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在北京的一次针对新闻从业者的问卷调查和赴云南、山东两地对媒体、企业的调研数据撰写而成。本文认为在当下中国,记者的职业地位在社会中显著下降。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记者"自我认同"的贬斥与"社会认同"的错位。即记者的"自我认同"从"无冕之王"滑向了"新闻民工";记者的"社会认同"总在"舆论监督者"、"客观记录者"、"宣传者"、"社会建设参与者"的角色中纠结与调和。记者们趋向于将自身定位为"舆论监督者"、"客观记录者",而官方趋向于将记者定位为"宣传者",部分企业家和民众又趋向于将记者定位为"社会建设的参与者",后两者的定位都与其"自我认同"发生严重的错位。这导致了记者职业神圣感的丧失、职业伦理的下滑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又反过来加速了记者职业地位的下滑,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汶川大地震报道中的伦理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汶川大地震中,我国记者和新闻媒体的良好表现有目共睹,世人称誉,但是也存在一些不顾及灾难当事人内心感受、忽视人文关怀等有违新闻职业伦理的行为。敬业而善良的记者为什么会做出这种行为?一方面,突发灾难情境本来就对新闻职业伦理形成冲击,另一方面,我们的新闻职业伦理意识也不够强。加强新闻职业伦理教育,修订《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建立灾难事件报道资源共享机制,使新闻职业伦理成为我国新闻工作者和媒体的一种自觉意识和自律行为。  相似文献   

3.
网络新闻的发展,不仅对于传统新闻的时间观、组织方式以及传播方式具有深远影响,对记者的职业伦理要求也会变化。通过了解邹韬奋的新闻职业伦理观,我们也许会得到关于网络时代记者的职业伦理要求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新闻专业主义是一个“舶来概念”,它既寄托着记者的职业理想,也蕴含着必须遵守的职业规则和职业操守。它要求记者把事实的原生态展现在读者面前。它强调新闻价值的判断不仅来源于受众的喜好,更来源于具有社会责任的从业者从大众立场出发的精英意识。但是,令新闻人倍感困惑的是承载着自身职业理想的新闻专业主义所强调的中立、客观与专业精神常常与社会伦理所要求的尊重、同情与怜悯相冲突,在履行前者的同时往往会违背后者,甚至常常是以牺牲后者来成全前者。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中国青年报》记者群体为例,通过深度访谈中呈现的传者的"自我言说",探究中国记者职业身份认同状况的"当下"。研究发现:《中国青年报》记者群体表现出积极的职业身份认同。其中,"国家-媒体"边界关系的突破与重建、来自公众(读者)的正向反馈、以及群体内互动在记者职业身份认同的建构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其背后的建构逻辑。但同时,一种普遍的"思想和行为的分裂"不容忽视。这种分裂导致媒体和记者"半官、半商、半文、半武"的身份尴尬,影响着共同价值观的形成,给记者群体的职业身份认同带来挑战。  相似文献   

6.
张洋 《新闻记者》2022,(3):35-46
本文采取职业生涯叙事的研究路径,访谈了(曾)任职于30家媒体机构的70位中国国际新闻记者,关注国际新闻记者如何讲述自身从业的生命历程和情感体验,进而考察记者主观的个性和体验在与客观的新闻生产常规互动中形成了怎样的职业认同。研究发现,国际新闻记者的从业动机分为两类,一类是出于对新闻业价值和专业规范的认可,一类是出于对国际政治、多元文化的热爱。目击新闻现场、提供深度解释和影响公众认知是国际新闻记者职业认同中三项最重要的主题,也是国际新闻从业者确立自身职业文化权威的主要方式。但新闻生产常规的束缚和职业社会化的塑造并未消除国际新闻记者的异质性,认识论层面的“国际文化导向”与“新闻职业导向”,以及价值观层面的“国家利益导向”与“世界主义导向”,构成了国际新闻记者职业认同中两个主要的差异维度,共同塑造出富有内在张力的国际新闻实践。  相似文献   

7.
展江 《青年记者》2016,(25):70-74
记者该不该救人是一个典型的媒体伦理议题或话题,而不属于媒体道德问题,因为它充满了争议性.随着外部事态的发展和记者内心世界隐秘信息的披露,“剧情”还可能出现反转.另外,有些似乎有定论的案例其实是大有疑问的,而多数公众则是随着媒体的报道,人云亦云,根本不去关注后来被披露的更接近于真相的事实.许多公众也不去了解记者纠结不堪的内心世界.在人们因记者首先去记录新闻事件而似乎没有救人行动、怀疑记者有无灵魂和良知之际,我们也有理由去怀疑为数不少的非理性的信息消费者的社会灵魂安在.  相似文献   

8.
记者:最与时俱进的职业 在如今的各种职业中.记者这一职业堪称最与时俱进的职业了,不仅最新发生的事情记者最先知道,而且有些还没发生将要发生的事情也是记者最先知道的,时代的烙印也最深地留在了记者的身上.通过对不同时代记者的观察对比,我们就会发现一些很有意思的现象,每个时代记者的工作方式,职业理想都是不同的,这也直接体现在了他们的作品中,他们记录着时代,同时也被时代着色,不同年代的新闻作品体现着那个年代的特有的色调.  相似文献   

