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全东  李超 《视听界》2000,(6):18-18
随着各地非专业报纸的扩版,以及娱乐版面的丰富和向广播电视领域的扩张,城市广播电视报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本文结合1999年底徐州广播电视报所进行的读者调查,就城市广播电视报编辑观念的定位与转变进行粗浅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我 国的广播电视报经过20年的发展 ,现已成为一类发行量大、深入千家万户、拥有广大受众群的报纸。但是 ,广播电视报所面临的形势显然是十分严峻的。由于报业市场的激烈竞争 ,大多数的广播电视报发行量普遍下降 ,昔日在发行上的霸主地位已经失去 ,“光芒”正在逐年消褪 ,广播电视报发行市场的前景很不乐观。因此 ,深化广播电视报的改革迫在眉睫。当前 ,广播电视报编辑人员观念滞后 ,仅靠“节目表”的功能拓展生存空伺 ,许多旧的观念已在广播电视报工作者头脑中造成思维定势 ,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编辑的行为 ,阻碍着他们以全新的市场观念指…  相似文献   

3.
王成松  孙力 《传媒》2000,(2):27-29
安徽广播电视报如同所有的省级广播电视报一样,曾经有过发行量超百万份的辉煌,但在报纸市场的激烈竞争下,尤其是各地市广播电视报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以后,省广播电视报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广播电视报作为案例,深入分析了新媒体语境下广播电视报的生存模式,首先对新媒体给广播电视报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就广播电视报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科学发展提供了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许晓霞 《新闻世界》2011,(10):74-75
地市广播电视报是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兴盛的产物,是广播电视传媒的延伸。广播电视报在广播、电视与受众的沟通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报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地市广播电视报如何更好地服务受众?如何谋求自身发展?唯有创新。创新,是振兴地市广播电视报的必由之路。从创新地域特色,创新服务特色,创新经营特色等方面,使地市广播电视报服务受众更胜一筹,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6.
张小泉 《传媒》2000,(3):30-31
随着广播电视的发展,围绕如何办好广播电视报这个主题,各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如广播电视报的性质、发展方向、定位等等;但有一个问题没有引起业内报人的足够重视,那就是广播电视报的语言问题。笔者想就目前各类广播电视报存在的语言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张报纸水平高低,与办报人驾驭语言的能力关系极大。综观我国的广播电视报,质量参差不齐。其中各地市级的广播电视报,综合水平较低,文字差错等各种语言问题经常出现。  相似文献   

7.
聂振凯 《新闻世界》2011,(1):137-138
当前,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正在深入推进,广播电视报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然而发展实践离不开理论的指导。本文基于对新世纪以来广播电视报研究论文的分析,总结当前广播电视报研究的特点与不足,以期更好地把握研究规律,发挥理论研究对广播电视报实践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朱益寰 《视听界》2001,(3):58-58
对体育说“Yes”还是“No”,对此,广播电视报业系统内部存在两种不同的声音。江苏广播电视报是行业内较早涉足体育领域并得到较好社会效果的省级广播电视报之一,作为该报体育版的责任编辑,经过这些年来的实践和摸索,我认为,广播电视报也能对体育说“Yes”。  相似文献   

9.
笔者针对传统发展模式对广播电视报生存发展空间的影响,创新发展模式以及广播电视报创新发展模式的方向与路径进行分析和阐述,指出电视报发展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中国广播》2012,(2):57-57
本刊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高级记者金树华和天津广播电视报编辑金丽琛撰写的《怎样做记者》一书,日前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广播电视报从80年代初期到目前已经历时近20多年了,从最初的繁荣发展到现在各地城市广播电视报市场份额总体上不同程度地萎缩,广播电视报流变与发展的轨迹十分清楚。笔者认为,广播电视报将进入“大分化”时期,随着所谓“上层建筑行业”不断地市场化、产业化,在十分激烈的竞争中,将会有一批基础差、规模小的广播电视报被分化淘汰出  相似文献   

12.
孙力 《声屏世界》2000,(11):51-52
对于以宣传介绍影视内容为主的广播电视报来说,影视评论对其有着独特的意义和深刻的影响。如何看待广播电视报的影视评论,如何做好广播电视报的影视评论工作,是从事广播电视报办报工作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梅红 《新闻世界》2010,(2):22-22
近年来,广播电视报的影响力式微。如何更好发挥广播电视报的宣传作用,笔者认为,要解读政策,关注民生,拓宽办报思路,加强互动。  相似文献   

14.
庄岩 《视听》2016,(11):146-147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早期繁荣的广播电视报也遇到了发展瓶颈。国内广播电视报发展滞后与其长期桎梏于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密不可分,生产成本和实际收益的不平衡也是其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全媒体时代下,如何更好地应对机遇,实现新时期的转型,是广播电视报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5.
就发行量而言,广播电视报的辉煌时期已经过去。现在,不少市级广播电视报的发行量就在2万份左右。而那些发行量仍居当地报刊发行量之首的广播电视报,其实早在发行量下滑时,就做了大量“遏止”工作。  相似文献   

16.
“微”时代的来临,无疑会对新闻媒介特别是广播电视报形成新的冲击,带来新的挑战。笔者认为,广播电视报的新闻报道也应适时而动,不妨“微”一把。  相似文献   

17.
广电报副刊定位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瑜 《视听界》2000,(2):25-26
近年来,广播电视报的副刊类版面发展很快,除了原有的与广播影视相关的影视类副刊外,不少广播电视报办起了诸如生活服务类、社会新闻类等多种内容的副刊版面,成为继节目表之后的第二个支撑点。广播电视报的副刊,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应该是以影视类副刊为主的。为什么现在的大多数广播电视  相似文献   

18.
阿丙 《新闻天地》2002,(6):19-20
一、现实呼唤新编排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讲,广播电视报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伴生物。这个与广播、电视相伴随的新媒体的兴起、发展,得益于电视节目的日益丰富和电视频道的增多,更得益于电视节目预告表的特殊作用。所以至今还有许多人认为广播电视报是节目报。尽管这种认识存在偏颇,但还是说明了广播电视报和节目预告表的关系。事实也是如此,广播电视报人一直视节目预告表为广播电视报赖以生存的命根子。但是,广播电视报的节目预告表的编排方式却是几十年一贯制,以电视台为单位,以播出时间和电视节目先后为顺序。这种编排方式在电视频道少、电视节目不车富,观众选择空间不大的时期是可行的,但是随着电视频道越来越多,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观众选择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繁荣、人民物质化生活需求的不断增长;随着“村村通”广播电视的系统工程在广大农村全面铺开,有线电视网络快速向乡村推进,无疑给广播电视报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全国大部分城市广播电视报已取得全国统一刊号,广播电视报从最初被看作专业报至现在越来越被认同为化生活类报纸。因此,广播电视报所面临的,应当是发展、壮大的机遇。  相似文献   

20.
柳杨 《声屏世界》2001,(11):47-48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协会常务副会长张振东在1998年常务理事会的报告中指出:“广播电视报是广播电视的补充和延伸,是广播电视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它依附于广播电视又独立于广播电视……广播电视报不同于一般的专业报,广播电视的面儿有多宽,它的面就有多宽。”这一说法。为广播电视报的宣传报道又一次作了界定,打破了广播电视报以前“带电作业”的狭窄理念,为广播电视报指出了以广播电视为中心,在补充中丰富,在延伸中升华的创造天地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