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在融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必须通过积极转型来适应新的信息传播生态,在此过程中,新闻编辑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闻编辑不仅需要敏锐地感知到新的信息传播环境对自身角色定位、专业能力所提出的新要求,而且需要重视积极探索自身转型发展路径,为自身职业生涯发展以及新闻媒体生存发展空间的拓展奠定良好基础.本文在对融媒体背景下新闻编辑转型发展方向作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新闻编辑转型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时代发展催生技术进步,技术运用带动时代升级.在技术与时代相互促进、彼此助力的历史进程中,人类信息传播先后经历口头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广播电视传播时代.今天,早已进入互联网传播时代的人们正在探寻着走向以互联网终端为媒介的移动互联网传播时代.在这种背景之下,社交媒体逐渐吸纳传统的新闻媒体的功能,成为信息传播的载体.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着人类社会交往的需要,进而决定着社交媒体的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3.
在新传媒环境下如何加强儿童媒介启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媒环境,是指由个体或群体接触的传播媒介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环境.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社会个体与群体的生存越来越多地依赖于传媒环境. 有调查显示,现代社会人们头脑中关于"社会图景"的信息95%以上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获知的.媒介的技术特征(口头传播、书面传播、电子传播等)决定着人们感知世界的方式、比例,信道特征与容量,而媒介的社会特征(媒介的立场、风格、传播内容及其选择标准等)则决定着人们的社会视野和社会认知(如看到什么以及以何种方式从何种角度看到等).  相似文献   

4.
经济活动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日常活动,它维系着人类的生存与延续,是社会进步的初始动力.作为"经世济民"缩写的"经济"一词在起源上就已经彰显出其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地方媒体经济新闻的发展建立在人类经济能力逐渐繁盛的基础上,经济新闻报道的产生、发展和繁荣都离不开"人"这一社会最活跃因素.因此,不管是回顾地方媒体经济新闻的成就与业绩,还是反思其不足和缺憾,都离不开以人为本的视角和理念.  相似文献   

5.
网络技术的出现及其发展,使人类的时空观念、表现方式乃至语言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网络技术不仅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新闻传播空间,而且革命性地改变了人类的新闻传播格局,在很大程度上颠覆或改写了人类现有的新闻传播理念.其实,现有的新闻传播理念是人类悠久漫长的新闻实践的理性升华和结晶,网络只是人类众多新闻传播技术中的一种,网络能够而且应该为人类新闻传播观念贡献新鲜血液,但人类新闻传播理念的构建决不能唯网络是从.新闻传播的网络化倾向,会使人类的新闻传播误入歧途,值得警惕和批判.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社会新闻传播在其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人们开始学着通过新闻来建立信息的平台,来将其作为一种公开信息的交流手段,从某种程度上看,新闻传播是当前人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传播只有在传承文化的同时,还有可能被文化所牵制,只有让新闻传播者熟悉各个国家和地方之间的文化内涵,才能更好地在跨文化中实现新闻传播。  相似文献   

7.
传播是人的内在需要,是人处理与自然、社会及其自身关系的过程.从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到印刷传播、电子传播,再到给社会各领域带来颠覆性变革的互联网传播,人类生存的时间和空间一次次被打破和重构.当今的数字化媒体时代,个体主动参与到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过程中,成为全新的"电子媒介人".  相似文献   

8.
邵慧 《东南传播》2011,(6):63-66
在所有的传播媒介中,手机以其移动和便捷的特点而成为与个体联系最为紧密的媒介之一.人们使用手机协调生产和劳务、荻取信息和自我表达、联络和维系社交关系,同时手机随着个体经历着社会生活的时间向度和空间向度.在手机传播革命时代,手机与地理的关系也日趋复杂:手机媒介对传统地理的颠覆与镜像,对城市景观的认知和想象,对社交空间的破碎...  相似文献   

9.
网络技术的出现及其发展,使人类的时空观念、表现方式乃至语言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网络技术不仅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新闻传播空间,而且革命性地改变了人类的新闻传播格局,在很大程度上颠覆或改写了人类现有的新闻传播理念。  相似文献   

