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扬之水>在<诗经>中有三首.分别是<王风·扬之水>、<郑风·扬之水>和<唐风·扬之水>.<孔子诗论>第十七简"<扬之水>其爱妇悡"句中的<扬之水>应是总括这三首<扬之水>,而非其中的某一首.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白鹿原>这一成功的现实主义小说文本为切入点,针对当下小说,尤其是现实主义小说创作存在的问题,从创作方法和可读性两方面剖析了<白鹿原>成功的原因及它给当下小说创作提供的启示.文章认为,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并不象有的论者所说的那样已成为一种"过时"的方法.相反,它所追求的细节描写的真实性、人物塑造的典型化,以及情节的生动性与丰富性,不仅依然充满着生机与活力,而且正好可以弥补当代小说创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同时,现实主义必须自我发展,放开艺术视野,博采各家之长,才能更好地回应新形势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三国志平话>是说书艺人讲说三国故事的底本,它在罗贯中生活的那个时代出版,因此,罗贯中如果创作<三国演义>应当借鉴此书.但从<平话>的内容看,三国故事在元末明初还不够成熟,罗贯中不能从中借鉴到什么东西.所以,他在当时还没有成熟的长篇小说和小说理论可资借鉴的情况下,没有条件因此也不可能创作出这样一部杰作来.<三国演义>应当是宋元至明中叶的说书艺人们世代累积不断创造出来的,并不是由某一个人创作而成.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左传>"赋诗"、"引诗"的<诗>用状况,结合<论语>"论诗"和孟子、荀子的"引诗证理",利用上博<诗论>所传递的评诗信息,可再现先秦时期的两大<诗>学系统--"赋诗"系统和"评诗"系统,补充载籍之缺,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诗经>早期的流播.  相似文献   

5.
铁凝的<秀色>曾引起文坛的争论.这一作品作者通过一个弱女子的奉献精神表现出了民族强烈的生命欲望,它表现的不仅仅是一个"秀色",而是整个民族的意志力和信念.铁凝在用一个作家的良心去关注那些还在受着生存困扰的同胞们.  相似文献   

6.
从美学、文艺学理论出发,以<堂吉诃德>的现实主义手法、矛盾法及新的创作观念为论述中心,对<堂吉诃德>的创作进行评价分析,以便更深入地理解这部世界名著.  相似文献   

7.
程知节本名程咬金,<程知节墓志铭>和<程知节碑文>的内容,与两<唐书>的<程知节传>有不少出入.隋末,程知节先加入瓦岗军,接着又为洛阳隋军将领王世充麾下,最后降唐,成为秦王集团的骨干成员.为了夺取太子地位,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程知节是参加事变的主要成员之一.但两<唐书·尉迟敬德传>所载参加玄武门之变的人员名单中,却没有他的名字.<程知节墓志铭>和<程知节碑文>,都有力地说明了程知节是积极的参加者,其史料价值颇为珍贵,补充了文献记载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从推衍形式及其范畴基础这两个方面比较中西两种思维形式,中国思维形式表现为"纯粹关系映射推衍",其推衍形式是"关系映射",其范畴基础是"纯粹关系";西方思维形式表现为"实体关系套接推衍",其推衍形式是"关系套接",其范畴基础是"实体关系".对此,可以从<尚书*洪范>和<工具论*范畴篇>这两个中西思维的范本中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9.
把<红楼梦>第四回或"护官符"认定为<红楼梦>一书的"总纲"是"左"的文艺思想的产物,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在"红学"研究上的反映.这种"左"的观点目前仍有影响,应给予拔乱反正.<红楼梦>前五回是全书的"引子"部分,对全书起"提纲挈领"的作用.其中第五回,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观看"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并聆听<红楼梦>"仙曲"对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遭遇和归宿以及全书的基本情节和结局作出总体安排.因此,<红楼梦>中第五回应为全书的"总纲".  相似文献   

10.
<怀念狼>虚构了一个有关商州狼的灭绝和人的衰颓的故事,这一虚构中着重展示的一段旅程及旅程中所涉及的人物莫不与<西游记>存在着诸多相似和内在关联,在互文性解读中,我们可以对两部小说各自的意义有更深刻的解悟.  相似文献   

