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楠 《世界文化》2008,(4):20-21
爱情是人生中一道美丽的风景,也是文学创作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作家们为我们展示着那些或美丽或纯真的爱情故事。而在《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中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略带恐怖气氛的故事。作者福克纳像一个旁观者.缓慢而平淡的叙述着仿佛是他亲眼所见的一切。哥特似的笔调把读者带入悬疑的情节中,而其中蕴涵的深刻含义也给读者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伊平 《世界文化》2002,(6):22-23
青年奥雷斯特.卡马拉诺是某有权势的卡莫拉帮派的后裔。作为法庭的合作人,他正在法官面前做证,讲述他成为他那个团伙中最后一个幸存的经历。一个长长的闪回镜头从卡莫拉帮派之间为争夺地盘的械斗开始:奥雷斯特的父亲阿梅里戈在一场可怕的血腥冲突中得胜归来,但是他失去了一个女儿。在父亲安托尼诺面前,阿梅里戈吹嘘着自己的胜利。而其父安托尼诺正是某卡莫拉帮派的头目。  相似文献   

3.
卫国战争题材在苏联文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并不是偶然的。苏联人民取得对法西斯的胜利,是付出了英勇的努力,遭受了巨大的牺牲的。在苏联,实际上没有一个家庭没有受到战争的祸害,没有蒙受到战争的巨大损失和痛苦。对西蒙诺夫来说,卫国战争是他的创作的体裁多样、问题众多的主题。著名苏联诗人凯森·库利耶夫在评价同行的创作时说:“康斯坦丁·西蒙诺夫描写了战争的真实。因此,他的作品是可贵的,在国内外拥有广大的读者。”作为一个描写战争的艺术家,西蒙诺夫给自己确定了如下任务:“我的目的是让读者知道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既然……胜利使我们付出了巨大  相似文献   

4.
苏童是20世纪90年代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作家。在先锋派小说家中,苏童的创作不同于余华的冷淡血腥,莫言的夸张赤裸、残雪的诡魅梦魇、格非的纷繁细密,他运用婉曲细腻的诗意叙事笔调,在柔美的江南文化背景下,将江南水乡的纯净柔情与当代语境下的人文关怀自然地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5.
《红月亮》     
青年奥雷斯特.卡马拉诺是某有权势的卡莫拉帮派的后裔.作为法庭的合作人,他正在法官面前做证,讲述他成为他那个团伙中最后一个幸存者的经历.一个长长的闪回镜头从卡莫拉帮派之间为争夺地盘的械斗开始:奥雷斯特的父亲阿梅里戈在一场可怕的血腥冲突中得胜归来,但是他失去了一个女儿.在父亲安托尼诺面前,阿梅里戈吹嘘着自己的胜利.而其父安托尼诺正是某卡莫拉帮派的头目.  相似文献   

6.
觉奴(刘长述)是"戊戍六君子"之一刘光第的长子,他继承父志,力主富国强兵的维新改革。他的《川人自保商榷书》成为引发四川保路运动的"信管",在《娱闲录》上创作刊载了大量白话短篇小说,向国人指出国家危难、内忧外患的颓败局势,揭露官场腐败和国民的劣根性。小说借助民间想象,吸收四川"龙门阵"散点透视的特点,以幽默诙谐的笔调,对民众进行新文化启蒙。他的长篇白话小说《松冈小史》,以具有乌托邦色彩的"松冈市"自治和改革为主线,描绘了20世纪初爱国志士的社会改革蓝图和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现实,是四川乃至全国最早出现的长篇白话小说。  相似文献   

7.
井会利 《华夏文化》2006,(1):63-64,F0003
张岱(1597-1689),字宗子,一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史学家、散文家,他博学多才,能诗善文,在文学上的成就,以散文为最,人称“绝世散文家”。《陶庵梦忆》是作者晚年追忆往昔繁华生活的一部小品随笔,文中以清新的笔调、雅致的生活情趣、  相似文献   

8.
<正>在纪念"二战"胜利60周年之际,普金总统专程回到他的家乡圣彼得堡,亲临"二战"胜利广场,向列宁格勒英雄保卫者纪念碑敬献了花圈和鲜花;同时看望和慰问了当年保卫战幸存的老红军战士。普金在回顾那场史无前例的酷烈战争和峥嵘岁月时,讲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在列宁格勒保卫战当中,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故事。"此言不虚。普金的父亲弗拉基米尔·普金就积极投身于那场卫国保乡的激战,并在前线流血负伤。普金的两个亲哥哥在列宁格勒遭到长期围攻时,因患疾病无力救治而不幸夭亡。尽管普金  相似文献   

9.
送行     
这里选译的两篇散文,第一篇《灯光》的作者弗·加·柯罗连科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国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一生中创作了许多中、短篇小说,脍炙人口。他的长篇回忆录《我的一个同时代人的故事》是一部很有文献价值的文学巨著。柯罗连科批判黑暗的现实,同情劳动人民,憧憬光明,对未来充满希望,这是他不同于一般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地方。在这个意义上,《灯光》是很有代表性的。黑暗如磐,光明在前,这就是柯罗连科的世界观及其全部作品的基调。列宁在一九○七年曾说:"柯罗连科是进步作家。"第二篇《送行》的作者马克斯·比尔博姆为英国文艺评论家,讽刺作家,生于一八七二年,卒于一九五六年。从《送行》一文中,可以看出他的笔调既幽默,又富于机智;通过这篇短文,他对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作了极其辛辣的讽刺。 --编者  相似文献   

