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正在给学生讲解“纷纷扬扬”一词。教师首先请学生解释这个词语的意思。一个学生说,《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飘洒得多而杂乱”。教师点头赞许,之后对大家说:“对这个词语的意思同学们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它的要点有三个:一是多,二是乱,三是飘洒。符合这三个要点的事物,就可用‘纷纷扬扬’来形容。下面就请同学们用‘纷纷扬扬’作口头造句。要求是:第一,要开动脑筋,打开思路,想一想描写哪些事物可以使用‘纷纷扬扬’,说得越多越好;第二,造句的内容前后不得重复,就是说后造句的同学不得再用先造句的同学已经说过的事物进行造句。”教室里…  相似文献   

2.
第一步:辨析词语。辨析词语是造句训练的前提。造句前.指导学生借助词典.联系例句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意思、作用和适用范围。能够使学生准确地把握词语。词语把握得越准确,造句就越贴切。  相似文献   

3.
词语含义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成语造句他们做贼心虚,所以总是发表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声明。  相似文献   

4.
造句是运用词语和句式的综合练习,是语言训练的一种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它在句子训练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对提高学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造句训练能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牢固掌握学过的词语和句式,在字词和篇章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学会造句,才能正确  相似文献   

5.
林仁忠 《广西教育》2012,(37):16-16
造句教学是学生学习词语、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造句教学的目标指向是交际和表情达意的需要。新课标指出:“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在新课程背景下,造句教学的语言学习功能不仅没有削弱,而且要求实现创新与超越,追求以“彰显学生鲜活生命个体,实现学生表情达意自我需要”为基础的语言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6.
造句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由一个词语生发出一个语境,里面有汉字,有标点,有语法,有意蕴。造句能使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更加深刻,牢固掌握学过的句式和词语,在篇章和字词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学会造句,才能正确地理解词义,表述问题,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就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如何提高学生的造句水平,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窦怀刚 《考试周刊》2010,(48):39-39
先看看下面的镜头:镜头一:语文教师甲满面笑容地走进教室,宣布上课。然后开始学习词语,先是投影词语,学生板书注音,集体订正,齐读三遍;指名学生解释词语;让学生造句,然后选用其中的几个词语造句;最后抄写三遍。这个过程整整用了近20分钟时间。  相似文献   

8.
造句是学生练习运用词语的一种常见方式,是学生作文的基础。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造句时常满足于造结构完整的简单句。例如:用“不仅……还”造句,学生写得最多的句子是“他不仅爱学习,还爱劳动。”造句是学生练习运用词语的一种常见方式,是学生作文的基础。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造句时常满足于造结构完整的简单句。例如:用“不仅……还”造句,学生写得最多的句子是“他不仅爱学习,还爱劳动。”“他不仅学习好,  相似文献   

9.
李倩 《教学与管理》2002,(11):58-58
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两方面的能力从一年级起就应注意培养。因此,我们不能忽视低年级学生造句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的作文能否从一年级起就开始训练,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二年多的试验。实践证明,小学生作文从一年级开始,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我们是从下面三个方面进行训练的: 一、明确要求。抓好起步,打好基础根据大纲要求,我们凭借教材。从一年级起狠抓了用词造句能力和观察事物能力的培养。1.用词造句能力的培养。词语是构成文章大厦的砖瓦材料,造句是说话和写话最基本的训练,所以,培养造句能力首先要从丰富词语入手。在识字和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组织各种类型的练习来丰富学生的词语。例如结合巩固生字。让学生组词语:上——上面、上学、上来、上楼、上海;结合基础训练,进行词语搭配:(温暖的)阳光、(红通通的)果子、  相似文献   

11.
学生造句只求句通,忽视思想因素,是常见现象。有些学生不注意选材,句子平庸,无教育意义,有些句子表现了落后消极的情绪甚至观点错误。因此,指导造句时不仅要注意词法句法的训练,提高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而且要注意思想性,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下面谈谈造句训练中注意文道结合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2.
一、词语解析词语解析不是简单地解释词语,而是对每个造句用词都尽量把词的语素意义讲清楚,把词语解释得通俗易懂,并列出近义词和反义词。学生通过词语辨析,对造句用词有了比较透彻的理解,造句就有了把握。比如用“欢呼”一词造句,先给学生分析“欢”是。“高兴快乐”,“呼”  相似文献   

13.
衡成荣 《辅导员》2009,(13):15-16
对于造句,大家并不陌生。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题目,“用加点的词语造句”“仿写句子”“根据词语的不同意思造句”……其实造句也讲究方法,掌握了造句的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怎么样?一起来看看吧。  相似文献   

14.
造句,是任何一种语言文字最基本的教学方式,是通向说话和写作的必然途径。在素质教育思想渗透的语文教育实践中,造句是认识和积累生字、理解和运用词语、启迪和丰富思维、提升和净化心灵、陶冶和培育  相似文献   

15.
用词语造句 ,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常性的基础训练 ,也是小学生学好语文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基本功 ,小学各册语文教材都有让学生用学过的词语进行口头或书面造句的要求。为了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通过读、写和其他方法识记、理解所学的词语 ,还要引导他们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正确运用。因此 ,我们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加强用词语造句的训练 ,教给学生造句的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用词造句的能力和良好习惯 ,为写话和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一、连续提问法在中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用词语造句 ,教师可以通过连续提问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16.
用词造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训练.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表达能力的提高影响很大。七八岁的学生.掌握的词汇有限.对周围事物的观察、笼统粗糙.因而用词造句很难达到确切生动的要求。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不注意耐心启发、不进行具体指导.只是满足于自造范句让学生套用.结果学生造句千篇一律.内容干干瘪瘪。因此如何指导造句.有必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由于造句不作为考试目标,在考试中已经很难见到了,虽然如此,但是必要的练习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是不可缺少的,更不能因噎废食而放松了对学生造句的要求。现在教材中对造句的提法也有所改变,有的已经改为“用下面加点的词说一句话或一段话”,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造句的论述也少之又少,从宏观意义上讲是将造句等练习改成了在实践中学会运用学过的语文知识,说法不一,实际意义则相同。我们不能因为造句的评价标准问题而忽视了它的巨大作用,其实造句是提高小学生习作练习的重要手段,更是小学生学习词语,积累词语,运用词语的良好方法,在很大程度…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造句练习,是重要的语文基础训练形式之一,它上达篇章,下通词语,是语文基础训练的枢纽。因此许多语文教师都十分重视对学生造句能力的训练。我在指导学生造句训练时,着重抓了以下五个环节;一、用词要准确。一个句子是由许多词语组成的,对所用的词语准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教师要从一年级起就注意培养学生两方面的能力:一是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二是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作文教学就要遵循这一原则,指出学生的用词造句是否恰当,连句成段是否完整,观察生活是否深入,分析事物是否准确,这样才能规范学生的写作思路。使其沿着良好的写作方向进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写话 ,是低年级作文教学的重大改革。过去的教学大纲 ,对低年级作文教学的要求是 :“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顺的句子。”“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这里 ,不仅限制过多 ,而且落脚点是“用词造句”。认为只要把句子写通了 ,就能为后面的片断作文 ,乃至成篇作文打下基础。实践告诉我们 ,能写通句子不等于能写好一段话、一篇文。枯燥、繁琐的用词造句 ,只能损伤学生书面表达的兴趣。对此 ,《语文课程标准》作了符合儿童语言发展规律的调整 ,变用词造句为写话 ,并明确指出 :“写自己想说的话 ,写想像中的事物 ,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