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龙鸿祥 《编辑之友》2015,(8):109-112
美国无人机新闻的萌芽与无人机技术的进步息息相关.2011年11月,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建立“无人机新闻实验室”,此时它以学院派的研究实践活动为主要表现形式.2014年9月,联邦航空管理局首次准予6家影视公司从事商业无人机试验.3个月后,11家新闻机构被许可开展无人机新闻试验,无人机新闻正式进入业界应用试验,从而过渡到制度化发展的早期阶段.无人机低廉的价格、简单的操作技术及迥异的视觉体验,使无人机新闻有可能成为美国媒体群雄逐鹿的新手段,成为世界媒体的新景观.  相似文献   

2.
刘禹彤 《传媒》2019,(11):56-57
目前,无人机因其简单易操作、突破空间限制及视角独特等优势普遍应用于新闻采集中。无人机作为新闻媒体融合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创新技术,变革了新闻采集及新闻要素呈现的手段与方式,极大提高了新闻报道画面的震撼力、感染力和报道传播效果。本文梳理了无人机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发展历程、分析和总结了无人机新闻的优势及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无人机新闻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操作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全球传媒业经历了一场重大而深刻的变革,不论是传播技术、新闻生产方式还是受众分布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在传播技术上,虚拟现实技术(VR)和无人机航拍成为报道新闻的新宠,也改变了传统的新闻呈现方式和接受方式;在新闻生产上,众包新闻和用户原创内容(UGC)的兴起正在颠覆传统的生产模式,带来“公民新闻”的崛起;在受众分布上,移动互联和智能手机将来自亚洲、非洲等地区的民众带入了互联网构筑的全球社群中,改变了互联网的舆论生态.在这样的巨变中,新闻记者必须重新认识传媒行业,定位自身与媒体的关系并建构新闻生产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4.
消息的写作,通常都是采用第三人称(他、她、他们)的。偶尔读到一些使用第二人称(你、您、你们)的新闻,人们感到新颖,也觉得亲切,像是双方在促膝谈心,缩短了作者同受众的心理距离. 美国著名记者杰克·海敦说过:“使用第二人称常常是一种好技巧,写导语尤其如此。因为这样写,能够立即把读者卷到新闻中来”。西方记者在报道涉及到多数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对喜欢采用第  相似文献   

5.
无人机新闻是近年来国外新闻界讨论的热点话题。本文从"佩德罗·里维拉诉哈特福德警方案"谈起,展现了西方学术界、媒体及民众对无人机在新闻采集中的应用所持的不同观点,并揭示无人机技术目前在西方新闻采集使用中的困境,进而提出了"功利主义"的道德考量依据。  相似文献   

6.
随着大数据、移动化、智能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传感器、无人机、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定位、算法等一系列新技术力量运用于新闻生产,带来了新闻生产理念和实践的全新变化,新闻消费呈现出移动化和社交化的特点.文章从新闻理念、新闻来源、新闻主体、新闻呈现、新闻分发等几个方面梳理了新技术带来的新闻生产与消费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伴随着传媒智能化逐步推进,新媒体风头正旺,未来媒体崭露头角。技术的革新使媒体能以独特的视角来呈现新闻内容,为具有创造力的人们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新闻叙事手段。尤其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关报道中,新华社、央视等多家媒体机构纷纷采用无人机拍摄,无人机航拍技术的加入改变了传统新闻要素的呈现方式,拓宽了新闻视野,为受众带来了全方位、立体式的新闻体验。  相似文献   

8.
邢强 《青年记者》2016,(6):19-20
作为当前无人机最为常见的应用之一,航拍无人机的技术规范和操作流程随着消费级无人机的普及而备受关注.但当人们使用无人机进行新闻航拍的时候,传统的航拍技巧需要进行相应的升级才能帮助无人机拍出质量上乘的作品.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已有不少型号的航拍无人机整机能够达到“到手即飞”的状态.而大量的成熟飞控、无刷电机、成套机架、成品电调和大容量锂电池等无人机零部件的上市,使得个人组装的无人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装配和调试后也能执行航拍作业.  相似文献   

9.
无人机是新时代出现的新型拍摄工具,能够呈现出更加全面的拍摄内容,在新闻报道中利用无人机航拍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电视台在发展的过程中利用无人机航拍能改进与完善新闻的呈现方式,给人们带来更加直观的体验,将无人机航拍应用于新闻直播中可以使人们及时、全方位地掌握信息内容,本文对新闻无人机航拍直播的创新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0.
借助不断迭代更新的“新技术”,媒体向外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无线电波将声音传播得广远,网络更是将地球变成一个“村”.新闻采集设备也不断更新,为了克服环境限制,在记者们难以落脚的危险地点进行报道,无人机进入了媒体的视野.用无人机采集新闻,可以让记者远离危险,报道的人力成本也会降低. 但是,新闻采集的“机器自动化”“无人化”也给媒体带来困扰.比如,无人机的电池续航能力与新闻事件报道时长不匹配,电池如果没电,报道就要中断,对媒体是一个潜在的隐患;此外,利用无人机采集新闻还可能遭遇“侵犯隐私”的指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