10.
社交媒体的发展不仅冲击了传统媒体的生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统媒体的操作观念,最终这些媒体的共同发展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信息错乱和关系错乱的社会,这种现实不仅影响社会稳定、和谐及长治久安,而且使得新闻及记者的存在备受冲击.此种背景下,媒体人必须完成从传播信息到进行信息校正和关系校正的转变,重视信息全面真实、社会关系整合和事件反思,以完成社会纠偏功能,减少社会仇恨,降低怨恨情绪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加强编辑队伍建设的原则与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编辑队伍是构成媒介传播活动的基本要素,是媒介组织最重要的构成主体.编辑队伍的构成、人员的素质及其选择信息、制作信息、传播信息的行为均决定着媒介机构的工作绩效,决定着媒介物是否能在群雄竞起的环境中获得生存与发展的充足空间,并形成媒介物自己的品牌与强大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关于网络伦理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技术、电脑网络这些近半个世纪才问世的新技术,已经为人类创造出一个崭新的环境。面对这样的环境,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社会的发展和道德的规范很难跟上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因此,我们不仅需要以高度发展的信息技术维系数字化生存,而且必须为数字化生存构建合理的伦理空间。文章从网络社会的伦理问题入手,分析了网络伦理与传统伦理的关系,探求了网络伦理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我国网络媒体公信力现状浅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常春 《今传媒》2009,(11):95-96
"公信力"一词,译于英文的"credibility",如今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许多机构在对公众信誉程度的考量上.媒介公信力作为信任落实在媒介中的具体情况,不仅关系到媒介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对于整个社会系统的正常运转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新闻传播的发展过程中,互联网的出现是一个新的时代里程碑,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意义上新闻传播.然而在网络新闻成为未来新闻传播业发展方向的同时,网络媒体的公信力却频频受到质疑.  相似文献   

14.
新闻事业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担负着传播新闻信息、引导社会舆论和服务社会与公众的光荣任务.这就决定了新闻工作的重要性和神圣性,也决定了新闻从业人员必须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  相似文献   

15.
人类在共同劳动中形成社会生活,并由此逐渐产生对信息的需要,从而出现了新闻信息传播活动这种社会现象。新闻道德,作为一种职业规范的意识形态,虽然随着社会经济形态的变革和新闻事业的发展,不断补充和更新着自己的内容和形式,但是它自从成为社会上层建筑中相对独立的规范类型以来,从未被其他道德因素所取代,相反,它始终在人类新闻信息的传播活动中有着极大的权威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新闻道德在信息传播活动中的这种特殊地位,显然是由其自身特有的规定性所决定的。因此,要揭示和阐明它的这种规定性,就必须从新闻道德的内在运作机制入手,对其本质特征和社会作用加以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信息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和财富,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集散地,应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构建网络环境下现代化的图书馆,以满足社会对文献信息的新要求,确保图书馆事业在信息环境下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大数据技术背景下,数据新闻作为一种新的新闻报道形式迅速崛起。但数据新闻的发展,在地理区域和媒体形态两方面都呈现出了较大的差异性。传统媒体如何"借力"数据新闻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新闻生产方式与传播格局,决定了其与新媒体的竞争与融合中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陈喆 《青年记者》2012,(18):113-114
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给传媒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使报纸、电视、广播、出版以及广告等行业呈现出全媒体的发展态势,对新闻从业者的素质与能力也要求更高.在现实背景下,积极探索适应全媒体时代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全媒体时代对新闻传播人才的实践需求 全媒体时代的新型新闻传播人才,不仅要满足报刊、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网络化对人才的需求,而且要满足网络和手机等新兴媒体对人才的需求,能够在各种媒体融合、信息爆炸的环境下,成为具有创新发展意识的核心人才.  相似文献   

19.
正一、新闻漫画在新闻报道中的功能与优势随着媒介技术的变迁,新闻漫画不仅在报纸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电视、网络、手机以及移动终端等媒介上也开始崭露头角,大放异彩。媒介的多样化推动了新闻漫画的多元化,它不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绘画形式,而是一个解读当前社会热点事件的重要平台。1.新闻漫画的功能新闻漫画作为一种新闻报道体裁,首先具有传播新闻信息的功能。传播学鼻祖施拉姆认为,人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处理信息,受众在谋求信息、储存与传播信息的过程中,有助于自己做出决定,从而减少人们认识上的  相似文献   

20.
传播信息是新闻的基本功能之一。这就决定了新闻不仅要引导社会认识和利用信息,而且要求它改革自身不适应信息革命的地方,以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研究新闻与信息传播的关系,无疑是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