9.
胡蕾  王兴华 《传媒》2022,(18):81-83
记者是新闻传媒行业的主力军,他们对职业的认知状况对行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武汉市某报业集团记者群体为访谈对象,以记者对新闻职业的认知为主题,从专业新闻机构认知、新闻理念认知、职业角色认知三个方面展开深度访谈,结合访谈内容,对媒体转型发展大环境下记者的职业认同与困境进行探究,试图从学术理论的角度阐述媒体转型发展对记者职业认知的影响,并积极探索提升新闻记者职业认同的有效途径,从而促进新闻传播事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记者:最与时俱进的职业 在如今的各种职业中,记者这一职业堪称最与时俱进的职业了,不仅最新发生的事情记者最先知道,而且有些还没发生将要发生的事情也是记者最先知道的,时代的烙印也最深地留在了记者的身上。通过对不同时代记者的观察对比,我们就会发现一些很有意思的现象,每个时代记者的工作方式、职业理想都是不同的,这也直接体现在了他们的作品中,他们记录着时代,同时也被时代着色,不同年代的新闻作品体现着那个年代的特有的色调。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员不可或缺的职业精神——职业认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图书馆员业认同也是其职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职业认同对图书馆员职业行为的影响,以及对图书馆员职业认同现状的解析,探讨提高图书馆员职业认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新闻是一种职业.但并不是说,从事了新闻采访工作、干上了记者行当的人,都是职业记者.从专业的角度来讲,那些有理想、有追求、有勇气、讲正义、能突破、善于完成特殊采访任务的记者,才是真正的职业记者.他们常常要做的事情就是挖掘真相、服务公众,反映在报道样态上,就是调查报道.所以说,职业记者与调查报道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3.
刘晨辉 《视听》2016,(1):109-110
在众多职业群体中,记者与其它职业群体一样,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但记者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决定了个体记者的幸福不可能与他的本职工作分离。本文认为记者的幸福是一种职业幸福,是通过为受众提供所需要的信息,承担起监测社会、守望社会的职能,最终得到受众的认同而获得的。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5,(16):31-35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现代化转型中,知识分子思想意识和身份的嬗变推动了他们以报刊为阵地来表达救亡、革命和自由的诉求,促使了三次办报高潮的发生。这三次办报高潮与中国新闻事业的近现代化、记者职业身份的形成、记者职业场域的建构融合在一起。记者职业化是一个结构性的过程,在它形成的每个阶段,记者通过对自身话语体系与群体的职业边界的塑造来建构职业化的路径,因此职业话语与场域成为职业化的两个驱动力。本文以记者职业化启蒙、初显、形成为出发点,以报业从业人员转型到职业记者过程中的话语体系和职业场域为分析视角,剖析每个阶段对记者群体身份的认同问题。  相似文献   

15.
危机传播是指"在危机事件发生之前、之中以及之后,介于组织和其公众之间的传播".①近年我国新闻界在危机传播中所表现出来的快速反应的专业能力以及勇敢敬业的职业精神,受到了社会舆论的高度评价,但是传播中所折射出的一些伦理问题,也从未如此集中和突出.其中有关有的主持人的同情心弱化、贩卖悲情、影响施救等问题引发了社会高度关注及争议.危机传播中主持人到底以怎样的伦理准则来约束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又怎样处理好新闻与伦理的关系,本文将作一些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陈中华 《青年记者》2010,(12):25-26
为何说记者这个职业是青春饭之所以说记者这个职业是青春饭,首先是因为做记者需要体力。在我国当前的国情和体制下,记者这个职业尤其是青春饭。人们对新闻从业者成就的认同,首先是看你当没当总编、当没当主任。当你不再年轻的时候,你没被提拔上去,别人——年轻的领导搞策划,指示让你去完成,你心里是否坦然?  相似文献   

17.
一、记者职业道德概念新闻职业道德,也叫新闻伦理或新闻道德,是指记者在从事新闻工作活动中所应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是基于新闻工作的特点而对记者提出的特殊要求。新闻记者的职业特征是一个全方位的"社会人",交游广泛,经历丰富,生活内容多变。记者的双重身份(公  相似文献   

18.
《当代传播》2011,(5):48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樊亚平的新著《中国新闻从业者职业认同研究(1815-1927)》日前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是国内新闻学界以中国早期"记者"职业心灵史和职业认同发育  相似文献   

19.
文章针对自媒体时代背景下,记者职业伦理法制化的必要性,提出了加强自媒体时代记者职业理论法制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图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都市报记者的媒体观以及媒介伦理观.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都市报记者目前主要持有“中立型”媒体观,即认为报纸的首要社会角色是传递社会公共信息,他们认为首要遵守的伦理规范为客观和公正.但是在对自身和内群体进行评价的时候,大多记者都认为,都市报记者群体并没有做到客观、公正,职业的社会评价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