11.
历年来学者们对《欲望号街车》的解读多集中在社会变迁对人物的影响或女性主义的视角上,然而运用《欲望号街车》中诸如家庭暴力、同性恋、乱伦等敏感话题,田纳西.威廉斯却意图展现对于善与恶全新的界定。威廉斯提出人在特定时间的选择往往决定了其人生的轨迹,而这些选择却不单单取决于人物的主观意志,而是更多地受制于社会文化,甚至人物的教育背景种种因素,因而善与恶的界限本就是模糊的,没有人能独占正义或者邪恶。基于此观点,威廉斯的创作意图有了更深层的阐释,同时《欲望号街车》中人物个性及行为也得以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欲望号街车》是田纳西.威廉斯著名的代表剧作。他在该剧中成功地塑造了令人难忘的女主人公布兰奇,性格复杂而又矛盾的她一直是人们评论的焦点。通过对布兰奇在剧中的不同时期的不同性格的分析,使布兰奇这样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更加形象化、具体化,加深读者对布兰奇人物性格特征的把握和理解。  相似文献   

13.
作为深受俄国剧作家契诃夫影响的美国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在其剧作《欲望号街车》里表达了与契诃夫的名剧《樱桃园》极为相似的创作主题。然而,两位剧作家各自生活经历的不同,以及各自审美观念的不同,造成了这两部主题相近的戏剧有着不同的审美特质。威廉斯的悲剧性审美观照和契诃夫戏剧性的审美心态赋予了这两部主题近似的戏剧以相异的戏剧冲突处理方式,形成了两部戏不同的审美情趣,同时也体现了契诃夫与威廉斯两位剧作家不同的审美精神。  相似文献   

14.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本文试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角度对田纳西.威廉斯的著名剧作《欲望号街车》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布兰奇和其妹妹斯黛拉以及妹夫斯坦利的人格结构进行分析,揭示出他们的人格与其行为的密切关系;同时指出这种批评方法对于解读这部作品不失为一个全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15.
在《欲望号街车》中暗藏有未出场的“父亲”形象。女主人公白兰琪与她一生中经历的四个男人——“父亲”贝尔里夫、丈夫艾伦、妹夫斯坦利和男友米奇之间是一种性别统治的关系。白兰琪的毁灭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中男女两性间的隔阂与悲剧性的矛盾冲突。作家呼唤入与入的和解与宽容。剧作主题与作家同性恋者身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赵东霞 《学周刊C版》2014,(1):220-221
In his play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Tennessee Williams has portrayed Stan- ley Kowalski as a fascinating character. Unfor- tunately, cultural differences have hindered our appreciation of him. This article analyzes Stan- ley Kowalski's charact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相似文献   

17.
《欲望号街车》中对布兰奇疯癫的命名,纠葛着强势的男权话语,美国工业社会的道德伦理观念渗透进了社会存在的所有层面。在文化转型时代,布兰奇难以适应新的道德价值观念,沉溺于过去旧南方的价值标准,从而在转型社会中屡受打击、迷失自我,最终走向毁灭,布兰奇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  相似文献   

18.
李一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6):99-101
《欲望号街车》集中体现了美国南方剧作家纳西·威廉斯"雌雄同体"的创作美学,剧中人物布兰琪和斯坦利也正是威廉斯该种创作思想阴阳两性在文本中的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19.
有什么样的性格,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欲望号街车》中的布兰奇和《断背山》中的阿尔玛有相同的不幸遭遇,她们的丈夫都是同性恋者。布兰奇的性格敏感脆弱,面对不幸时她只是一味地逃避退缩,导致她最终的命运极其悲惨。而阿尔玛在遭到打击后却能坚强地承受,并且还勇敢地走出不幸婚姻,追寻属于自己的幸福,这都是她顽强坚韧的性格使然。通过分析布兰奇和阿尔玛不同的性格,揭示并阐述不同的性格会使人们对人生境遇持有不同的态度,从而产生不同的命运。  相似文献   

20.
田纳西威廉斯自己的文学创作始终致力于表现"脆弱的美丽"和"残酷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欲望号街车》也同样呼应着这一主题,它关注了美国主流文化下被边缘的亚文化个体以及他们所面对的残酷现实。在这一戏剧中,作者藉由布兰奇的个人悲剧命运,控诉了美国现当代社会的主流文化对亚文化进行迫害的事实。布兰奇作为亚文化的符号和代表所遭受的不公与残酷,揭示了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压制和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