10.
灯光     
这里选译的两篇散文,第一篇《灯光》的作者弗·加·柯罗连科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国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一生中创作了许多中、短篇小说,脍炙人口。他的长篇回忆录《我的一个同时代人的故事》是一部很有文献价值的文学巨著。柯罗连科批判黑暗的现实,同情劳动人民,憧憬光明,对未来充满希望,这是他不同于一般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地方。在这个意义上,《灯光》是很有代表性的。黑暗如磐,光明在前,这就是柯罗连科的世界观及其全部作品的基调。列宁在一九○七年曾说:“柯罗连科是进步作家。”第二篇《送行》的作者马克斯·比尔博姆为英国文艺评论家,讽刺作家,生于一八七二年,卒于一九五六年。从《送行》一文中,可以看出他的笔调既幽默,又富于机智;通过这篇短文,他对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作了极其辛辣的讽刺。——编者  相似文献   

11.
动荡的童年比尔·克林顿于1946年8月19日,即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一年零四天出生在阿肯色州西南部一个名叫霍普的小村庄。他的父亲威廉·希莱斯在一次车祸中命丧黄泉,他从两岁起由外祖父母抚养,很小就帮助外祖父埃尔德里奇·卡西迪经营杂货店。比尔七岁时,母亲嫁给罗杰·克林顿,比尔改姓继父的姓。克林顿爱继父,继父也视他如己出。然而继父既不开朗也不健谈,还酗酒打人。有一次,年仅十几岁的比尔指着母亲和同母异父的弟弟警告继父说:“你如果再打他们,必须先从我这儿通过!”从而使他的继父败下阵来。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两次提到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成果。他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捍卫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发展的文明成果,捍卫了人类和平事业,铸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在这个讲话接近结束时,他又说:"中华民族创造了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灿烂文明,也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灿烂的明天。"  相似文献   

13.
杨天石 《中国文化》2009,(2):132-146
尼赫鲁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领袖。曾任印度民族主义政党国民大会党(国大党)总书记、主席。其地位仅次于倡导不合作运动的甘地。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他和蒋介石关系密切,互动频繁。研究他们之间的交往,可以推进近代中印关系史研究的深入,也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蒋介石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同情和他为争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而做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14.
民国建立对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来说,本来是一件大喜事、大胜利。可是,对孙中山来说,在以后巩固这一伟大胜利的过程中,却出现无穷无尽的烦恼,碰到无穷无尽的新矛盾,较之他以前发动武装起义要复杂得多、头痛得多。革命形势一会儿阳光灿烂,一会儿阴云密布;胜利与失败交织,喜悦与愤怒相连,使他一而再再而三地经历了从来没有经历过的各种挫折与尴尬。诸如二次革命惨败,组织中华革命党得不到支持,袁世凯复辟,护法讨逆人心不齐,等等。 这一切都使孙中山再一次陷入迷惘和沉思,促使他在蛰居上海期间,更深入地总结革命失败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胜利并不像一块大理石。胜利并不是一首诗。胜利是活在大道的灰尘中、白雪中、汗水中和鲜血中,胜利有着很多的伤口,胜利有着折断了的两腿和因为失眠而发了红的眼睛……你们是俄罗斯的爱和荣耀。  相似文献   

16.
南美洲西侧,亚马孙河支流乌鲁班巴河上游,海拔3400米的地区有个库斯科山谷。那里的土著印加族人在15世纪中叶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控制了安第斯山的大半,出乎意料地组织起一个完备的国家,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印加帝国。1525年,第11代印加(即君主)去世,他的两个王子,即库斯科的瓦斯卡尔和基多的阿塔瓦尔帕争夺王位,直至弟兄问兵刃相见。几年后,阿塔瓦尔帕取得胜利。当西班牙殖民者皮萨罗袭来的时候,获胜的新国王,正准备从一个名叫卡哈马卡的城镇,向库斯科进军。私人集资组织侵略军征讨印加  相似文献   

17.
寻找阿Q     
阿Q,一个让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人物. 提到阿Q,你也许会想到他的祖传绝招--精神胜利法.也许你会说"精神胜利法"是一种麻木自己,无视现实的"狂"办法."狂",它的确狂.但朋友,你不要忘记,就是这种"狂法"多少次使阿Q重拾自信,快乐无忧.  相似文献   

18.
胜利的爱神     
这幅作品是卡拉瓦乔受人委托,专门为朱斯蒂尼亚侯爵而画的。该作品据穆托拉抒情诗集前言中记载,大约完成于1601年——1602年之间。由于此画的缘故,卡拉瓦乔被罗马红衣主教开释,重新获得了自由。 画中的爱神既精明又傲慢,但并非英勇而完美。他的姿势看起来仿佛出自于米开朗基罗的作品《胜利》,然而又不象《胜利》中那个不稳定的,坐在马鞍上的英雄。  相似文献   

19.
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为此.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国际艺术作品展》于初秋时节隆重开幕该展由一个主展《世纪强音——纪念反法西斯般争胜利80周年主题创作作品展》和5个副展《时代刃镣——中国美术馆藏八年抗战木刻作品特展》、《英雄颂歌——抗战主题作品回顾特展》、《东赢灾难——日本丸术夫妇《原爆图》特展》、  相似文献   

20.
<正>“百科全书”这个概念出现于16世纪后期的欧洲。据称,首次以“百科全书”为书名的是德国编纂家保罗·斯克利奇1559年出版的《百科全书,或学科世界的知识》,但这本书内容简单,笔调平庸,没能产生什么影响。1728年,英国学者伊弗雷姆·钱伯斯的两卷本《百科全书或艺术与科学通用辞典》多次再版,他因此被称为“现代百科全书之父”。然而,有许多人常常把这顶桂冠戴在法国翻译家、作家和哲学家狄德罗(1713—1784)的头上。如今回顾狄德罗编纂《百科全书》的过程和方法,仍能给予我们许多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