敌我斗争的格局,壮大了鄂豫皖革命斗争的力量,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这次起义建立了河南省第一支正规红军部队,建立了河南省第一个县级人民政权——商城县苏维埃政府,创建了河南省第一个稳固的革命根据地,有力地推动了大别山地区革命斗争的进一步发展,为统一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发生在1929年5月6日(阴历三月二十七日立夏节)的商南起义,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边区的重要的革命起义之一,由于时隔已久,行政区划变动等原因,人们对这次起义的名称说法不一。据我所知,这次起义的异称有以下几种: 一、“商城起义”。见《大别山烽火》第107页及《历史教学》1983年第8期《商城起义的时间》。二、“太平山起义”。见《革命红旗万岁》第24页。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三一年四月,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统治的中共中央,派张国焘等来到鄂豫皖边区。五月十二日,成立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张国焘任书记兼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取得了鄂豫皖党政军的领导地位。从此,他顽固地推行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特别是在肃反和红军第四次反“围剿”中犯了严重错误,结果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绝大部分丧失,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对此,张国焘负有不可推卸的主要责任。可是,他在《我的回忆》一书中却散布种种谬论,妄图用谎言欺骗不明真相的读者。  相似文献   

16.
鄂豫边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占据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湘鄂西、湘鄂赣三大革命根据地的大部分地区.这里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战斗在这里的新四军第五师全体指战员和广大群众一起,开展敌后游击战争,英勇奋战,先后抗击着15万日军和8万多伪军的进攻,为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本文仅就鄂豫边区卓有成效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作点探讨.  相似文献   

17.
鄂豫皖根据地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大力开展游击战争,成为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有力地配合了主力红军的长征,对促进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到来及新四军的组建,作出了极为宝贵的贡献,留下了重要的历史经验.鄂豫皖根据地三年游击战争的特点是:重新组建正式红军,作为坚持游击战争的中心支柱;建立一支党政军三位一体的便衣队;结合斗争实际制定并实施一整套巧妙的战略战术原则和方针.  相似文献   

18.
郑位三是鄂豫皖苏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从大革命时期开始就在鄂豫皖地区领导人民开展革命斗争,先后担任过黄安(今红安)县委书记、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内务部长和财政经济委员会主席、鄂东北道委书记、鄂豫皖区党委书记等重要领导职务,积累了极为丰富的革命经验。1943年9月,他作为华中局的党代表被派到李先念领导的新四军第五师战斗的鄂豫边区参加党政军的领导工作。他在那里开展了一系列的革命斗争,其中特别重要的是同鄂豫边区党委一道领导了边区的整风运动。  相似文献   

19.
党的八七会议召开后,鄂豫皖地区的革命群众在中共的领导下,举行黄麻起义、商南起义及六霍起义等武装暴动,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斗争创立了鄂东北、豫东南、皖西北苏区。三块苏区的统一并非一帆风顺,本文意在对鄂豫皖苏区统一进程进行梳理和总结,从近代救国思潮制度选择的探讨出发,到国共分裂前鄂豫皖地区革命知识分子北伐前回乡后,开展传播革命理论,鄂豫皖苏维埃战略的形成,以及促成苏维埃革命的现实条件进行阐发,进而探讨中共革命时期执政经历的得失。  相似文献   

20.
<正> 一九三二年十月,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失利,中央分局和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根据地,向西转移。留在皖西革命根据地的部分红军和地方武装在转战途中成立了红二十七军。当时皖西地区处在敌人四面包围之中,形势十分险恶。经过红二十七军一个多月艰苦卓绝的奋战,成功地打垮了敌人的围追堵截,保存了自己,减轻了根据地的压力,配合了留在鄂豫皖根据地的其他红军的反“围剿”斗争,为根据地以后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这支功勋卓著的部队到底成立于何地,从现有资料查看说法不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